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区境内有一座红色山峰—红山。清雍正五年(1727年)以红山为标志设乌兰哈达关(乌兰哈达汉译即红山、赤峰之意),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设赤峰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赤峰市(县级市),属昭乌达盟管辖。1983年10月,原昭乌达盟改为地级赤峰市,原县级赤峰市改为红山区建置至今。全区总面积506平方公里,辖2个镇、11个街道,27个行政村、68个社区。至2013年底全区户籍总人口35.6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26万人。男女性别比115.16:100。人口出生率8.91‰,死亡率2.30‰,自然增长率6.61‰。有少数民族22个,人口9万人。2013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0.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2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6.99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5.87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比重为2.7∶50.7∶46.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实现财政总收入30.0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1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3.3%。
红山区境内有一座红色山峰—红山。清雍正五年(1727年)以红山为标志设乌兰哈达关(乌兰哈达汉译即红山、赤峰之意),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设赤峰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赤峰市(县级市),属昭乌达盟管辖。1983年10月,原昭乌达盟改为地级赤峰市,原县级赤峰市改为红山区建置至今。全区总面积506平方公里,辖2个镇、11个街道,27个行政村、68个社区。至2013年底全区户籍总人口35.6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26万人。男女性别比115.16:100。人口出生率8.91‰,死亡率2.30‰,自然增长率6.61‰。有少数民族22个,人口9万人。2013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0.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2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6.99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5.87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比重为2.7∶50.7∶46.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实现财政总收入30.0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1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3.3%。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