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包头系蒙古语“包克图”的转音,意为“有鹿”。包头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部,地处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交汇处,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地理坐标东经109°50′~111°25′、北纬41°20′~42°40′,面积为27768平方公里。辖9个旗县区。是全国首批和第二批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市常住总人口为26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6.9万人。2011年,包头市首次进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第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 0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 160.6亿元,增长21.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2 372元,增长13.7%,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7 398美元。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为2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全年税收收入247.3亿元,增长24.6%。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51.3亿元,增长22.7%。
【农牧业】 2011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7万公顷,增长0.6%;粮食总产量100.3万吨,比上年增长1.0%;油料产量4.2万吨,增长32.4%;蔬菜产量95.4万吨,增长16.1%。年末全市牲畜存栏达256.0万头(只);牛奶产量155.9万吨,增长0.6%;禽蛋产量2.8万吨,增长5.9%;水产品产量7 412吨,增长4.4%;羊毛产量3 118吨,与上年持平;羊绒产量159吨,增长9.7%。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50.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农业机械中,大中型拖拉机4 461台,小型拖拉机29 321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1 584台。机耕面积28. 3万公顷 ,比上年增长0.5%;机播面积25.8万公顷,增长4.6%;机械收获面积1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9.8%。
【工业】 2011年,工业增加值1 4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 237.3亿元,增长18.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稀土、电力五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77.9亿元,较上年增长18.6%,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2.6%,拉动工业生产增长15.8个百分点;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2.9%,重工业增长18.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 887.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税金总额100.8亿元,增长15.2%;利润总额215.8亿元,增长82.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72.6亿元,增长2倍。工业产品销售率97.9%,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2011年,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总支出的77%,为历史最高水平。新增城镇就业4.08万人。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29 628元,比上年增长14.6%;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23 570元,增长12.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4%。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0 059元,比上年增长14.7%;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 943元,增长13.2%;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1%。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城镇居民均住房建筑面积33.01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30.0平方米。健康水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96亿元,覆盖受益人口达133.24万人,建成53个水站、分站7个、区域供水系统7个、自助式饮水屋108座,现制现售水125个,旧小区改造204个、新小区配套186个。在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包头市率先成为城区居民饮用健康水的城市。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6.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8%;享受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23.6万人,增长12.9%;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54亿元,增长21.0%。全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人数达到38.8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3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6万人,为8.91万农牧民发放养老金1.7亿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3.1万人,增长3.0%。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76.6万人,增长3.3%;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为53.5万人,增长0.3%;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人数达60.7万人,增长4.3%。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40.8万人,增长6.7%。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45.5万人,增长10.7%。
【概况】 包头系蒙古语“包克图”的转音,意为“有鹿”。包头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部,地处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交汇处,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地理坐标东经109°50′~111°25′、北纬41°20′~42°40′,面积为27768平方公里。辖9个旗县区。是全国首批和第二批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市常住总人口为26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6.9万人。2011年,包头市首次进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第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 0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 160.6亿元,增长21.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2 372元,增长13.7%,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7 398美元。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为2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全年税收收入247.3亿元,增长24.6%。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51.3亿元,增长22.7%。
【农牧业】 2011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7万公顷,增长0.6%;粮食总产量100.3万吨,比上年增长1.0%;油料产量4.2万吨,增长32.4%;蔬菜产量95.4万吨,增长16.1%。年末全市牲畜存栏达256.0万头(只);牛奶产量155.9万吨,增长0.6%;禽蛋产量2.8万吨,增长5.9%;水产品产量7 412吨,增长4.4%;羊毛产量3 118吨,与上年持平;羊绒产量159吨,增长9.7%。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50.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农业机械中,大中型拖拉机4 461台,小型拖拉机29 321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1 584台。机耕面积28. 3万公顷 ,比上年增长0.5%;机播面积25.8万公顷,增长4.6%;机械收获面积1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9.8%。
【工业】 2011年,工业增加值1 4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 237.3亿元,增长18.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稀土、电力五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77.9亿元,较上年增长18.6%,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2.6%,拉动工业生产增长15.8个百分点;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2.9%,重工业增长18.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 887.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税金总额100.8亿元,增长15.2%;利润总额215.8亿元,增长82.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72.6亿元,增长2倍。工业产品销售率97.9%,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2011年,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总支出的77%,为历史最高水平。新增城镇就业4.08万人。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29 628元,比上年增长14.6%;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23 570元,增长12.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4%。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0 059元,比上年增长14.7%;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 943元,增长13.2%;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1%。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城镇居民均住房建筑面积33.01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30.0平方米。健康水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96亿元,覆盖受益人口达133.24万人,建成53个水站、分站7个、区域供水系统7个、自助式饮水屋108座,现制现售水125个,旧小区改造204个、新小区配套186个。在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包头市率先成为城区居民饮用健康水的城市。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6.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8%;享受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23.6万人,增长12.9%;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54亿元,增长21.0%。全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人数达到38.8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3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6万人,为8.91万农牧民发放养老金1.7亿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3.1万人,增长3.0%。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76.6万人,增长3.3%;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为53.5万人,增长0.3%;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人数达60.7万人,增长4.3%。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40.8万人,增长6.7%。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45.5万人,增长10.7%。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