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五原县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部,居河套平原腹部,属巴彦淖尔市所辖县,现辖7个镇。面积2 492.9平方千米,总人口27.2万人。有可耕134.4千公顷,全年平均气温6.2℃。2008年,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2.2∶38∶29.8,县域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46.59亿元,同比增长21.3%,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4.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7.9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92亿元,分别增长9.8%、28.1%、25.1%。全年财政收入2亿元,同比减少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15%。市场物价上涨,就业困难,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 954元,增长2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 189元,增长33%。全县经济出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态势。
【农业】2008年,全县农业人口20.2万人,从业人员11.6万人。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131千公顷,较上年减少0.0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9.6千公顷,较上年增加2.7%。粮食总产39 729万公斤,较上年减少4.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1.4千公顷,其中,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69千公顷。第一产业实现总产值29.8亿元。粮食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葵花、番茄、籽瓜为主。其番茄种植达8千公顷,产量56 210万公斤,为全区番茄种植第一大县。新建温室大棚68公顷,县财政补贴资金387万元。全年地膜覆盖面积65千公顷,化肥施用量(折)5.6万吨。
【畜牧业】畜牧业总产值当年达6.2亿元,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21%,同比增长15%。已发展肉羊养殖1 200户。防疫率达100%,秸秆转化率达76%。牧业年度家畜总头数达140万头(只),同比增长11%,出栏率为98%,商品率为85%。全年肉类总产量2.5万吨,同比减少8.9%;奶类产量1.6万吨,同比增长9.8%;产羊毛2500吨。
【林业】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2 384万元,投资2 230万元,完成林业生态建设0.34万公顷。变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完成秋冬季造林334公顷,育苗213公顷,中、幼林抚育19万公顷。
【工业】2008年,以工业为主导地位继续加强,当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同比增长38.4%,占CDP的比重25.3%,同比提高5%。来自工业税收达5 974万元,同比增长13%,工业效益综合指数达26.3%,全员劳动生产率212 134元/人,同比增长17.2%,产品销售率79.1%,同比减少7.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亿元。全县工业企业63家,主要生产产品有:碳素、纸、中成药、合成氨、植物油、水泥制品、稀土、面粉、砖、番茄制品、糕点、饮料、羊绒制品、地膜、玻璃制品、葵仁。同泰玻璃厂、大民纸业厂、富源番茄厂、真心食品厂、玉忠碳素厂技改扩建相继完成。新引进工业项目相继落户开工建设,主要有正元化工2万吨压力容器、梁山东岳挂车、科原电器设备。工业呈现出向规模化、多元化发展的强劲势头。投资4 000万元,为工业园区收储土地133公顷,投资5 800万元修建园区道路6.3千米。集聚能力明显增强,被列入市级工业园区。
【交通】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长31.9%,公路货物运输量完成474万吨,增长23.4%;公路客运量达555万人次,增长15%。交通投资项目8个,完成投资3.5亿元。完成塔五线至复兴、呼四线、什锦线至新公线通乡油路工程57.5千米,通村油路和巷道硬化80千米,县级公路全部实现黑色油路。完成了兴原南路延伸工程。
【社会保障】全县城镇各类单位从业人员10 963人,工资总额2.03亿元。按类分,其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0 030人,工资总额1.8亿元;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507人,工资总额0.1亿元;其它类型单位从业人员426人,工资总额0.09亿元。投放6 400万元用于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其公务员人均补贴1.2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资215元。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人均增资300元,退休人员180元。新增就业1 17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8万人,城镇失业率3.9%。新增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员3 200人,为261名转制企业职工接续了养老保险,投入80万元用于提高参合农民补助标准,为65 113名农民报销医疗费1 280.5万元。为城镇低保户5 118人、农村低保户9 800人,发放低保金935万元。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 954元,同比增长22.1%,农村居民均纯收入7 189元,同比增长33.7%,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5 088万元。消费人均支出5 711元,其中用于食品类支出1 622元,衣着类1 348元。农村住房人均26.9平方米,城镇住房29.9平方米。兑现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资金人均受益428元。脱贫800人,发放助学贷款214万元,筹资26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413名。投资2 998万元,完成人畜饮水工程,使3.6万人受益。完成沼气入户2 000户,农村改厕1 728户。新建商业“农家店”30个。
