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赤峰市松山区总面积5 618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270个行政村。到2008年末,总人口5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万人。男女性别比108∶100,人口出生率10.75‰,死亡率1.55‰,自然增长率为9.20‰。有少数民族15个、139 622人。
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1%。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9亿元,增长9.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1亿元,增长36.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9亿元,增长13.5%。三次产业比为25.5∶47.7∶26.8。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6亿元,比上年下降1.9%。实现财政总收入4.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0.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95亿元,比年初增加3.2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22亿元,比年初增加13.3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04亿元,比年初增加25.27亿元。
【农牧业】全年农林牧业实现总产值35.12亿元,增长8.3%。农业增加值20.9亿元,增长9%。粮食总产值58.5万吨,比上年增长7.22%;经济作物总产量88.5万吨,增长3.5%;6月末牲畜存栏数93.36万头(只),12月末牲畜存栏数58.19万头(只);肉类总产量5.43万吨,禽蛋总产量5万吨,奶类总产量5.3万吨。全年造林7.5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32.4%。全区农机总动力50.9万千瓦,增长31.7%。成功实施了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改革试点,全年发放惠农补贴资金1.7亿元;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劳务输出达到15.6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5.26万人。
【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6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4.35亿元,比上年增长44.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5.7亿元,增长76.55%;实现利润63 083万元,增长148.29%;实现利税71 576万元,增长129.1%。非公有制企业33个,实现增加值20.25万元,从业人员5 697人。
【工业经济】1.新胜高峰风电一期、大唐大碾子风电一期工程并网发电,全区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0万千瓦,占全市的五分之一。2.首期装机1.2万千瓦的国能生物质发电项目并网发电。3.中钢金鑫万吨选厂扩建工程竣工试车,成为全自治区最大的钼单体采选企业。4.柴胡栏子黄金矿业与山东黄金集团实现联合重组。5.投资3亿元的国电集团风机叶片制造及总装项目选址在松山物流园区内建设,规划占地500亩, 2009年底竣工投产 。6.安庆工业园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顺利竣工,完成园区道路建设4.7公里,园区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6亿元,比上年下降1.9%;房地产开发投资7.214亿元,比上年下降2.12%。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6.44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6.32%;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额36 959万元,比上年下降18.17%。改造村级油路18.45公里。
【交通】公路通车里程1 527.6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1.3万人、2 850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和4.2%;公路货物运输量142万吨、9 540万吨公里。
【旅游】主要旅游景点14处。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8人次,比上年增长7.5%;实现旅游总收入1.2亿元,增长13.7%。
【就业】新安置城镇就业人员3 01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 690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9.45‰,自然增长率为5.94‰。
【概况】赤峰市松山区总面积5 618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270个行政村。到2008年末,总人口5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万人。男女性别比108∶100,人口出生率10.75‰,死亡率1.55‰,自然增长率为9.20‰。有少数民族15个、139 622人。
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1%。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9亿元,增长9.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1亿元,增长36.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9亿元,增长13.5%。三次产业比为25.5∶47.7∶26.8。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6亿元,比上年下降1.9%。实现财政总收入4.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0.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95亿元,比年初增加3.2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22亿元,比年初增加13.3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04亿元,比年初增加25.27亿元。
【农牧业】全年农林牧业实现总产值35.12亿元,增长8.3%。农业增加值20.9亿元,增长9%。粮食总产值58.5万吨,比上年增长7.22%;经济作物总产量88.5万吨,增长3.5%;6月末牲畜存栏数93.36万头(只),12月末牲畜存栏数58.19万头(只);肉类总产量5.43万吨,禽蛋总产量5万吨,奶类总产量5.3万吨。全年造林7.5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32.4%。全区农机总动力50.9万千瓦,增长31.7%。成功实施了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改革试点,全年发放惠农补贴资金1.7亿元;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劳务输出达到15.6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5.26万人。
【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6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4.35亿元,比上年增长44.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5.7亿元,增长76.55%;实现利润63 083万元,增长148.29%;实现利税71 576万元,增长129.1%。非公有制企业33个,实现增加值20.25万元,从业人员5 697人。
【工业经济】1.新胜高峰风电一期、大唐大碾子风电一期工程并网发电,全区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0万千瓦,占全市的五分之一。2.首期装机1.2万千瓦的国能生物质发电项目并网发电。3.中钢金鑫万吨选厂扩建工程竣工试车,成为全自治区最大的钼单体采选企业。4.柴胡栏子黄金矿业与山东黄金集团实现联合重组。5.投资3亿元的国电集团风机叶片制造及总装项目选址在松山物流园区内建设,规划占地500亩, 2009年底竣工投产 。6.安庆工业园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顺利竣工,完成园区道路建设4.7公里,园区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6亿元,比上年下降1.9%;房地产开发投资7.214亿元,比上年下降2.12%。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6.44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6.32%;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额36 959万元,比上年下降18.17%。改造村级油路18.45公里。
【交通】公路通车里程1 527.6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1.3万人、2 850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和4.2%;公路货物运输量142万吨、9 540万吨公里。
【旅游】主要旅游景点14处。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8人次,比上年增长7.5%;实现旅游总收入1.2亿元,增长13.7%。
【就业】新安置城镇就业人员3 01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 690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9.45‰,自然增长率为5.94‰。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