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元年(1736),析鄂尔多斯左翼前旗(乌审旗)和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郡王旗)各部分地区,增设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札萨克旗),辖13个佐领,设札萨克掌理旗务,隶属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此外,跟随成吉思汗陵寝承办祭礼的达尔扈特部,直属鄂尔多斯济农节制。
伊克昭盟分旗时,疆域北至黄河古道(今巴彦淖尔市乌加河),南抵明长城,幅员广阔,水草丰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至乾隆年间,开始垦放长城北沿界牌地,逐渐向北延伸。清末实行移民实边政策,清朝派遣贻谷大臣督垦放地后,大部成为垦区(在包头设置乌伊盟垦务局)。
为管理移入汉民事务,初由绥远城将军、都统节制,西、南边沿分别由神木、宁夏府理事司员,查旗办理;黄河北侧由萨拉齐理事通判厅管理。后来南边沿地区分别划属山西、陕西边境县,黄河北及南岸部分地区,划属五原、包头、萨拉齐;中部垦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置东胜理事通判厅(今东胜区)管理,隶山西归绥道。
清乾隆元年(1736),析鄂尔多斯左翼前旗(乌审旗)和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郡王旗)各部分地区,增设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札萨克旗),辖13个佐领,设札萨克掌理旗务,隶属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此外,跟随成吉思汗陵寝承办祭礼的达尔扈特部,直属鄂尔多斯济农节制。
伊克昭盟分旗时,疆域北至黄河古道(今巴彦淖尔市乌加河),南抵明长城,幅员广阔,水草丰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至乾隆年间,开始垦放长城北沿界牌地,逐渐向北延伸。清末实行移民实边政策,清朝派遣贻谷大臣督垦放地后,大部成为垦区(在包头设置乌伊盟垦务局)。
为管理移入汉民事务,初由绥远城将军、都统节制,西、南边沿分别由神木、宁夏府理事司员,查旗办理;黄河北侧由萨拉齐理事通判厅管理。后来南边沿地区分别划属山西、陕西边境县,黄河北及南岸部分地区,划属五原、包头、萨拉齐;中部垦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置东胜理事通判厅(今东胜区)管理,隶山西归绥道。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