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土默特右旗,位于包头市东南部,北据大青山,南临黄河,中间为广袤的土默川平原。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人文荟萃,素有“米粮川”、“葵花之乡”、“奶源基地”、“高产高糖甜菜区”等美称。总面积2 369平方公里,总人口35.91万人,辖5镇、3乡、3个管委会、17个居民委员会、298个村民委员会、292个自然村。旗政府所在地萨拉齐镇,西距包头市区45公里,东距呼和浩特市区103公里,距首都北京666公里,南跨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连,地处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金三角”腹地,地理位置优越,极具经济发展潜力。
2008年,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突破百亿元和十亿元大关,达到102亿元和10.5亿元,同比增长21.7%和28.4%,经济总量名列包头市外五旗县区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9亿元,同比增长29.1%。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3 573元,同比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102元,同比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16%。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选活动中,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45位,较上年提升了三位。
【工业经济】2008年,新引进投资5 000万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7个,合同投资额达到518亿元,全旗实施的重大工业项目20个,投资规模达到1 046亿元。后山煤炭采掘区煤矿技改基本完成,8个露天煤矿有6个通过验收,煤炭年产量由2007年的650万吨提高到800万吨。全旗工业增加值完成31.5亿元,同比增长2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户。
【新农村建设】2008年,建成蔬菜温室(大棚)314亩。建成奶牛规模化养殖小区(牧场)96个,建成肉羊养殖场22个、生猪养殖场16个。建成农村专业合作社16个、各类协会64个,辐射带动农户面达到42%。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建成东湾、北只图新村住宅楼4.2万平方米,改造住房6.3万平方米,硬化村内道路16公里,建成沼气池800座,解决了1.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拆除破旧土房和违章建筑229处。建成“一村一品”特色种养示范村15个。累计培训农民10.6万人次,输出劳动力8.6万人次。累计建成自治区级星级文明村19个,其中国家级1个。全旗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0.9亿元,同比增长7.8%,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706元。
【社会保障】2008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每人达1 092元,城镇低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30元、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年人均达1 000元,将167名孤儿全部纳入城镇低保。为2 500名学生发放扶困助学资金240万元,为370名大病患者发放就医补贴69万元,全旗发放救灾救助款336万元。5 386人实施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建设廉租房1.8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63.4万元,解决了746户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新增就业人员3 568人,大幅度提高事业人员津补贴标准。
【概况】土默特右旗,位于包头市东南部,北据大青山,南临黄河,中间为广袤的土默川平原。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人文荟萃,素有“米粮川”、“葵花之乡”、“奶源基地”、“高产高糖甜菜区”等美称。总面积2 369平方公里,总人口35.91万人,辖5镇、3乡、3个管委会、17个居民委员会、298个村民委员会、292个自然村。旗政府所在地萨拉齐镇,西距包头市区45公里,东距呼和浩特市区103公里,距首都北京666公里,南跨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连,地处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金三角”腹地,地理位置优越,极具经济发展潜力。
2008年,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突破百亿元和十亿元大关,达到102亿元和10.5亿元,同比增长21.7%和28.4%,经济总量名列包头市外五旗县区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9亿元,同比增长29.1%。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3 573元,同比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102元,同比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16%。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选活动中,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45位,较上年提升了三位。
【工业经济】2008年,新引进投资5 000万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7个,合同投资额达到518亿元,全旗实施的重大工业项目20个,投资规模达到1 046亿元。后山煤炭采掘区煤矿技改基本完成,8个露天煤矿有6个通过验收,煤炭年产量由2007年的650万吨提高到800万吨。全旗工业增加值完成31.5亿元,同比增长2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户。
【新农村建设】2008年,建成蔬菜温室(大棚)314亩。建成奶牛规模化养殖小区(牧场)96个,建成肉羊养殖场22个、生猪养殖场16个。建成农村专业合作社16个、各类协会64个,辐射带动农户面达到42%。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建成东湾、北只图新村住宅楼4.2万平方米,改造住房6.3万平方米,硬化村内道路16公里,建成沼气池800座,解决了1.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拆除破旧土房和违章建筑229处。建成“一村一品”特色种养示范村15个。累计培训农民10.6万人次,输出劳动力8.6万人次。累计建成自治区级星级文明村19个,其中国家级1个。全旗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0.9亿元,同比增长7.8%,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706元。
【社会保障】2008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每人达1 092元,城镇低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30元、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年人均达1 000元,将167名孤儿全部纳入城镇低保。为2 500名学生发放扶困助学资金240万元,为370名大病患者发放就医补贴69万元,全旗发放救灾救助款336万元。5 386人实施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建设廉租房1.8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63.4万元,解决了746户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新增就业人员3 568人,大幅度提高事业人员津补贴标准。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