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今阿鲁科尔沁旗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形成居住村落。宝力召发现远古人居住遗址。夏商时期为竹、商等东夷繁衍生息的地方。春秋战国至秦时期,为东胡活动地域。汉至晋时期,为乌桓和鲜卑所居。阿鲁科尔沁乌桓山(今乌兰大坝山),是乌桓族发祥地。东汉元和二年(85年)以后,为鲜卑人所居。隋唐时期,为霫和契丹住地。辽代,为上京道乌州,为耶律羽的家族分地。金时期,为大定府北境,后为泰州属北京路。
元代,为辽王封地。初隶辽阳行中书省泰宁府,后升为路,改隶中书省领泰宁路。明朝时期,初为潢水兀良哈地泰宁卫领辖。到16世纪中叶,达延汗的曾孙达赉逊库登率部东迁到西拉木伦河流域。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游牧于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和呼伦贝尔湖一带的阿鲁科尔沁部昆都伦岱青率部迁居,始号为阿鲁科尔沁之地。明嘉靖四十三年至崇祯三年(1564—1630),隶属于“北元”察哈尔部。后金时期,天聪四年(1630),阿鲁科尔沁部长达赉暨子穆彰率属投归后金。天聪八年(1634),在阿鲁科尔沁部设两旗。清崇德元年(1636),并为一旗,称阿鲁科尔沁旗。清崇德四年(1639),建“扎衮乌达楚古拉干”,即昭乌达盟(今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隶于昭乌达盟。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建热河行宫后,受热河都统管辖。
新石器时代,今阿鲁科尔沁旗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形成居住村落。宝力召发现远古人居住遗址。夏商时期为竹、商等东夷繁衍生息的地方。春秋战国至秦时期,为东胡活动地域。汉至晋时期,为乌桓和鲜卑所居。阿鲁科尔沁乌桓山(今乌兰大坝山),是乌桓族发祥地。东汉元和二年(85年)以后,为鲜卑人所居。隋唐时期,为霫和契丹住地。辽代,为上京道乌州,为耶律羽的家族分地。金时期,为大定府北境,后为泰州属北京路。
元代,为辽王封地。初隶辽阳行中书省泰宁府,后升为路,改隶中书省领泰宁路。明朝时期,初为潢水兀良哈地泰宁卫领辖。到16世纪中叶,达延汗的曾孙达赉逊库登率部东迁到西拉木伦河流域。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游牧于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和呼伦贝尔湖一带的阿鲁科尔沁部昆都伦岱青率部迁居,始号为阿鲁科尔沁之地。明嘉靖四十三年至崇祯三年(1564—1630),隶属于“北元”察哈尔部。后金时期,天聪四年(1630),阿鲁科尔沁部长达赉暨子穆彰率属投归后金。天聪八年(1634),在阿鲁科尔沁部设两旗。清崇德元年(1636),并为一旗,称阿鲁科尔沁旗。清崇德四年(1639),建“扎衮乌达楚古拉干”,即昭乌达盟(今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隶于昭乌达盟。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建热河行宫后,受热河都统管辖。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