【概况】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位于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大草原南端、大兴安岭西侧,地理位置在北纬47°32′50″~49°15′37″,东经118°48′~121°09′之间,全旗土地总面积19 111平方公里。全旗辖7个苏木乡镇,即:辉苏木、伊敏苏木、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巴彦托海镇、巴雁镇、伊敏河镇、锡尼河镇。巴彦托海镇是旗委、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旗内驻有国家煤电联营企业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呼伦贝尔市属煤炭企业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呼伦贝尔市属林业企业红花尔基林业局。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以鄂温克族为区域****,以汉族居多数,各民族聚居的鄂温克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县级自治地方。2008年,全旗共有24个民族,49 971户,144 409人,其中男性75 405人,女性69 004人,性别比为109.28%,在总人口中,汉族86 327人,占总人口的59.78%,少数民族57 978人,占总人口的40.22%,在少数民族人口中鄂温克族10 536人,占总人口的7.3%。
2008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434 84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0 454万元 ,同比下降6.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38 935万元,同比增长36.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3 020万元,同比增长14.8%。人均GDP达30 177元,同比增加6 895元,增长2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3 000万元,同比增长8.6%,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 543万元,增长24.9%,财政总收入完成137 483万元,增长7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5 611万元,增长35.6%,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0 726元,同比增加984元,增长11.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牧民人均纯收入达7 050元,同比增加1 312元,增长22.9%,牧民恩格尔系数为27%,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畜牧业】全旗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715 661头只,同比减少181 671头只,下降20.2%,年末牲畜存栏508 665头只,同比增加76 636头只,增长17.7%。鲜奶总产量达206 239吨,同比增加29 325吨,增长16.6%;出售商品奶176 720吨,同比增加19 103吨,增长12.1%;肉类总产量达13 001吨,同比减少1 733吨,下降11.8%;绵羊毛产量805吨,同比减少429吨,下降34.8%;牛皮40 907张,同比减少9 079张,下降18.2%;羊皮160 322张,同比减少123 559张,下降43.5%。
【农业】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29 263公顷,同比增加1 350公顷,增长4.8%,其中:粮食作物20 084公顷,油料5 675公顷,麻类911公顷,甜菜100公顷,蔬菜204公顷,其它农作物2 274公顷。粮食总产量41 877吨,同比增加27 730吨,增长96%,其中:小麦13 567吨,同比增加8 475吨,增长32.7%;油菜子4 422吨,同比增加3 257吨,增长2.94倍;薯类9 781吨,同比增加6 581吨,增长1.06倍;全旗人均粮食产量达291公斤,同比增加192公斤,增长1.94倍。全年共完成退耕414万亩,治理流动沙地5万亩。
【工业】全旗1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98 037万元,同比增加162 605万元,增长48.5%;原煤产量累计完成1 975.49万吨,同比增加495.72万吨,增长3.5%;发电量累计完成109.1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6.24亿千瓦时,增长49.7%;乳制品产量达10 452吨,同比增加2 984吨,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100.1%,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3 553万元,同比增长47.3%。实施市级重点工业项目9个,项目开工率100%。伊敏三期、鲁能一期4台60万千瓦机组成功落地,两伊铁路、红花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巴彦托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稳步推进,入驻企业达到10家,工业增加值达7 618万元,上缴税金1 512万元。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GDP能耗下降6%。
【旅游】争创“中国旅游强县”工作顺利通过呼伦贝尔市初检和自治区复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万人次,同比增长5.26%,成功承办了“呼伦贝尔冬季那达慕暨鄂温克冰雪旅游节”。荣获“呼伦贝尔市发展旅游特殊贡献奖”及“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先进单位”、“呼伦贝尔市发展旅游先进旗市区”、“呼伦贝尔市发展乡村旅游先进单位”称号。
【社会保障】全旗累计新增就业1 4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提高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07年的160元提高到175元,分别发放城镇和牧区低保金1 790元和12万元。实施总投资2 088万元的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和扶贫等项目,其中牧区房舍改造投入1 390万元,改造危草房400座,新建安居房40栋。全面落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政策,建设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拨付廉租住房租赁及实物配租资金238万元,落实上级廉租住房专项补贴资金275万元。增加住房公积金补贴比例,为改制企业职工补交了养老保险,提高了独生子女补贴标准。
