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阿拉善”是贺兰山的音转,蒙古语意为“五彩斑斓之地”。“盟”是内蒙古特有的行政区划名称,行政规格等同于地级市。阿拉善盟(以下简称阿盟)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最西端,现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旗和4个自治区级开发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由额济纳旗托管)和1个盟级开发区——敖伦布拉格产业园区(由阿拉善左旗托管),全盟共有30个苏木(镇)、198个嘎查(村)、4个街道办事处和52个社区。盟行署所在地巴彦浩特镇,为全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盟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有蒙古、汉、回、满等28个民族24.09万人,人均国土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阿拉善地貌以沙漠、戈壁、荒漠草原为主,横贯全盟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在阿拉善境内)统称阿拉善沙漠,总面积8.4万平方公里。黄河流经85公里,年流量315亿立方米。额济纳河(黑河下游)是盟内唯一季节性内陆河流,流经270公里,年流量10亿立方米。在三大沙漠中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泊500多个,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茫茫戈壁上有极富观赏价值的阿拉善玉、奇石和玛瑙,中国四大名石的其中三块“雏鸡出壳”、“岁月老人”、“红烧肉”出自这里,享有“中国观赏石之城”称号。地处呼包银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交汇处,东与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相连,南与宁夏毗邻,西与甘肃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735公里。临河至哈密铁路、北京至新疆高速公路等重要干线横穿而过,所辖3个旗都建有通勤机场,是沟通华北、西北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交通节点。拥有国家一类、内蒙古第三大口岸——策克口岸和已经审批开放的乌力吉口岸,著名的东风航天城坐落在盟境内,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从阿拉善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天宫一号从这里升起。阿拉善地区原始社会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自古以来众多北方少数民族曾在这里游牧生息。西汉名将霍去病入居延收复河西。元代设亦集乃路总管府,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途经黑城朝觐元帝忽必烈。清康熙年间,卫拉特和硕特部从新疆天山迁徙到阿拉善草原,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畔万里东归到额济纳河流域。1697年和1753年设立阿拉善和硕特旗和额济纳土尔扈特旗2个特别旗。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先后直属清政府理藩院和民国政府蒙藏委员会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5次变更隶属关系。1979年,重新划归内蒙古。1980年4月,正式成立阿拉善盟。盟境内的曼德拉山岩画、贺兰山岩画生动反映了远古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居延汉简记录了秦汉时期的社会历史和辉煌的古代文明;黑城遗址曾是汉、唐、西夏、元朝的军事重镇和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阿旺丹德尔是阿拉善的著名学者和佛学大师,被国际学术界誉为蒙藏语法家、辞学家、翻译家、文学家和宗教哲学家,一生著有《详解蒙藏文文法通讲》等40余部著作。阿拉善长调、呼麦、民歌、蒙古族婚礼以及和硕特、土尔扈特蒙古族服饰等民族文化浓郁厚重,是草原文化和蒙古族传统文化礼仪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矿产资源具有种类齐全、分布集中、储量大、质量优等特点,已发现矿种86种,探明一定储量的有45种,优势矿产主要有煤、湖盐、芒硝、铁、金、钼、铜、萤石、花岗岩、硅石等,其中湖盐、无烟煤、花岗岩储量居内蒙古第一。全盟还有81.3%的面积未做地质详查,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光热风能资源充足,年均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均日照时数2600小时~3500小时,大风日数30天~60天,平均风速4.3米/秒,是全国光热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国内仅次于青藏高原和新疆南部。生物资源多样,白绒山羊和双峰驼两个地方优良畜种享誉中外,素有“中国骆驼之乡”之称,肉苁蓉、锁阳、甘草、苦豆子等名贵药材资源遍及全盟,“阿拉善肉苁蓉”和“阿拉善锁阳”被批准为全国最新农产品地标商标,还有盐藻、卤虫等珍贵生物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有全球唯一以沙漠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2013年度中国最美地质公园)。世界上最高、最美丽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世界上最集中、林相结构保持最好的额济纳胡杨林,举世闻名的黑城遗址,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广宗寺和清嘉庆年间的福因寺,以及贺兰山原始次生林、月亮湖、敖伦布拉格大峡谷、额日布盖大峡谷、海森楚鲁怪石林等等,被誉为“苍天圣地·阿拉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2014年,全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坚持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集中精力抓项目、扩投资,有力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破解“水困行难”取得新进展,沙生植物产业化加快发展,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延伸升级,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型建材、风光电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旅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保障水平位居全区前列。2014年,全盟常住人口为24.09万人,比上年增加0.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49万人,乡村人口5.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0.25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为0.11万人,死亡率为4.35‰;自然增长率为5.94‰。城镇化率达到76.77%,比上年降低0.17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6.03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4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65.49亿元,同比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78.59亿元,同比增长5.0%。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2%,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0.0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86%。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由上年的3∶81∶16调整为3∶80∶1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0250元,比上年增长8.2%,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30971美元。