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8年(1949年)9月23日,阿拉善霍硕特旗札萨克达理札雅、协理罗巴图孟柯等率全旗军政各界,毅然摆脱国民党政府的羁绊,致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及彭德怀司令员,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举行和平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权随之诞生。9月27日,额济纳旗札萨克兼额济纳旗区防司令塔旺嘉布,致电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宣布起义,接受党中央人民政府领导,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实现和平解放,建立了地方人民政权。1954~1958年,党中央人民政府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先后在阿拉善地区和额济纳地区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蒙古自治区(州)、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巴彦淖尔盟(专区级)地方自治政权。
(一)阿拉善旗人民政府
1949年10月15日,阿拉善旗政府在定远营(今巴彦浩特)召开政务扩大会议,议定将原阿拉善霍硕特旗政府改组为阿拉善霍硕特旗人民政府。人民政府设旗长1人、副旗长2人,下设秘书处、政务处、财政经济处、文化教育处、卫生保健所、生产事业处、公安局、人民法院等工作部门。旗人民政府驻定远营,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辖。
1950年3月31日,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批准,阿拉善霍硕特旗人民政府改称阿拉善霍硕特旗自治区人民政府。人民政府下设秘书处、政务处、财政经济处、建设处、文教处、卫生保健处,处下设科室。人民政府首长称主席、副主席。
1951年8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决定将阿拉善霍硕特旗自治区人民政府改称阿拉善自治区人民政府。1952年10月8日,经西北军政委员会批准,阿拉善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定远营易名为巴音浩特。
1954年4月,阿拉善自治区人民政府改称阿拉善旗人民政府,先后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蒙古自治区(州)和甘肃省巴音浩特蒙旗自治州人民政府管辖。
1955年,阿拉善旗人民政府驻地巴音浩特改设巴音浩特镇。195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巴音浩特镇人民政府撤销,改建巴彦浩特市(县级)人民政府。1956年,阿拉善人民政府改称人民委员会,隶属巴彦淖尔盟人民委员会领导,并从甘肃省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阿拉善人民委员会下设工作部门有办公室、人事科、民政科、计划委员会、物价委员会、文化教育局、卫生科、商业局、粮食局、财政局、工业交通局、矿产科、牧业局、林业局、公安局。
(二)额济纳旗人民政府
1949年11月,额济纳旗自治区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旗人民政府下设工作部门有秘书室(办公室)、一科(民政、人事)、二科(财政、税务)、三科(文教、文卫)、四科(畜牧、建设)。旗人民政府驻地为老西庙。成立之初,归甘肃省酒泉专员公署代管。1951年2月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直辖。
1952年10月,额济纳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老西庙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人民政府主席和副主席。1953年9月,旗人民政府驻地从老西庙迁至赛汗桃来(建国营)。1954年4月,额济纳旗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议在赛汗桃来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额济纳旗自治区人民政府,由主席1人、副主席2人、委员15人组成。11月,随宁夏回族自治区建制合并于甘肃省,由张掖专员公署代管。11月30日,改隶酒泉专员公署。
1955年3月,额济纳旗自治区召开一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议,根据甘肃省蒙古自治区的指示精神,额济纳旗自治区更名为额济纳自治旗,旗人民政府改称旗人民委员会,政府主席、副主席改称旗长、副旗长。1956年5月,额济纳自治旗一届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在赛汗桃来召开,将额济纳自治旗更名为额济纳旗。6月1日,该旗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巴彦淖尔盟人民委员会领导。旗人民委员会下设工作部门有办公室、计划科、工业局、畜牧建设科、财政科、税务局、民政科、统计局、公安局、邮电局、文教科、卫生科等。
(三)自治区(州)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人民政府、西北军政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阿拉善地区的民族区域自治问题,积极落实行政区划,加强政权建设。1954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蒙古自治区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巴音浩特召开,选举产生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4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组成,属专区级地方政权。设主席1人、副主席3人、政府委员23人。下设秘书处、政务处、财政处、建设处、文教处、卫生保健处、人事处、参事室、办公室、人民法院、人民公安局、人民监察委员会、人民保安司令部、贸易公司、粮食公司、农林处、畜牧处、人民银行督导处等工作部门。管辖阿拉善旗和磴口县人民政府,辖有11个苏木(区)和53个巴格(乡)基层政权。
1954年9月~1955年3月,因宁夏回族自治区建制撤销,宁夏回族自治区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随之划归甘肃省人民政府管辖,易名为甘肃省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1955年3月,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甘肃省蒙古自治区易名为甘肃省蒙古自治州。4月,召开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州长1人、副州长3人、委员23人,组成甘肃省蒙古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原秘书处易名办公室,农林处改称农业处,增设计划委员会和财政经济委员会,共计20个工作部门。
195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甘肃省蒙古自治州改称甘肃省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12月,召开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大会全票通过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与额济纳旗合并、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议案。会议补选副州长1名、委员6人。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增设水利处、邮电局和保险公司中心支公司,共设处、室、委、办、局、院等工作部门24个。
1956年6月1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巴彦淖尔盟成立。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县级市)隶属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巴彦淖尔盟。
