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包头市东河区位于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有近300年的发展历史。历史上曾有“水旱码头”、“塞外通衢”的盛名。按照包头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东河区于2008年7月1日起,正式接收九原区沙尔沁镇(辖23个村、1个莎木佳社区)、麻池镇毛凤章营子村,划出铁西街道办事处天绿社区、振祥社区和河东镇梁家营村。东河区总面积达4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万亩(其中粮食总播面积6.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果树种植面积1.1万亩),水产养殖面积650亩。下辖两个镇,49个行政村,12个街道办事处,聚居着蒙古、汉、回、达斡尔等26个民族,人口近51万。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6.3亿元,同比增长20.5%;财政收入达19.5亿元,同比增长2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亿元,同比增长26.8%;城市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9 502元,同比增长1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 200元(不包括区划调整后划归的沙尔沁镇),同比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59∶43.21∶55.2,一次产业和二次产业分别比2007年提高1.16和1.59个百分点;实际直接利用自治区外资金50.2亿元,同比增长11.6%;利用外资到位1.05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居包头市之首;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1.5亿美元,同比增长36.3%。
【农业】以规模化经营为突破口,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投资3 936万元完成2 536亩蔬菜保护地建设;农业深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妥善处置三鹿婴幼儿奶粉污染事件,保护奶农的利益,促进乳业健康发展。
【生态建设】大青山南坡绿化工程实现绿化面积5 820亩,种植树木51万株(丛)。投资5亿元、全长21公里的沿黄河大堤东河段建设工程全面开工。黄河湿地保护工作被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一五”规划》,取得国家资金支持668万元,自治区人大通过《包头市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通过清理整顿,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蓄洪能力进一步加强;加大水环境治理,使南海湖劣五类水成为三类饮用水源标准,栖息鸟类由2001年的77种增加到现在的201种,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工业经济】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6.5亿元,同比增长20.7%。
铝业园区实现规模化发展包铝集团15万吨电解铝、10万吨稀土圆铝杆技改项目和2万吨精铝项目建成投产;新建化成箔生产线37条,累计形成87条、2 0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铝轮毂实现180万只产能;稀土铝合金实现5万吨产能、铝铸件实现2万吨产能;铝合金汽车配件实现75万件产能。2008年园区签订合作协议项目12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汇泽科技公司3万吨再生铝合金、田力环发企业3 000台工业通风机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广西桂东电力上市公司总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光箔和1 000万平方米化成箔项目的签约,将形成完整的精铝—光箔—腐蚀箔—化成箔产业链条。2008年,入园企业达44户,园区工业产值完成110亿元,占东河区工业总产值的68.8%。
中小企业实施“一个园区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新增规模以上中小企业18户,总数达64户,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87.6亿元,同比增长63.8%,增速居包头市第一。
煤、电产业海柳树大场新露天煤矿、杨圪塄平顶山露天煤矿完成重组整合,实现100多万吨优质焦煤产能;为包铝配套的220千伏电网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旅游节庆品牌战略,文化旅游活动丰富多彩。南海湿地风景区、东河景区和以妙法寺为核心的宗教文化区,纳入自治区“成吉思汗陵、响沙湾”二日旅游线路中。2008年,南海湿地风景区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被评为包头市文明景区。
【概况】包头市东河区位于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有近300年的发展历史。历史上曾有“水旱码头”、“塞外通衢”的盛名。按照包头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东河区于2008年7月1日起,正式接收九原区沙尔沁镇(辖23个村、1个莎木佳社区)、麻池镇毛凤章营子村,划出铁西街道办事处天绿社区、振祥社区和河东镇梁家营村。东河区总面积达4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万亩(其中粮食总播面积6.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果树种植面积1.1万亩),水产养殖面积650亩。下辖两个镇,49个行政村,12个街道办事处,聚居着蒙古、汉、回、达斡尔等26个民族,人口近51万。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6.3亿元,同比增长20.5%;财政收入达19.5亿元,同比增长2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亿元,同比增长26.8%;城市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9 502元,同比增长1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 200元(不包括区划调整后划归的沙尔沁镇),同比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59∶43.21∶55.2,一次产业和二次产业分别比2007年提高1.16和1.59个百分点;实际直接利用自治区外资金50.2亿元,同比增长11.6%;利用外资到位1.05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居包头市之首;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1.5亿美元,同比增长36.3%。
【农业】以规模化经营为突破口,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投资3 936万元完成2 536亩蔬菜保护地建设;农业深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妥善处置三鹿婴幼儿奶粉污染事件,保护奶农的利益,促进乳业健康发展。
【生态建设】大青山南坡绿化工程实现绿化面积5 820亩,种植树木51万株(丛)。投资5亿元、全长21公里的沿黄河大堤东河段建设工程全面开工。黄河湿地保护工作被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一五”规划》,取得国家资金支持668万元,自治区人大通过《包头市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通过清理整顿,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蓄洪能力进一步加强;加大水环境治理,使南海湖劣五类水成为三类饮用水源标准,栖息鸟类由2001年的77种增加到现在的201种,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工业经济】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6.5亿元,同比增长20.7%。
铝业园区实现规模化发展包铝集团15万吨电解铝、10万吨稀土圆铝杆技改项目和2万吨精铝项目建成投产;新建化成箔生产线37条,累计形成87条、2 0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铝轮毂实现180万只产能;稀土铝合金实现5万吨产能、铝铸件实现2万吨产能;铝合金汽车配件实现75万件产能。2008年园区签订合作协议项目12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汇泽科技公司3万吨再生铝合金、田力环发企业3 000台工业通风机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广西桂东电力上市公司总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光箔和1 000万平方米化成箔项目的签约,将形成完整的精铝—光箔—腐蚀箔—化成箔产业链条。2008年,入园企业达44户,园区工业产值完成110亿元,占东河区工业总产值的68.8%。
中小企业实施“一个园区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新增规模以上中小企业18户,总数达64户,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87.6亿元,同比增长63.8%,增速居包头市第一。
煤、电产业海柳树大场新露天煤矿、杨圪塄平顶山露天煤矿完成重组整合,实现100多万吨优质焦煤产能;为包铝配套的220千伏电网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旅游节庆品牌战略,文化旅游活动丰富多彩。南海湿地风景区、东河景区和以妙法寺为核心的宗教文化区,纳入自治区“成吉思汗陵、响沙湾”二日旅游线路中。2008年,南海湿地风景区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被评为包头市文明景区。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