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4.30亿元,比上年下降17.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93亿元,同比下降11.6%;上划党中央税收收入11.75亿元,同比下降30.1%;上划自治区税收收入2.62亿元,同比下降26.9%。全盟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85.62亿元,比上年下降8.1%。2014年,公共与民生领域仍是支出的重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47亿元,下降38.5%;教育支出6.46亿元,下降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5亿元,下降5.7%。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4%。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指数来看呈现六涨二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3%,衣着类上涨3.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2.1%,居住类上涨1.2%。
【农业】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5514公顷,比上年增加1317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213公顷,与上年持平。粮食总产量18万吨,下降3.2%;油料产量1.99万吨,增长2.3%;棉花产量1510吨,下降7.7%;蔬菜产量15793吨,增长10.5%。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0.44万千瓦,增长1.53%;本年有效灌溉面积达87.37千公顷,与上年持平;节水灌溉面积达30.30千公顷,与上年持平;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0.67千公顷;农牧区用电量17385万千瓦时,下降0.44%;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8387吨,增长8.72%。
【畜牧业】牧业年度全盟牲畜存栏168.93万头(只),比上年同期下降0.85%;山羊绒产量298吨,增长1.7%。
【林业】全年造林面积89689公顷,比上年增加33222公顷,增长58.8%。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5156公顷,飞播造林面积26667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面积27866公顷。全年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35818公顷,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467公顷,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33332公顷,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39001公顷。截至2014年底,全盟森林面积211.70万公顷。其中,有林地7.10万公顷,灌木林地20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77%。
【工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45.13亿元,比上年增长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9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7%。从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看,全盟原盐产量达192.60万吨,下降8.5%;铁矿石产量达195.31万吨,下降46.0%;聚氯乙烯产量达39.46万吨,下降1.3%;水泥产量达95.76万吨,下降13.7%。其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降。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44.79亿元,比上年下降2.04%。实现利润1.28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36%。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0.37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盟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22个;建筑业总产值达9.38亿元,下降11.8%。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7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3.02%。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76.19亿元(总额中包含临哈铁路3亿元投资),增长23.09%,增速位居全区第一。从建设性质看,新建投资332.54亿元,增长25.45%;扩建投资12.09亿元,下降22.39%;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22.08亿元,增长30.38%;其它投资6.48亿元,增长16.04%。按构成分:建筑工程投资302.60亿元,增长39.31%;安装工程投资66.26亿元,下降14.00%;设备工器具购置2.76亿元,下降56.44%;其它费用1.57亿元,下降39.14%。在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8.47亿元,增长23.44%;第二产业投资263.92亿元,增长14.87%。其中:工业投资260.45亿元,增长13.71%;第三产业投资100.80亿元,增长51.45%。全年新开工项目272个,增长14.29%,房地产开发投资额6.05亿元,增长11.5%。商品房销售面积5.08万平方米,下降74.88%;商品房销售额1.43亿元,下降74.67%。
【环境保护】全盟确定的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个,旗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90.94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9.40万公顷。预计全盟二氧化硫排放量6.71万吨,比上年下降0.28%;氮氧化物排放量4.73万吨,下降0.78%;化学需氧量7345吨,下降0.24%;氨氮排放量662吨,下降0.66%。全年巴彦浩特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364天,优良天数为350天,占全年天数比例为96.15%,与2013年相比,优良天数增加15天。初步核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超额完成年度下降目标和“十二五”进度目标。全社会用电量83.58亿千瓦时,增长8.36%。
【交通邮电】全年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15亿元,比上年增长5.7%。盈利性公路客运量180万人,货运量2733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5.24%和16.80%;客运周转量3644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988650万吨公里,分别下降10.41%和17.35%。年末,铁路总里程达1348.4公里。公路总里程达859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8322公里,等外公路275公里。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114公里,一级公路322公里,二级公路398公里。年末,全盟机动车保有量达7.81万辆;驾驶员拥有量达10.74万人。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37698万元,比上年下降8.65%。GSM基站数831个,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51582户,下降2.92%;移动电话用户415180户,增长3.43%。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466762户,增长2.69%。互联网用户45520户,增长3.95%。
