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准格尔旗地处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南部,鄂尔多斯市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16′~40°20′,东经110°05′~111°27′。总面积7 544.666平方公里。旗辖1个苏木、2个乡、6个镇:布尔陶亥苏木、十二连城乡、暖水乡、龙口镇、准格尔召镇、纳日松镇、大路镇、沙圪堵镇、薛家湾镇;设1个自治区级开发区: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新区:大路新区。旗政府所在地薛家湾镇。年末全旗总人口291 336人,全年出生人口3 392人,死亡1 26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6‰。
2008年,准格尔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5.5亿元,增长21.8%。财政收入73.92亿元,增长26.7%。固定资产投资214.46亿元,增长8.1%。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0 419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7 155元,增长13.8%。
【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2.48亿元,增长2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0.1亿元,增长37.2%。“五小企业”和露天煤场彻底予以关闭并逐步恢复地貌,剩余电石企业正在实施产能置换升级。地方煤矿资源整合和机械化改造三年攻坚战基本告捷,单井规模平均达95万吨,矿井回采率和采区回采率分别提到75%和80%以上,机械化程度提到95%以上。四座总装机容量282万千瓦电力机组、五个千万吨级现代化煤矿正在建设,八个一期规模448万吨、最终规模1 598万吨煤转化项目相继落地。
【工业园区】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年引进项目28个,总投资33亿元。其中伊东循环经济示范基地60万吨干馏煤、12万吨硝酸铵项目进展顺利,国礼瓷项目开工建设。大路煤化工基地落地工业项目9个,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锦化机石化正常生产,伊泰煤制油开始调试。工大矿业学院按期推进。商场、酒店、热电厂、客运站、铁路专用线、黄河取水口、垃圾处理厂、久泰专家与职工公寓不同程度开展前期工作。
【新农村建设】15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进展良好,区、市两级新农村试点五家尧村完成道路硬化、输变电、沼气综合利用、集中住宅小区建设等工程,抓紧进行卫生所、幼儿园、供暖站、休闲广场等的规划设计,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养殖集中发展,投入804万元集中开展村容村貌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生态环保】实施“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禁牧舍饲、水保建设、生态移民等工程,形成经济与生态共赢、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按照“三区”划分,搬迁矿区居民1 563人,转出禁止开发区人口3 674人,退出生态自然恢复区62.4亩,植被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提到68.6%和25.9%。投入1 600万元,淘汰电石炉2台、焦化企业3户。GDP能耗下降6.7%,节能量达52.5万吨标准煤。
【社会保障】2008年,新建3所敬老院,启动农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建立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有17 025名职工被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5 772人纳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统筹,90 703人被纳入农村养老保险统筹;有22 527人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19.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了社会保障政策“提标扩面”,城镇低保由每人每月230元提高到248元,农村低保由每人每年1 200元提高到1 300元,全年为14 474人发放低保金3 151万元。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标准,住院报销比例平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60%,住院报销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全年为27 670人次报销2 546万元;为旗内大病患者和“三无”、重残、五保户、低保户发放医疗救助金、代缴合作医疗费308万元。为农村“五保”、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交通、生活等补贴资金1 760万元。有57 091人直接受益。全旗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 9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 513人,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和“4050”人员432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万元扶持自主创业下岗失业人员200名。培训城乡劳动力11 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2 3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建设经济适用房36万平方米,其中廉租房690套,配以租金补贴,实现应保尽保。
【概况】准格尔旗地处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南部,鄂尔多斯市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16′~40°20′,东经110°05′~111°27′。总面积7 544.666平方公里。旗辖1个苏木、2个乡、6个镇:布尔陶亥苏木、十二连城乡、暖水乡、龙口镇、准格尔召镇、纳日松镇、大路镇、沙圪堵镇、薛家湾镇;设1个自治区级开发区: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新区:大路新区。旗政府所在地薛家湾镇。年末全旗总人口291 336人,全年出生人口3 392人,死亡1 26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6‰。
2008年,准格尔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5.5亿元,增长21.8%。财政收入73.92亿元,增长26.7%。固定资产投资214.46亿元,增长8.1%。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0 419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7 155元,增长13.8%。
【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2.48亿元,增长2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0.1亿元,增长37.2%。“五小企业”和露天煤场彻底予以关闭并逐步恢复地貌,剩余电石企业正在实施产能置换升级。地方煤矿资源整合和机械化改造三年攻坚战基本告捷,单井规模平均达95万吨,矿井回采率和采区回采率分别提到75%和80%以上,机械化程度提到95%以上。四座总装机容量282万千瓦电力机组、五个千万吨级现代化煤矿正在建设,八个一期规模448万吨、最终规模1 598万吨煤转化项目相继落地。
【工业园区】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年引进项目28个,总投资33亿元。其中伊东循环经济示范基地60万吨干馏煤、12万吨硝酸铵项目进展顺利,国礼瓷项目开工建设。大路煤化工基地落地工业项目9个,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锦化机石化正常生产,伊泰煤制油开始调试。工大矿业学院按期推进。商场、酒店、热电厂、客运站、铁路专用线、黄河取水口、垃圾处理厂、久泰专家与职工公寓不同程度开展前期工作。
【新农村建设】15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进展良好,区、市两级新农村试点五家尧村完成道路硬化、输变电、沼气综合利用、集中住宅小区建设等工程,抓紧进行卫生所、幼儿园、供暖站、休闲广场等的规划设计,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养殖集中发展,投入804万元集中开展村容村貌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生态环保】实施“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禁牧舍饲、水保建设、生态移民等工程,形成经济与生态共赢、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按照“三区”划分,搬迁矿区居民1 563人,转出禁止开发区人口3 674人,退出生态自然恢复区62.4亩,植被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提到68.6%和25.9%。投入1 600万元,淘汰电石炉2台、焦化企业3户。GDP能耗下降6.7%,节能量达52.5万吨标准煤。
【社会保障】2008年,新建3所敬老院,启动农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建立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有17 025名职工被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5 772人纳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统筹,90 703人被纳入农村养老保险统筹;有22 527人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19.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了社会保障政策“提标扩面”,城镇低保由每人每月230元提高到248元,农村低保由每人每年1 200元提高到1 300元,全年为14 474人发放低保金3 151万元。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标准,住院报销比例平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60%,住院报销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全年为27 670人次报销2 546万元;为旗内大病患者和“三无”、重残、五保户、低保户发放医疗救助金、代缴合作医疗费308万元。为农村“五保”、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交通、生活等补贴资金1 760万元。有57 091人直接受益。全旗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 9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 513人,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和“4050”人员432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万元扶持自主创业下岗失业人员200名。培训城乡劳动力11 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2 3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建设经济适用房36万平方米,其中廉租房690套,配以租金补贴,实现应保尽保。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