民国38年(1949年)9月23日,阿拉善霍硕特旗札萨克达理札雅、协理罗巴图孟柯等率全旗军政各界,毅然摆脱国民党政府的羁绊,致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及彭德怀司令员,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举行和平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权随之诞生。9月27日,额济纳旗札萨克兼额济纳旗区防司令塔旺嘉布,致电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宣布起义,接受党中央人民政府领导,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实现和平解放,建立了地方人民政权。1954~1958年,党中央人民政府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先后在阿拉善地区和额济纳地区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蒙古自治区(州)、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巴彦淖尔盟(专区级)地方自治政权。
(一)阿拉善旗人民政府
1949年10月15日,阿拉善旗政府在定远营(今巴彦浩特)召开政务扩大会议,议定将原阿拉善霍硕特旗政府改组为阿拉善霍硕特旗人民政府。人民政府设旗长1人、副旗长2人,下设秘书处、政务处、财政经济处、文化教育处、卫生保健所、生产事业处、公安局、人民法院等工作部门。旗人民政府驻定远营,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辖。
1950年3月31日,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批准,阿拉善霍硕特旗人民政府改称阿拉善霍硕特旗自治区人民政府。人民政府下设秘书处、政务处、财政经济处、建设处、文教处、卫生保健处,处下设科室。人民政府首长称主席、副主席。
1951年8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决定将阿拉善霍硕特旗自治区人民政府改称阿拉善自治区人民政府。1952年10月8日,经西北军政委员会批准,阿拉善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定远营易名为巴音浩特。
1954年4月,阿拉善自治区人民政府改称阿拉善旗人民政府,先后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蒙古自治区(州)和甘肃省巴音浩特蒙旗自治州人民政府管辖。
1955年,阿拉善旗人民政府驻地巴音浩特改设巴音浩特镇。195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巴音浩特镇人民政府撤销,改建巴彦浩特市(县级)人民政府。1956年,阿拉善人民政府改称人民委员会,隶属巴彦淖尔盟人民委员会领导,并从甘肃省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阿拉善人民委员会下设工作部门有办公室、人事科、民政科、计划委员会、物价委员会、文化教育局、卫生科、商业局、粮食局、财政局、工业交通局、矿产科、牧业局、林业局、公安局。
(二)额济纳旗人民政府
1949年11月,额济纳旗自治区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旗人民政府下设工作部门有秘书室(办公室)、一科(民政、人事)、二科(财政、税务)、三科(文教、文卫)、四科(畜牧、建设)。旗人民政府驻地为老西庙。成立之初,归甘肃省酒泉专员公署代管。1951年2月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直辖。
1952年10月,额济纳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老西庙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人民政府主席和副主席。1953年9月,旗人民政府驻地从老西庙迁至赛汗桃来(建国营)。1954年4月,额济纳旗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议在赛汗桃来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额济纳旗自治区人民政府,由主席1人、副主席2人、委员15人组成。11月,随宁夏回族自治区建制合并于甘肃省,由张掖专员公署代管。11月30日,改隶酒泉专员公署。
1955年3月,额济纳旗自治区召开一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议,根据甘肃省蒙古自治区的指示精神,额济纳旗自治区更名为额济纳自治旗,旗人民政府改称旗人民委员会,政府主席、副主席改称旗长、副旗长。1956年5月,额济纳自治旗一届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在赛汗桃来召开,将额济纳自治旗更名为额济纳旗。6月1日,该旗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巴彦淖尔盟人民委员会领导。旗人民委员会下设工作部门有办公室、计划科、工业局、畜牧建设科、财政科、税务局、民政科、统计局、公安局、邮电局、文教科、卫生科等。
(三)自治区(州)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人民政府、西北军政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阿拉善地区的民族区域自治问题,积极落实行政区划,加强政权建设。1954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蒙古自治区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巴音浩特召开,选举产生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4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组成,属专区级地方政权。设主席1人、副主席3人、政府委员23人。下设秘书处、政务处、财政处、建设处、文教处、卫生保健处、人事处、参事室、办公室、人民法院、人民公安局、人民监察委员会、人民保安司令部、贸易公司、粮食公司、农林处、畜牧处、人民银行督导处等工作部门。管辖阿拉善旗和磴口县人民政府,辖有11个苏木(区)和53个巴格(乡)基层政权。
1954年9月~1955年3月,因宁夏回族自治区建制撤销,宁夏回族自治区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随之划归甘肃省人民政府管辖,易名为甘肃省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1955年3月,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甘肃省蒙古自治区易名为甘肃省蒙古自治州。4月,召开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州长1人、副州长3人、委员23人,组成甘肃省蒙古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原秘书处易名办公室,农林处改称农业处,增设计划委员会和财政经济委员会,共计20个工作部门。
195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甘肃省蒙古自治州改称甘肃省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12月,召开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大会全票通过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与额济纳旗合并、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议案。会议补选副州长1名、委员6人。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增设水利处、邮电局和保险公司中心支公司,共设处、室、委、办、局、院等工作部门24个。
1956年6月1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巴彦淖尔盟成立。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县级市)隶属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巴彦淖尔盟。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