【贸易口岸】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按所在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6.31亿元,增长11.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4亿元,增长8.14%。2014年,批发业商品销售额41.75亿元,零售业商品销售额82.70亿元,分别增长7.68%和13.00%;住宿业营业额4.06亿元,餐饮业营业额17.95亿元,分别增长13.30%和17.50%。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6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1%。其中:进口额2.0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1.0%;出口额0.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5%。策克口岸过货量809.82万吨,比上年增长7.7%。其中,进口原煤806.92万吨,增长10.8%。全盟直接利用外资0.52亿美元,增长402.8%。
【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4.57亿元,比上年增长36.64%。接待国内外游客337.77万人次(含1日游游客),增长22.83%。其中:入境旅游者3.70万人次,入境游收入1.46亿元;过夜旅游者173.27万人次,过夜游收入27.99亿元;1日游旅游者160.80万人次,1日游收入5.12亿元。
【金融保险】2014年,全盟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74.89亿元,全年新增存款45.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68%。其中:单位存款136.43亿元,增长32.68%;个人存款136.72亿元,增长12.47%。年末,全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97.56亿元,全年新增贷款27.30亿元,比2013年增长10.10%。其中:短期贷款186.35亿元,增长13.68%;中长期贷款107.31亿元,增长3.22%。年末,全盟保险机构共有12家,保险从业人员3600人。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5757万元,比上年增长19.24%。全年保险业赔付支出14342万元,增长25.49%。
【科技】全年专利申请60项,授权20项。推广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23项。共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10项,获得资金投入1268万元。实施盟级项目36项,政府投入资金1000万元,拉动全社会科研开发经费70259万元。
【教育】全盟有各级各类学校60所,招生11092人,在校学生36178人,毕业生9551人。其中:普通中学17所(含九年一贯制7所),招生3570人,在校学生11368人,毕业生3682人;小学16所,招生1994人,在校学生12139人,毕业生2115人;幼儿园23所(民办11所),招生2476人,在校学生6260人,毕业生2211人。全盟义务教育辍学率:小学为0,初中为0.1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年有1613人参加各类高考,录取1552人。其中:各类本科录取1050人,录取率70.00%;专科录取407人,录取率为27.13%。全盟总录取率为96.22%,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文化】全盟拥有广播电视台3座,电视台1座,调频发射站2座,电视发射站12座,调频电视发射站22座,微波站41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6.2万户,广播覆盖人口22.99万人,覆盖率达96.39%;电视覆盖人口23.39万人,覆盖率98.07%。拥有公共图书馆4个,群众艺术馆及文化馆4个,文化站26个,图书馆藏书39.71万册。全年出版报纸376.4万份。其中,《阿拉善日报》290万份,新报86.4万份。拥有综合档案馆4座,专业档案馆1座(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159653卷(件)。
【卫生】全盟有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329个。其中:医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个,卫生院39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2个,民营医院7所,企业医院2所,妇幼保健机构4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3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卫生监督所5个,采血机构1个。年末,全盟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281张,拥有卫生人员2716人(含嘎查医21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02人(含嘎查医219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885人,注册护士655人。拥有嘎查、村卫生室169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19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39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68人,每千人拥有病床5.32张。
【体育】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盟体育行政部门、各旗区、各系统、体育社会团体、社区等积极组织开展了群众性体育活动90余次,参与活动人数达4万余人次,呈现出广泛开展、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热潮。体育人口不断增加。2014年,全区十三届运动会上,阿盟取得金牌2枚、铜牌5枚的成绩,并获得本次赛事的体育道德风尚奖。
【社会保障】2014年,全盟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8076人,增长4.06%,城乡居民参保人数52716人,增长1.26%;参加失业保险职工45025人,下降2.14%,享受救济金人数1508人,增长57.6%。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72205人,比上年增加730人,增长1.02%;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42722人,比上年增加1385人,增长3.35%;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66215人,比上年增加1182人,增长1.82%。2014年,全盟城镇低保户2426户3822人,发放低保资金2158.8万元;农牧区低保户1464户2279人,发放低保资金999.1万元。各类优抚对象350人。年末,社区服务中心(站)42个,与2013年持平。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6个,实际床位770张,收养人数124人,福利企业4家,安排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87人。全年筹集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1301万元,比上年增长53%;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044万元,增长25%;接受社会捐赠73.6万元。
