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东河”因东河流经而得名。东河区位于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有近300年的发展历史,“老包头”即指东河区。历史上因其通京津、扼西北曾有“水旱码头”,“塞外通衢”的盛名。全区总面积470平方公里,辖2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有蒙、汉、回、满等26个民族,人口近51.6万。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0.1亿元,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8.4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4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5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6亿元,同比增长17.6%;完成财政收入22.07亿元,同比增长2.7%;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98.5%,可用财力较上年纯增2.7亿元;财政支出达15亿元,增长25%;争取上级各项补贴和专项资金9.96亿元;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完成1.85亿美元,同比增长47%;利用外资实际到位1.7亿美元,同比增长17%;直接利用自治区区外资金3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
【农业】 以华鹿、祥利丰为龙头的1.4万亩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完成4 580亩蔬菜保护地建设和2.1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年供种苗3 000万株的现代集约化蔬菜育苗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骆驼酒业、骑士乳业等1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新引进的蒙羊皮草等3家涉农企业已建成投产;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认林权9 786亩,农村产业经济更加坚实。完成西井湾、下古城湾、永富三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人口5 000多人;全年发放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家电汽摩下乡补贴和涉农项目资金2 500多万元,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
【工业】 铝业园区实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28.5亿元,同比增长18.9%;完成工业产值209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税收5亿元,同比增长25%。包铝15万吨电解铝技改及2×30万千瓦自备电厂、山东银山铝板带等项目开工建设,引进东方希望集团建设年产300万吨氢氧化铝项目已经自治区审批。铝业产业园区的矿山机械、鸣华内燃机配件、晟丰高速列车提速弹簧等装备制造产业项目、锐博镍钴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中国中铁山桥集团与呼铁局铁路轨道装备、吉阳光伏产业等项目进入园区,园区正在形成多元产业集聚的新格局。铝业园区规划扩容至70平方公里,年内开复工和新引进项目36个,计划投资达373亿元。投资13.6亿元的园区创业园项目已经启动,投入3.26亿元继续完善了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 097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3 271元,同比增长14.5%。
【社会保障】 2011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9%以内;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发放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6 036万元,为12 751名灵活就业及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5 130万元;通过开展免费就业培训,613人成功创业,带动2 500多人实现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万人和2.4万人,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8万人和10.9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每月增加219元,达到1 591元,全年支付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等待遇4.2亿元,人均增长达14%以上,各项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发放离休干部住房补贴704万元、廉租房补贴资金1 200万元、春节困难户慰问资金700多万元,为1.3万户城市低保家庭、1 560户农村低保家庭等困难群体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37亿元,同比增长17%。为民兴办的10件好事实事有效落实。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1.4%,较2010年纯增4.5亿元。
【概况】 “东河”因东河流经而得名。东河区位于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有近300年的发展历史,“老包头”即指东河区。历史上因其通京津、扼西北曾有“水旱码头”,“塞外通衢”的盛名。全区总面积470平方公里,辖2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有蒙、汉、回、满等26个民族,人口近51.6万。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0.1亿元,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8.4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4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5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6亿元,同比增长17.6%;完成财政收入22.07亿元,同比增长2.7%;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98.5%,可用财力较上年纯增2.7亿元;财政支出达15亿元,增长25%;争取上级各项补贴和专项资金9.96亿元;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完成1.85亿美元,同比增长47%;利用外资实际到位1.7亿美元,同比增长17%;直接利用自治区区外资金3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
【农业】 以华鹿、祥利丰为龙头的1.4万亩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完成4 580亩蔬菜保护地建设和2.1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年供种苗3 000万株的现代集约化蔬菜育苗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骆驼酒业、骑士乳业等1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新引进的蒙羊皮草等3家涉农企业已建成投产;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认林权9 786亩,农村产业经济更加坚实。完成西井湾、下古城湾、永富三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人口5 000多人;全年发放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家电汽摩下乡补贴和涉农项目资金2 500多万元,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
【工业】 铝业园区实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28.5亿元,同比增长18.9%;完成工业产值209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税收5亿元,同比增长25%。包铝15万吨电解铝技改及2×30万千瓦自备电厂、山东银山铝板带等项目开工建设,引进东方希望集团建设年产300万吨氢氧化铝项目已经自治区审批。铝业产业园区的矿山机械、鸣华内燃机配件、晟丰高速列车提速弹簧等装备制造产业项目、锐博镍钴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中国中铁山桥集团与呼铁局铁路轨道装备、吉阳光伏产业等项目进入园区,园区正在形成多元产业集聚的新格局。铝业园区规划扩容至70平方公里,年内开复工和新引进项目36个,计划投资达373亿元。投资13.6亿元的园区创业园项目已经启动,投入3.26亿元继续完善了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 097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3 271元,同比增长14.5%。
【社会保障】 2011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9%以内;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发放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6 036万元,为12 751名灵活就业及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5 130万元;通过开展免费就业培训,613人成功创业,带动2 500多人实现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万人和2.4万人,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8万人和10.9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每月增加219元,达到1 591元,全年支付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等待遇4.2亿元,人均增长达14%以上,各项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发放离休干部住房补贴704万元、廉租房补贴资金1 200万元、春节困难户慰问资金700多万元,为1.3万户城市低保家庭、1 560户农村低保家庭等困难群体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37亿元,同比增长17%。为民兴办的10件好事实事有效落实。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1.4%,较2010年纯增4.5亿元。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