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松山区”1983年末改称赤峰市郊区;1993年7月改称松山区。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赤峰市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2°0 1′~42°43′,东经117°47′~119°39′。全区总面积5 629平方公里,有耕地268.12万亩,林地274.6万亩,草场248万亩。辖9镇5乡,7个街道办事处,244个行政村、35个社区居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 54.24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1万人。男女性别比108:100。按户籍人口测算,人口出生率为9.3‰,死亡率3.6‰,自然增长率5.7‰ 。全区有少数民族15个,共149 302人。
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1%。实现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10.1亿元,增长4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亿元,增长38.9%,地方财政支出21.9亿元,增长32.5%。
【农牧业】 2011年,松山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26.4万亩,增长3.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0.7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3.5万亩;甜菜播种面积4.6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7.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725 500吨,增长22.9%。其中,谷物产量达633 171吨,增长18.6%;豆类产量达29 538吨,增长47%;薯类(折粮)产量达62 791吨,增长71%。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其中油料产量达38 060吨,增长7.5%;甜菜产量达133 690吨,下降10%;蔬菜产量达1 532 728吨,增长13%。
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98.6万头(只),增长6.4%。其中生猪存栏39.39万口,牛存栏20.38万头(其中奶牛存栏3.11万头),羊存栏30.36万只,家禽饲养量1 100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5.3万吨,下降2.8%。
【工业】 201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9.9亿元,增长2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8.5%。产品销售率为9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22.2亿元,增长191%;税金总额达到3.1亿元,增长85%;应交増值税达到2.4亿元,增长95.8%;利税总额达到25.3亿元,增长172%。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7 125元,同比增加2 425元,增长16.5%;人均消费性支出10 578元,增长13.5%;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29.79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9 906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7 765元,同比增加1 430元,增长22.6%;生活消费支出4 570 元,增长55.8%;人均居住面积 23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11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1 743人,比上年增加455人;工伤保险14 600人,增加1 081人;职工生育保险17 888人,增加3 905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6 956人,增加1 564人。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95 973人,增加2 221人。年内有城镇贫困人口4 867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有18 00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共发放城镇低保金1 769万元、农村低保金2 515万元、救灾救济金320万元,医疗救助金589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92 450人,参合率达90%以上。
【概况】 “松山区”1983年末改称赤峰市郊区;1993年7月改称松山区。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赤峰市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2°0 1′~42°43′,东经117°47′~119°39′。全区总面积5 629平方公里,有耕地268.12万亩,林地274.6万亩,草场248万亩。辖9镇5乡,7个街道办事处,244个行政村、35个社区居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 54.24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1万人。男女性别比108:100。按户籍人口测算,人口出生率为9.3‰,死亡率3.6‰,自然增长率5.7‰ 。全区有少数民族15个,共149 302人。
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1%。实现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10.1亿元,增长4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亿元,增长38.9%,地方财政支出21.9亿元,增长32.5%。
【农牧业】 2011年,松山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26.4万亩,增长3.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0.7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3.5万亩;甜菜播种面积4.6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7.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725 500吨,增长22.9%。其中,谷物产量达633 171吨,增长18.6%;豆类产量达29 538吨,增长47%;薯类(折粮)产量达62 791吨,增长71%。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其中油料产量达38 060吨,增长7.5%;甜菜产量达133 690吨,下降10%;蔬菜产量达1 532 728吨,增长13%。
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98.6万头(只),增长6.4%。其中生猪存栏39.39万口,牛存栏20.38万头(其中奶牛存栏3.11万头),羊存栏30.36万只,家禽饲养量1 100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5.3万吨,下降2.8%。
【工业】 201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9.9亿元,增长2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8.5%。产品销售率为9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22.2亿元,增长191%;税金总额达到3.1亿元,增长85%;应交増值税达到2.4亿元,增长95.8%;利税总额达到25.3亿元,增长172%。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7 125元,同比增加2 425元,增长16.5%;人均消费性支出10 578元,增长13.5%;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29.79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9 906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7 765元,同比增加1 430元,增长22.6%;生活消费支出4 570 元,增长55.8%;人均居住面积 23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11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1 743人,比上年增加455人;工伤保险14 600人,增加1 081人;职工生育保险17 888人,增加3 905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6 956人,增加1 564人。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95 973人,增加2 221人。年内有城镇贫困人口4 867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有18 00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共发放城镇低保金1 769万元、农村低保金2 515万元、救灾救济金320万元,医疗救助金589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92 450人,参合率达90%以上。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