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阿拉善”,系蒙古语,意为“五彩斑斓之地”; 一说为突厥语,意为“骏马”;另说为汉语贺兰山之音转。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五次变更隶属关系,曾归宁夏、内蒙古、甘肃管辖。1979年重新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980年5月1日成立阿拉善盟,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现辖3个旗和2个自治区级开发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共有24个苏木(镇)、191个嘎查(村)、4个街道办事处和53个社区。阿拉善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最西部,居于东经97°10′~l06°352′、北纬37°24′~42°47′之间,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 735公里 。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全盟常住人口为23.53万人,比上年增加0.34万人。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8 094元,比上年增长17.6%,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26 026美元。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3.12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全年地方财政支出6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3.2%,居住类价格上涨2.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
【农牧业】 2011年,全盟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 318公顷,比上年增加204公顷。粮食总产量174 010吨,比上年增产2 566吨,增长1.50%。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27.30万千瓦,增长8.08%。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7 109吨,增长9.38%。农牧区用电量15 636万千瓦小时,增长4.50%。本年有效灌溉面积达66.32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19.76千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0.79千公顷。
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69.46万头(只),比上年同期下降0.23%; 牲畜出栏58.12万头(只),出栏率34.2%;牲畜总增41.73万头(只),总增率达24.6%;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125.55万头(只),占存栏总头数的74.1%。全年肉类总产量15 696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03%。羊毛产量758吨,增长10.01%;山羊绒产量299吨,增长0.34%。
【工业】 2011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0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5.5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8.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2.6%。全盟原煤产量达1 755.39万吨,增长39.97%;原盐产量293.44万吨,增长7.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48亿元,比上年增长4.53%。
【人民生活】 2011年,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1 622元,比上年增加2 511元,增长13.14%。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19 927.34元,增长14.7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48%,比上年下降0.64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 058元,比上年增加1 222元,增长15.60%。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 460.80元,增长12.81%。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14%,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 2011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3 438人,参加新农保46 124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47 323人,享受救济金人数1 67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63 468人,比上年增加5 048人,增长3.19%。城镇低保户3 151户5 461人,发放低保资金2 030.1万元。农牧区低保户2 082户4 201人,发放低保资金1 048.5万元。各类优抚对象465人。
【概况】 “阿拉善”,系蒙古语,意为“五彩斑斓之地”; 一说为突厥语,意为“骏马”;另说为汉语贺兰山之音转。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五次变更隶属关系,曾归宁夏、内蒙古、甘肃管辖。1979年重新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980年5月1日成立阿拉善盟,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现辖3个旗和2个自治区级开发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共有24个苏木(镇)、191个嘎查(村)、4个街道办事处和53个社区。阿拉善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最西部,居于东经97°10′~l06°352′、北纬37°24′~42°47′之间,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 735公里 。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全盟常住人口为23.53万人,比上年增加0.34万人。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8 094元,比上年增长17.6%,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26 026美元。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3.12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全年地方财政支出6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3.2%,居住类价格上涨2.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
【农牧业】 2011年,全盟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 318公顷,比上年增加204公顷。粮食总产量174 010吨,比上年增产2 566吨,增长1.50%。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27.30万千瓦,增长8.08%。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7 109吨,增长9.38%。农牧区用电量15 636万千瓦小时,增长4.50%。本年有效灌溉面积达66.32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19.76千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0.79千公顷。
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69.46万头(只),比上年同期下降0.23%; 牲畜出栏58.12万头(只),出栏率34.2%;牲畜总增41.73万头(只),总增率达24.6%;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125.55万头(只),占存栏总头数的74.1%。全年肉类总产量15 696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03%。羊毛产量758吨,增长10.01%;山羊绒产量299吨,增长0.34%。
【工业】 2011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0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5.5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8.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2.6%。全盟原煤产量达1 755.39万吨,增长39.97%;原盐产量293.44万吨,增长7.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48亿元,比上年增长4.53%。
【人民生活】 2011年,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1 622元,比上年增加2 511元,增长13.14%。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19 927.34元,增长14.7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48%,比上年下降0.64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 058元,比上年增加1 222元,增长15.60%。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 460.80元,增长12.81%。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14%,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 2011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3 438人,参加新农保46 124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47 323人,享受救济金人数1 67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63 468人,比上年增加5 048人,增长3.19%。城镇低保户3 151户5 461人,发放低保资金2 030.1万元。农牧区低保户2 082户4 201人,发放低保资金1 048.5万元。各类优抚对象465人。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