【概况】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位于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大草原南端、大兴安岭西侧,地理位置在北纬47°32′50″~49°15′37″,东经118°48′~121°09′之间,全旗土地总面积19 111平方公里。全旗辖7个苏木乡镇,即:辉苏木、伊敏苏木、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巴彦托海镇、巴雁镇、伊敏河镇、锡尼河镇。巴彦托海镇是旗委、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旗内驻有国家煤电联营企业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呼伦贝尔市属煤炭企业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呼伦贝尔市属林业企业红花尔基林业局。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以鄂温克族为区域****,以汉族居多数,各民族聚居的鄂温克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县级自治地方。2008年,全旗共有24个民族,49 971户,144 409人,其中男性75 405人,女性69 004人,性别比为109.28%,在总人口中,汉族86 327人,占总人口的59.78%,少数民族57 978人,占总人口的40.22%,在少数民族人口中鄂温克族10 536人,占总人口的7.3%。
2008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434 84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0 454万元 ,同比下降6.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38 935万元,同比增长36.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3 020万元,同比增长14.8%。人均GDP达30 177元,同比增加6 895元,增长2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3 000万元,同比增长8.6%,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 543万元,增长24.9%,财政总收入完成137 483万元,增长7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5 611万元,增长35.6%,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0 726元,同比增加984元,增长11.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牧民人均纯收入达7 050元,同比增加1 312元,增长22.9%,牧民恩格尔系数为27%,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畜牧业】全旗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715 661头只,同比减少181 671头只,下降20.2%,年末牲畜存栏508 665头只,同比增加76 636头只,增长17.7%。鲜奶总产量达206 239吨,同比增加29 325吨,增长16.6%;出售商品奶176 720吨,同比增加19 103吨,增长12.1%;肉类总产量达13 001吨,同比减少1 733吨,下降11.8%;绵羊毛产量805吨,同比减少429吨,下降34.8%;牛皮40 907张,同比减少9 079张,下降18.2%;羊皮160 322张,同比减少123 559张,下降43.5%。
【农业】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29 263公顷,同比增加1 350公顷,增长4.8%,其中:粮食作物20 084公顷,油料5 675公顷,麻类911公顷,甜菜100公顷,蔬菜204公顷,其它农作物2 274公顷。粮食总产量41 877吨,同比增加27 730吨,增长96%,其中:小麦13 567吨,同比增加8 475吨,增长32.7%;油菜子4 422吨,同比增加3 257吨,增长2.94倍;薯类9 781吨,同比增加6 581吨,增长1.06倍;全旗人均粮食产量达291公斤,同比增加192公斤,增长1.94倍。全年共完成退耕414万亩,治理流动沙地5万亩。
【工业】全旗1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98 037万元,同比增加162 605万元,增长48.5%;原煤产量累计完成1 975.49万吨,同比增加495.72万吨,增长3.5%;发电量累计完成109.1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6.24亿千瓦时,增长49.7%;乳制品产量达10 452吨,同比增加2 984吨,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100.1%,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3 553万元,同比增长47.3%。实施市级重点工业项目9个,项目开工率100%。伊敏三期、鲁能一期4台60万千瓦机组成功落地,两伊铁路、红花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巴彦托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稳步推进,入驻企业达到10家,工业增加值达7 618万元,上缴税金1 512万元。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GDP能耗下降6%。
【旅游】争创“中国旅游强县”工作顺利通过呼伦贝尔市初检和自治区复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万人次,同比增长5.26%,成功承办了“呼伦贝尔冬季那达慕暨鄂温克冰雪旅游节”。荣获“呼伦贝尔市发展旅游特殊贡献奖”及“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先进单位”、“呼伦贝尔市发展旅游先进旗市区”、“呼伦贝尔市发展乡村旅游先进单位”称号。
【社会保障】全旗累计新增就业1 4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提高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07年的160元提高到175元,分别发放城镇和牧区低保金1 790元和12万元。实施总投资2 088万元的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和扶贫等项目,其中牧区房舍改造投入1 390万元,改造危草房400座,新建安居房40栋。全面落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政策,建设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拨付廉租住房租赁及实物配租资金238万元,落实上级廉租住房专项补贴资金275万元。增加住房公积金补贴比例,为改制企业职工补交了养老保险,提高了独生子女补贴标准。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