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红山区境内有一红色山峰,名曰红山。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以红山为标志在赤峰设乌兰哈达关(乌兰哈达蒙语,汉译即红山、赤峰之意),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设赤峰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赤峰市。1983年10月,原昭乌达盟改为赤峰市,原赤峰市改为红山区建置至今。
红山区总面积50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苏木、办事处),94个行政村(居委会)。至2008年底全区总人口45.106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8063万人。男女性别比99.24∶100。人口出生率8.03‰,死亡率1.87‰,自然增长率6.16‰。有少数民族17个,89 367人。
红山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9%。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9亿元,增长9.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2.17亿元,增长25.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40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比重为3.2 ∶52.5∶44.3。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实现财政总收入12.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5.2%。
【农牧业】全年农林牧渔也实现总产值6.36亿元,增长8.3%。农业增加值3.79亿元,增长9.0%。粮食总产量5.12万吨,比上年增长5.2%;6月末牲畜存栏数9.6378万只,12月末牲畜存栏数7.6703万只;肉类总产量0.92万吨,禽蛋总产量0.66万吨,奶类总产量2.0万吨。全年造林319.4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5.52%。红山区农机总动力6.7622万千瓦,增长4.91%。
【工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7.20亿元,比上年增长25.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5.0亿元,增长49.0%;实现利润-6 571.7万元,增长-34.0%;实现利税39 666.9万元,增长19.8%。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房地产开发投资15.3亿元,增长12.5%。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8.9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额109 632万元,比上年增长-12.0%。改造村级油路38公里。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5个,完成投资额50万元,增长20%。
【交通】公路通车里程183.65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374万人、40 491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3.0%;公路货物运输量448万吨、周转量64 493万吨公里,分别增长0.9%和10.0%。
【旅游】主要旅游景点有5处。全年接待故内外游客1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6%;实现旅游总收入12亿元,增长31%。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2 592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6%;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 522元。人均居住面积26.28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 074元/月,增长2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105元,比上年增长7.9%;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 587元,比上年增长13.9%;生活消费支出6 910元,增长70.5%;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11 907人,比上年增长36.7%。其中城镇8 067人,增长18.3%;农村3 840人,增长75.2%。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2个,床位130张,收养100人,社会福利企业18个,安置残疾人员802人。
【概况】红山区境内有一红色山峰,名曰红山。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以红山为标志在赤峰设乌兰哈达关(乌兰哈达蒙语,汉译即红山、赤峰之意),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设赤峰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赤峰市。1983年10月,原昭乌达盟改为赤峰市,原赤峰市改为红山区建置至今。
红山区总面积50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苏木、办事处),94个行政村(居委会)。至2008年底全区总人口45.106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8063万人。男女性别比99.24∶100。人口出生率8.03‰,死亡率1.87‰,自然增长率6.16‰。有少数民族17个,89 367人。
红山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9%。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9亿元,增长9.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2.17亿元,增长25.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40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比重为3.2 ∶52.5∶44.3。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实现财政总收入12.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5.2%。
【农牧业】全年农林牧渔也实现总产值6.36亿元,增长8.3%。农业增加值3.79亿元,增长9.0%。粮食总产量5.12万吨,比上年增长5.2%;6月末牲畜存栏数9.6378万只,12月末牲畜存栏数7.6703万只;肉类总产量0.92万吨,禽蛋总产量0.66万吨,奶类总产量2.0万吨。全年造林319.4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5.52%。红山区农机总动力6.7622万千瓦,增长4.91%。
【工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7.20亿元,比上年增长25.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5.0亿元,增长49.0%;实现利润-6 571.7万元,增长-34.0%;实现利税39 666.9万元,增长19.8%。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房地产开发投资15.3亿元,增长12.5%。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8.9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额109 632万元,比上年增长-12.0%。改造村级油路38公里。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5个,完成投资额50万元,增长20%。
【交通】公路通车里程183.65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374万人、40 491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3.0%;公路货物运输量448万吨、周转量64 493万吨公里,分别增长0.9%和10.0%。
【旅游】主要旅游景点有5处。全年接待故内外游客1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6%;实现旅游总收入12亿元,增长31%。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2 592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6%;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 522元。人均居住面积26.28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 074元/月,增长2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105元,比上年增长7.9%;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 587元,比上年增长13.9%;生活消费支出6 910元,增长70.5%;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11 907人,比上年增长36.7%。其中城镇8 067人,增长18.3%;农村3 840人,增长75.2%。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2个,床位130张,收养100人,社会福利企业18个,安置残疾人员802人。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