【人民生活】全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6223元,比上年增长10.06%;全体居民均消费性支出23465元,比上年增长9.59%。全年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9919元,比上年增加2520.35元,比上年增长9.20%。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16765.74元,增长8.15%;经营净收入7463.53元,增长10.83%;财产性净收入1726.79元,增长6.33%;转移净收入3963.29元,增长12.05%。城镇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26116.01元,增长8.70%。城镇常住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7.74%,比上年下降0.46个百分点。全年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4477.40元,比上年增加1608.58元,增长12.50%。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1741.46元,经营净收入6091.10元,财产净收入897.72元,转移净收入5747.12元,分别增长8.43%、10.14%、2.51%和18.33%。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生活消费支出14473.05元,增长11.90%。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6.36%,比上年下降4.3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41.38部。其中: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103.17部;家用汽车每百户45.79辆;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5.52台,其中接入有线电视网络的电视机98.90台;每百户拥有计算机63.45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46.90台。农牧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54.12部,其中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85.85部;家用汽车每百户48.48辆;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13.06台,其中接入有线电视网络的电视机85.07台;每百户拥有计算机38.57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24.88台。
【劳动就业】2014年,全盟就业人员185383人,比上年末增加1472人,增长0.80%。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39948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人,增长1.23%;农牧区就业人员45435人,比上年末减少234人,下降0.51%。第一产业就业人员44163人,增加1000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52917人,减少2498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88303人,增加297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6%,比2013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4年2月20日,拉开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幕。活动期间,盟四大班子、256个盟直单位、8个旗区、34个苏木镇街道、250个嘎查村社区,共1408个基层党组织、20085名党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踊跃参与,实现了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全盟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党委28项配套规定和盟委具体规定为切入点,以“四大行动”“六大工程”为实践载体,坚持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有序推进,取得了重要成果,做到“规定动作”一个都不少,“自选动作”有特色。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每位党员、干部都成为先锋模范;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把各级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和党员干部的威信真正树起来。
【阿拉善“向北开放”迎来重大战略机遇】2014年8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乌兰巴托签署联合宣言,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对于有着730多公里中蒙边境线的阿拉善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意味着阿拉善盟“向北开放”正迎来新一轮重大战略机遇期。联合宣言中提到,中蒙双方将积极推动尽早修订1955年签署的《中蒙国境铁路协定》、2004年签署的《中蒙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协定》。加强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措施提高口岸通关能力。积极推动策克——西伯库伦口岸升格为国际性口岸。加快推进乌力吉——查干德勒乌拉口岸开放。年内,蒙古国政府正式通过开放中蒙乌力吉——查干德勒乌拉口岸为客运、货物常年性开放公路口岸。阿拉善盟已启动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为有效改变策克口岸“一煤独大”的局面,促进边境小额贸易健康发展。9月24日,策克口岸中蒙边民互市贸易市场揭牌运营。从2014年10月开始,每月1——10日定为集市贸易日,两国边民进入策克口岸中蒙边民互市贸易市场经商,以最大限度放宽奇石、工艺品、农畜产品和第三国免税商品进入市场交易。
【世界最大的飞艇在阿拉善中国飞艇基地诞生】2014年11月7日,世界最大的飞艇在阿拉善中国飞艇基地诞生。这架型号为BNST-KT-02的中空飞艇长100米,直径30米,自重13吨,有效载重达2吨,能升至6000米~7000米的高空。阿拉善盟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独辟蹊径”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中国飞艇基地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和阿拉善盟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国内最大的平流层飞艇制造基地,拥有国内唯一的平流层艇库。已完成投资18亿元,完成一期工程的80%,车间、库房、一号艇库、飞艇党中央起降场、飞行人员接待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地的水、电、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已完成。自2014年8月第一架ca-38r型载入飞艇在阿拉善中国飞艇基地试飞成功以来,该基地已生产了4架不同型号的飞艇。
【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2014年确定的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2014——2016年,阿拉善盟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将计划投资11亿元,涉及嘎查村198个、惠及农牧民2.82万户7.36万人。2014年,投资6.52亿元,已完成投资6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92%,全年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14年是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起步之年。截至11月底,安全饮水、街巷硬化、便民连锁超市,以及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已全部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电力村村通和农网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嘎查村文化室建设等工程年底基本完成;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等跨年度工程按期完成。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勒图镇、敖伦布拉格镇和阿拉善右旗的雅布赖镇农业、牧业嘎查全部实现了“十个全覆盖”。巴彦霍德嘎查、布古图嘎查在实现“十个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了排污、垃圾处理、亮化、绿化、暖化等多方面的覆盖。
【荣誉】2014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苏和“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认为苏和同志是“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员领导干部”。2004
