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元年(1912),巴林右翼旗札萨克府迁回大板(今巴林右旗大板镇),隶属于热河都统监督节制。民国3年(1914)2月,巴林右翼旗属热河特别区昭乌达盟。民国18年(1929)1月,巴林右翼旗属热河省政府领导。
民国22年(1933),日本侵略军侵占热河省,同年,侵占包括巴林右翼旗在内的内蒙古东部地区。伪满洲国以开鲁为所在地建伪兴安西分省,巴林右翼旗属伪兴安西分省。同年7月,伪兴安西分省在大板设工作办事处,将札萨克衙门改为伪巴林右翼旗公署,旗下设区,区下设镇,巴林右翼旗共设5个区,为大板区、大同区、沙巴尔台区、巴彦汉区、德乐区。民国23年(1934)12月,伪兴安西分省改称伪兴安西省,巴林右翼旗属伪兴安西省。
民国28年(1939),改区镇为村屯建制,旗内共建11个村,为大板村、巴彦琥硕村、查干沐沦村、胡勒斯台村、巴彦塔拉村、巴彦汉村、查干诺尔村、他本沟村、翁根村、德乐村、乌兰套海村,下辖79个屯。此建制随着日伪政权垮台而废止。
“八·一五”光复后,1945年9月,巴林右翼旗成立以赵化民为首的维持会,维持地方秩序。1946年初,东蒙自治政府派员到巴林右翼旗,旗政府成立。
1946年3月成立昭乌达省时,巴林右翼旗属昭乌达省。1946年“四三”会议以后,热北专署迁往林东。5月,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昭乌达盟分会。6月5日,热河省政府对热北地区的行政机构进行调整,撤销热北专署,成立昭乌达盟临时行政委员会,巴林右翼旗建旗支会。巴林右翼旗与克什克腾旗、巴林左翼旗、阿鲁科尔沁旗、扎鲁特旗、经棚县、林西县、开鲁县属昭盟临时行政委员会辖。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昭乌达盟临时行政委员会改建为昭乌达盟人民政府,巴林右翼旗建立旗人民政府,旗下建5个努图克、2个区,102个嘎查、村,归热河省昭乌达盟人民政府辖。
民国元年(1912),巴林右翼旗札萨克府迁回大板(今巴林右旗大板镇),隶属于热河都统监督节制。民国3年(1914)2月,巴林右翼旗属热河特别区昭乌达盟。民国18年(1929)1月,巴林右翼旗属热河省政府领导。
民国22年(1933),日本侵略军侵占热河省,同年,侵占包括巴林右翼旗在内的内蒙古东部地区。伪满洲国以开鲁为所在地建伪兴安西分省,巴林右翼旗属伪兴安西分省。同年7月,伪兴安西分省在大板设工作办事处,将札萨克衙门改为伪巴林右翼旗公署,旗下设区,区下设镇,巴林右翼旗共设5个区,为大板区、大同区、沙巴尔台区、巴彦汉区、德乐区。民国23年(1934)12月,伪兴安西分省改称伪兴安西省,巴林右翼旗属伪兴安西省。
民国28年(1939),改区镇为村屯建制,旗内共建11个村,为大板村、巴彦琥硕村、查干沐沦村、胡勒斯台村、巴彦塔拉村、巴彦汉村、查干诺尔村、他本沟村、翁根村、德乐村、乌兰套海村,下辖79个屯。此建制随着日伪政权垮台而废止。
“八·一五”光复后,1945年9月,巴林右翼旗成立以赵化民为首的维持会,维持地方秩序。1946年初,东蒙自治政府派员到巴林右翼旗,旗政府成立。
1946年3月成立昭乌达省时,巴林右翼旗属昭乌达省。1946年“四三”会议以后,热北专署迁往林东。5月,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昭乌达盟分会。6月5日,热河省政府对热北地区的行政机构进行调整,撤销热北专署,成立昭乌达盟临时行政委员会,巴林右翼旗建旗支会。巴林右翼旗与克什克腾旗、巴林左翼旗、阿鲁科尔沁旗、扎鲁特旗、经棚县、林西县、开鲁县属昭盟临时行政委员会辖。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昭乌达盟临时行政委员会改建为昭乌达盟人民政府,巴林右翼旗建立旗人民政府,旗下建5个努图克、2个区,102个嘎查、村,归热河省昭乌达盟人民政府辖。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