【概况】五原县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部,居河套平原腹部,属巴彦淖尔市所辖县,现辖7个镇。面积2 492.9平方千米,总人口27.2万人。有可耕134.4千公顷,全年平均气温6.2℃。2008年,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2.2∶38∶29.8,县域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46.59亿元,同比增长21.3%,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4.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7.9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92亿元,分别增长9.8%、28.1%、25.1%。全年财政收入2亿元,同比减少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15%。市场物价上涨,就业困难,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 954元,增长2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 189元,增长33%。全县经济出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态势。
【农业】2008年,全县农业人口20.2万人,从业人员11.6万人。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131千公顷,较上年减少0.0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9.6千公顷,较上年增加2.7%。粮食总产39 729万公斤,较上年减少4.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1.4千公顷,其中,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69千公顷。第一产业实现总产值29.8亿元。粮食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葵花、番茄、籽瓜为主。其番茄种植达8千公顷,产量56 210万公斤,为全区番茄种植第一大县。新建温室大棚68公顷,县财政补贴资金387万元。全年地膜覆盖面积65千公顷,化肥施用量(折)5.6万吨。
【畜牧业】畜牧业总产值当年达6.2亿元,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21%,同比增长15%。已发展肉羊养殖1 200户。防疫率达100%,秸秆转化率达76%。牧业年度家畜总头数达140万头(只),同比增长11%,出栏率为98%,商品率为85%。全年肉类总产量2.5万吨,同比减少8.9%;奶类产量1.6万吨,同比增长9.8%;产羊毛2500吨。
【林业】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2 384万元,投资2 230万元,完成林业生态建设0.34万公顷。变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完成秋冬季造林334公顷,育苗213公顷,中、幼林抚育19万公顷。
【工业】2008年,以工业为主导地位继续加强,当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同比增长38.4%,占CDP的比重25.3%,同比提高5%。来自工业税收达5 974万元,同比增长13%,工业效益综合指数达26.3%,全员劳动生产率212 134元/人,同比增长17.2%,产品销售率79.1%,同比减少7.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亿元。全县工业企业63家,主要生产产品有:碳素、纸、中成药、合成氨、植物油、水泥制品、稀土、面粉、砖、番茄制品、糕点、饮料、羊绒制品、地膜、玻璃制品、葵仁。同泰玻璃厂、大民纸业厂、富源番茄厂、真心食品厂、玉忠碳素厂技改扩建相继完成。新引进工业项目相继落户开工建设,主要有正元化工2万吨压力容器、梁山东岳挂车、科原电器设备。工业呈现出向规模化、多元化发展的强劲势头。投资4 000万元,为工业园区收储土地133公顷,投资5 800万元修建园区道路6.3千米。集聚能力明显增强,被列入市级工业园区。
【交通】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长31.9%,公路货物运输量完成474万吨,增长23.4%;公路客运量达555万人次,增长15%。交通投资项目8个,完成投资3.5亿元。完成塔五线至复兴、呼四线、什锦线至新公线通乡油路工程57.5千米,通村油路和巷道硬化80千米,县级公路全部实现黑色油路。完成了兴原南路延伸工程。
【社会保障】全县城镇各类单位从业人员10 963人,工资总额2.03亿元。按类分,其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0 030人,工资总额1.8亿元;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507人,工资总额0.1亿元;其它类型单位从业人员426人,工资总额0.09亿元。投放6 400万元用于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其公务员人均补贴1.2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资215元。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人均增资300元,退休人员180元。新增就业1 17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8万人,城镇失业率3.9%。新增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员3 200人,为261名转制企业职工接续了养老保险,投入80万元用于提高参合农民补助标准,为65 113名农民报销医疗费1 280.5万元。为城镇低保户5 118人、农村低保户9 800人,发放低保金935万元。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 954元,同比增长22.1%,农村居民均纯收入7 189元,同比增长33.7%,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5 088万元。消费人均支出5 711元,其中用于食品类支出1 622元,衣着类1 348元。农村住房人均26.9平方米,城镇住房29.9平方米。兑现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资金人均受益428元。脱贫800人,发放助学贷款214万元,筹资26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413名。投资2 998万元,完成人畜饮水工程,使3.6万人受益。完成沼气入户2 000户,农村改厕1 728户。新建商业“农家店”30个。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