【概况】“阿拉善”是贺兰山的音转,蒙古语意为“五彩斑斓之地”。“盟”是内蒙古特有的行政区划名称,行政规格等同于地级市。阿拉善盟(以下简称阿盟)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最西端,现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旗和4个自治区级开发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由额济纳旗托管)和1个盟级开发区——敖伦布拉格产业园区(由阿拉善左旗托管),全盟共有30个苏木(镇)、198个嘎查(村)、4个街道办事处和52个社区。盟行署所在地巴彦浩特镇,为全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盟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有蒙古、汉、回、满等28个民族24.09万人,人均国土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阿拉善地貌以沙漠、戈壁、荒漠草原为主,横贯全盟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在阿拉善境内)统称阿拉善沙漠,总面积8.4万平方公里。黄河流经85公里,年流量315亿立方米。额济纳河(黑河下游)是盟内唯一季节性内陆河流,流经270公里,年流量10亿立方米。在三大沙漠中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泊500多个,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茫茫戈壁上有极富观赏价值的阿拉善玉、奇石和玛瑙,中国四大名石的其中三块“雏鸡出壳”、“岁月老人”、“红烧肉”出自这里,享有“中国观赏石之城”称号。地处呼包银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交汇处,东与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相连,南与宁夏毗邻,西与甘肃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735公里。临河至哈密铁路、北京至新疆高速公路等重要干线横穿而过,所辖3个旗都建有通勤机场,是沟通华北、西北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交通节点。拥有国家一类、内蒙古第三大口岸——策克口岸和已经审批开放的乌力吉口岸,著名的东风航天城坐落在盟境内,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从阿拉善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天宫一号从这里升起。阿拉善地区原始社会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自古以来众多北方少数民族曾在这里游牧生息。西汉名将霍去病入居延收复河西。元代设亦集乃路总管府,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途经黑城朝觐元帝忽必烈。清康熙年间,卫拉特和硕特部从新疆天山迁徙到阿拉善草原,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畔万里东归到额济纳河流域。1697年和1753年设立阿拉善和硕特旗和额济纳土尔扈特旗2个特别旗。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先后直属清政府理藩院和民国政府蒙藏委员会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5次变更隶属关系。1979年,重新划归内蒙古。1980年4月,正式成立阿拉善盟。盟境内的曼德拉山岩画、贺兰山岩画生动反映了远古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居延汉简记录了秦汉时期的社会历史和辉煌的古代文明;黑城遗址曾是汉、唐、西夏、元朝的军事重镇和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阿旺丹德尔是阿拉善的著名学者和佛学大师,被国际学术界誉为蒙藏语法家、辞学家、翻译家、文学家和宗教哲学家,一生著有《详解蒙藏文文法通讲》等40余部著作。阿拉善长调、呼麦、民歌、蒙古族婚礼以及和硕特、土尔扈特蒙古族服饰等民族文化浓郁厚重,是草原文化和蒙古族传统文化礼仪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矿产资源具有种类齐全、分布集中、储量大、质量优等特点,已发现矿种86种,探明一定储量的有45种,优势矿产主要有煤、湖盐、芒硝、铁、金、钼、铜、萤石、花岗岩、硅石等,其中湖盐、无烟煤、花岗岩储量居内蒙古第一。全盟还有81.3%的面积未做地质详查,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光热风能资源充足,年均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均日照时数2600小时~3500小时,大风日数30天~60天,平均风速4.3米/秒,是全国光热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国内仅次于青藏高原和新疆南部。生物资源多样,白绒山羊和双峰驼两个地方优良畜种享誉中外,素有“中国骆驼之乡”之称,肉苁蓉、锁阳、甘草、苦豆子等名贵药材资源遍及全盟,“阿拉善肉苁蓉”和“阿拉善锁阳”被批准为全国最新农产品地标商标,还有盐藻、卤虫等珍贵生物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有全球唯一以沙漠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2013年度中国最美地质公园)。世界上最高、最美丽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世界上最集中、林相结构保持最好的额济纳胡杨林,举世闻名的黑城遗址,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广宗寺和清嘉庆年间的福因寺,以及贺兰山原始次生林、月亮湖、敖伦布拉格大峡谷、额日布盖大峡谷、海森楚鲁怪石林等等,被誉为“苍天圣地·阿拉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2014年,全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坚持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集中精力抓项目、扩投资,有力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破解“水困行难”取得新进展,沙生植物产业化加快发展,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延伸升级,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型建材、风光电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旅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保障水平位居全区前列。2014年,全盟常住人口为24.09万人,比上年增加0.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49万人,乡村人口5.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0.25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为0.11万人,死亡率为4.35‰;自然增长率为5.94‰。城镇化率达到76.77%,比上年降低0.17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6.03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4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65.49亿元,同比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78.59亿元,同比增长5.0%。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2%,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0.0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86%。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由上年的3∶81∶16调整为3∶80∶1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0250元,比上年增长8.2%,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30971美元。