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额济纳”古称“亦集乃”,为西夏党项语,意为“黑水”。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阿拉善盟最西端。地理坐标为东经97°10′23″~103°7′15″。北纬39°52′20″~42°47′20″。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全长507.14公里。旗境东西最长488.59公里,南北最宽324.22公里,总面积114 606平方公里。是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聚居的边境牧业旗,下辖3个镇、3个苏木、1个农牧业示范园区、17个嘎查(村)以及5个城镇社区、2个农牧区社区。截至2010年,全旗共有7 242户、17 288人。其中,蒙古族5 530人,汉族11 480人,其他8个少数民族278人。额济纳旗人民政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东距阿拉善盟行政公署所在地巴彦浩特镇637公里。西南至东风航天城、酒泉分别为150公里和397公里。北达策克口岸77公里。
2010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20.2%。财政收入完成51 088万元,同比增长2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3亿元,同比增长33.3%;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完成19 684元和9 162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17%。
【农牧业】 2010年,建成转移搬迁安置楼60套、廉租房108套、游牧民定居住宅楼120套。牧业年度牲畜存栏89 039头(只),较“十五”末减少54 561头(只)。农作物总播面积67 197亩。其中,饲草料4 973亩。发放农牧民养老金、退牧还草补助金、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资金以及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等各类补贴性资金2 541.2万元。
【工业】 2010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5.9%亿元,同比增长1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12.5%;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05亿元,同比增长19%。列入盟级工业重点项目4项,完成投资6.2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3%。旗级工业项目5项,完成投资8 95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8%。单位GDP能耗为0.958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03吨标煤。完成新增10万公斤旗级十天应急储备成品粮任务。对已有190万公斤储备粮应用密闭机械通风、计算机粮情监测等储粮新技术,确保库存粮食的储存安全。完成新增110万公斤储备玉米的收购任务。工业总产值完成33亿元,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5.9亿元。
【人民生活】 一是完成“实行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城乡居民低保人员养老和医疗保险补贴”两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将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即10.2万元,将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6倍左右即18万元;二是完成2010年新分配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和“社区民生工作志愿者”接收安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录用工作,如期完成2010年度全旗党政机关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全旗机关事业单位各项津贴的增资测算和调整工作;三是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5人,农牧区转移就业6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四是“新农保”试点工作稳步运行;五是及时办结各类投诉举报案件和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共64件,涉及劳动者452人,为劳动者追发工资505万元。
【社会保障】 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深入实施和完善农牧民“三项”社会保障制度,全旗养老、医疗、工伤等五大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按时足额发放各类保险基金。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以及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得到加强,城乡低保标准由2005年的152元,提高到2010年的308元。
【概况】 “额济纳”古称“亦集乃”,为西夏党项语,意为“黑水”。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阿拉善盟最西端。地理坐标为东经97°10′23″~103°7′15″。北纬39°52′20″~42°47′20″。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全长507.14公里。旗境东西最长488.59公里,南北最宽324.22公里,总面积114 606平方公里。是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聚居的边境牧业旗,下辖3个镇、3个苏木、1个农牧业示范园区、17个嘎查(村)以及5个城镇社区、2个农牧区社区。截至2010年,全旗共有7 242户、17 288人。其中,蒙古族5 530人,汉族11 480人,其他8个少数民族278人。额济纳旗人民政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东距阿拉善盟行政公署所在地巴彦浩特镇637公里。西南至东风航天城、酒泉分别为150公里和397公里。北达策克口岸77公里。
2010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20.2%。财政收入完成51 088万元,同比增长2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3亿元,同比增长33.3%;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完成19 684元和9 162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17%。
【农牧业】 2010年,建成转移搬迁安置楼60套、廉租房108套、游牧民定居住宅楼120套。牧业年度牲畜存栏89 039头(只),较“十五”末减少54 561头(只)。农作物总播面积67 197亩。其中,饲草料4 973亩。发放农牧民养老金、退牧还草补助金、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资金以及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等各类补贴性资金2 541.2万元。
【工业】 2010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5.9%亿元,同比增长1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12.5%;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05亿元,同比增长19%。列入盟级工业重点项目4项,完成投资6.2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3%。旗级工业项目5项,完成投资8 95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8%。单位GDP能耗为0.958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03吨标煤。完成新增10万公斤旗级十天应急储备成品粮任务。对已有190万公斤储备粮应用密闭机械通风、计算机粮情监测等储粮新技术,确保库存粮食的储存安全。完成新增110万公斤储备玉米的收购任务。工业总产值完成33亿元,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5.9亿元。
【人民生活】 一是完成“实行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城乡居民低保人员养老和医疗保险补贴”两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将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即10.2万元,将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6倍左右即18万元;二是完成2010年新分配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和“社区民生工作志愿者”接收安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录用工作,如期完成2010年度全旗党政机关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全旗机关事业单位各项津贴的增资测算和调整工作;三是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5人,农牧区转移就业6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四是“新农保”试点工作稳步运行;五是及时办结各类投诉举报案件和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共64件,涉及劳动者452人,为劳动者追发工资505万元。
【社会保障】 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深入实施和完善农牧民“三项”社会保障制度,全旗养老、医疗、工伤等五大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按时足额发放各类保险基金。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以及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得到加强,城乡低保标准由2005年的152元,提高到2010年的308元。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