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4.30亿元,比上年下降17.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93亿元,同比下降11.6%;上划党中央税收收入11.75亿元,同比下降30.1%;上划自治区税收收入2.62亿元,同比下降26.9%。全盟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85.62亿元,比上年下降8.1%。2014年,公共与民生领域仍是支出的重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47亿元,下降38.5%;教育支出6.46亿元,下降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5亿元,下降5.7%。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4%。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指数来看呈现六涨二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3%,衣着类上涨3.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2.1%,居住类上涨1.2%。
【农业】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5514公顷,比上年增加1317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213公顷,与上年持平。粮食总产量18万吨,下降3.2%;油料产量1.99万吨,增长2.3%;棉花产量1510吨,下降7.7%;蔬菜产量15793吨,增长10.5%。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0.44万千瓦,增长1.53%;本年有效灌溉面积达87.37千公顷,与上年持平;节水灌溉面积达30.30千公顷,与上年持平;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0.67千公顷;农牧区用电量17385万千瓦时,下降0.44%;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8387吨,增长8.72%。
【畜牧业】牧业年度全盟牲畜存栏168.93万头(只),比上年同期下降0.85%;山羊绒产量298吨,增长1.7%。
【林业】全年造林面积89689公顷,比上年增加33222公顷,增长58.8%。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5156公顷,飞播造林面积26667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面积27866公顷。全年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35818公顷,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467公顷,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33332公顷,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39001公顷。截至2014年底,全盟森林面积211.70万公顷。其中,有林地7.10万公顷,灌木林地20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77%。
【工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45.13亿元,比上年增长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9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7%。从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看,全盟原盐产量达192.60万吨,下降8.5%;铁矿石产量达195.31万吨,下降46.0%;聚氯乙烯产量达39.46万吨,下降1.3%;水泥产量达95.76万吨,下降13.7%。其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降。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44.79亿元,比上年下降2.04%。实现利润1.28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36%。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0.37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盟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22个;建筑业总产值达9.38亿元,下降11.8%。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7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3.02%。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76.19亿元(总额中包含临哈铁路3亿元投资),增长23.09%,增速位居全区第一。从建设性质看,新建投资332.54亿元,增长25.45%;扩建投资12.09亿元,下降22.39%;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22.08亿元,增长30.38%;其它投资6.48亿元,增长16.04%。按构成分:建筑工程投资302.60亿元,增长39.31%;安装工程投资66.26亿元,下降14.00%;设备工器具购置2.76亿元,下降56.44%;其它费用1.57亿元,下降39.14%。在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8.47亿元,增长23.44%;第二产业投资263.92亿元,增长14.87%。其中:工业投资260.45亿元,增长13.71%;第三产业投资100.80亿元,增长51.45%。全年新开工项目272个,增长14.29%,房地产开发投资额6.05亿元,增长11.5%。商品房销售面积5.08万平方米,下降74.88%;商品房销售额1.43亿元,下降74.67%。
【环境保护】全盟确定的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个,旗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90.94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9.40万公顷。预计全盟二氧化硫排放量6.71万吨,比上年下降0.28%;氮氧化物排放量4.73万吨,下降0.78%;化学需氧量7345吨,下降0.24%;氨氮排放量662吨,下降0.66%。全年巴彦浩特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364天,优良天数为350天,占全年天数比例为96.15%,与2013年相比,优良天数增加15天。初步核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超额完成年度下降目标和“十二五”进度目标。全社会用电量83.58亿千瓦时,增长8.36%。
【交通邮电】全年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15亿元,比上年增长5.7%。盈利性公路客运量180万人,货运量2733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5.24%和16.80%;客运周转量3644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988650万吨公里,分别下降10.41%和17.35%。年末,铁路总里程达1348.4公里。公路总里程达859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8322公里,等外公路275公里。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114公里,一级公路322公里,二级公路398公里。年末,全盟机动车保有量达7.81万辆;驾驶员拥有量达10.74万人。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37698万元,比上年下降8.65%。GSM基站数831个,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51582户,下降2.92%;移动电话用户415180户,增长3.43%。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466762户,增长2.69%。互联网用户45520户,增长3.95%。
【贸易口岸】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按所在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6.31亿元,增长11.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4亿元,增长8.14%。2014年,批发业商品销售额41.75亿元,零售业商品销售额82.70亿元,分别增长7.68%和13.00%;住宿业营业额4.06亿元,餐饮业营业额17.95亿元,分别增长13.30%和17.50%。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6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1%。其中:进口额2.0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1.0%;出口额0.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5%。策克口岸过货量809.82万吨,比上年增长7.7%。其中,进口原煤806.92万吨,增长10.8%。全盟直接利用外资0.52亿美元,增长402.8%。
【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4.57亿元,比上年增长36.64%。接待国内外游客337.77万人次(含1日游游客),增长22.83%。其中:入境旅游者3.70万人次,入境游收入1.46亿元;过夜旅游者173.27万人次,过夜游收入27.99亿元;1日游旅游者160.80万人次,1日游收入5.12亿元。
【金融保险】2014年,全盟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74.89亿元,全年新增存款45.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68%。其中:单位存款136.43亿元,增长32.68%;个人存款136.72亿元,增长12.47%。年末,全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97.56亿元,全年新增贷款27.30亿元,比2013年增长10.10%。其中:短期贷款186.35亿元,增长13.68%;中长期贷款107.31亿元,增长3.22%。年末,全盟保险机构共有12家,保险从业人员3600人。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5757万元,比上年增长19.24%。全年保险业赔付支出14342万元,增长25.49%。
【科技】全年专利申请60项,授权20项。推广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23项。共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10项,获得资金投入1268万元。实施盟级项目36项,政府投入资金1000万元,拉动全社会科研开发经费70259万元。
【教育】全盟有各级各类学校60所,招生11092人,在校学生36178人,毕业生9551人。其中:普通中学17所(含九年一贯制7所),招生3570人,在校学生11368人,毕业生3682人;小学16所,招生1994人,在校学生12139人,毕业生2115人;幼儿园23所(民办11所),招生2476人,在校学生6260人,毕业生2211人。全盟义务教育辍学率:小学为0,初中为0.1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年有1613人参加各类高考,录取1552人。其中:各类本科录取1050人,录取率70.00%;专科录取407人,录取率为27.13%。全盟总录取率为96.22%,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文化】全盟拥有广播电视台3座,电视台1座,调频发射站2座,电视发射站12座,调频电视发射站22座,微波站41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6.2万户,广播覆盖人口22.99万人,覆盖率达96.39%;电视覆盖人口23.39万人,覆盖率98.07%。拥有公共图书馆4个,群众艺术馆及文化馆4个,文化站26个,图书馆藏书39.71万册。全年出版报纸376.4万份。其中,《阿拉善日报》290万份,新报86.4万份。拥有综合档案馆4座,专业档案馆1座(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159653卷(件)。
【卫生】全盟有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329个。其中:医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个,卫生院39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2个,民营医院7所,企业医院2所,妇幼保健机构4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3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卫生监督所5个,采血机构1个。年末,全盟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281张,拥有卫生人员2716人(含嘎查医21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02人(含嘎查医219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885人,注册护士655人。拥有嘎查、村卫生室169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19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39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68人,每千人拥有病床5.32张。
【体育】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盟体育行政部门、各旗区、各系统、体育社会团体、社区等积极组织开展了群众性体育活动90余次,参与活动人数达4万余人次,呈现出广泛开展、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热潮。体育人口不断增加。2014年,全区十三届运动会上,阿盟取得金牌2枚、铜牌5枚的成绩,并获得本次赛事的体育道德风尚奖。
【社会保障】2014年,全盟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8076人,增长4.06%,城乡居民参保人数52716人,增长1.26%;参加失业保险职工45025人,下降2.14%,享受救济金人数1508人,增长57.6%。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72205人,比上年增加730人,增长1.02%;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42722人,比上年增加1385人,增长3.35%;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66215人,比上年增加1182人,增长1.82%。2014年,全盟城镇低保户2426户3822人,发放低保资金2158.8万元;农牧区低保户1464户2279人,发放低保资金999.1万元。各类优抚对象350人。年末,社区服务中心(站)42个,与2013年持平。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6个,实际床位770张,收养人数124人,福利企业4家,安排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87人。全年筹集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1301万元,比上年增长53%;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044万元,增长25%;接受社会捐赠73.6万元。
【人民生活】全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6223元,比上年增长10.06%;全体居民均消费性支出23465元,比上年增长9.59%。全年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9919元,比上年增加2520.35元,比上年增长9.20%。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16765.74元,增长8.15%;经营净收入7463.53元,增长10.83%;财产性净收入1726.79元,增长6.33%;转移净收入3963.29元,增长12.05%。城镇常住居民均消费支出26116.01元,增长8.70%。城镇常住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7.74%,比上年下降0.46个百分点。全年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4477.40元,比上年增加1608.58元,增长12.50%。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1741.46元,经营净收入6091.10元,财产净收入897.72元,转移净收入5747.12元,分别增长8.43%、10.14%、2.51%和18.33%。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生活消费支出14473.05元,增长11.90%。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6.36%,比上年下降4.3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41.38部。其中: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103.17部;家用汽车每百户45.79辆;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5.52台,其中接入有线电视网络的电视机98.90台;每百户拥有计算机63.45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46.90台。农牧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54.12部,其中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85.85部;家用汽车每百户48.48辆;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13.06台,其中接入有线电视网络的电视机85.07台;每百户拥有计算机38.57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24.88台。
【劳动就业】2014年,全盟就业人员185383人,比上年末增加1472人,增长0.80%。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39948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人,增长1.23%;农牧区就业人员45435人,比上年末减少234人,下降0.51%。第一产业就业人员44163人,增加1000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52917人,减少2498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88303人,增加297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6%,比2013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4年2月20日,拉开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幕。活动期间,盟四大班子、256个盟直单位、8个旗区、34个苏木镇街道、250个嘎查村社区,共1408个基层党组织、20085名党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踊跃参与,实现了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全盟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党委28项配套规定和盟委具体规定为切入点,以“四大行动”“六大工程”为实践载体,坚持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有序推进,取得了重要成果,做到“规定动作”一个都不少,“自选动作”有特色。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每位党员、干部都成为先锋模范;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把各级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和党员干部的威信真正树起来。
【阿拉善“向北开放”迎来重大战略机遇】2014年8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乌兰巴托签署联合宣言,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对于有着730多公里中蒙边境线的阿拉善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意味着阿拉善盟“向北开放”正迎来新一轮重大战略机遇期。联合宣言中提到,中蒙双方将积极推动尽早修订1955年签署的《中蒙国境铁路协定》、2004年签署的《中蒙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协定》。加强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措施提高口岸通关能力。积极推动策克——西伯库伦口岸升格为国际性口岸。加快推进乌力吉——查干德勒乌拉口岸开放。年内,蒙古国政府正式通过开放中蒙乌力吉——查干德勒乌拉口岸为客运、货物常年性开放公路口岸。阿拉善盟已启动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为有效改变策克口岸“一煤独大”的局面,促进边境小额贸易健康发展。9月24日,策克口岸中蒙边民互市贸易市场揭牌运营。从2014年10月开始,每月1——10日定为集市贸易日,两国边民进入策克口岸中蒙边民互市贸易市场经商,以最大限度放宽奇石、工艺品、农畜产品和第三国免税商品进入市场交易。
【世界最大的飞艇在阿拉善中国飞艇基地诞生】2014年11月7日,世界最大的飞艇在阿拉善中国飞艇基地诞生。这架型号为BNST-KT-02的中空飞艇长100米,直径30米,自重13吨,有效载重达2吨,能升至6000米~7000米的高空。阿拉善盟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独辟蹊径”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中国飞艇基地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和阿拉善盟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国内最大的平流层飞艇制造基地,拥有国内唯一的平流层艇库。已完成投资18亿元,完成一期工程的80%,车间、库房、一号艇库、飞艇党中央起降场、飞行人员接待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地的水、电、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已完成。自2014年8月第一架ca-38r型载入飞艇在阿拉善中国飞艇基地试飞成功以来,该基地已生产了4架不同型号的飞艇。
【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2014年确定的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2014——2016年,阿拉善盟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将计划投资11亿元,涉及嘎查村198个、惠及农牧民2.82万户7.36万人。2014年,投资6.52亿元,已完成投资6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92%,全年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14年是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起步之年。截至11月底,安全饮水、街巷硬化、便民连锁超市,以及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已全部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电力村村通和农网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嘎查村文化室建设等工程年底基本完成;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等跨年度工程按期完成。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勒图镇、敖伦布拉格镇和阿拉善右旗的雅布赖镇农业、牧业嘎查全部实现了“十个全覆盖”。巴彦霍德嘎查、布古图嘎查在实现“十个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了排污、垃圾处理、亮化、绿化、暖化等多方面的覆盖。
【荣誉】2014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苏和“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认为苏和同志是“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员领导干部”。2004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