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3-08-11 10:11:19 来源: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网
盛夏时节,沿着穿沙公路一路前行,扑面而来的是草木散发出的清香。放眼望去,满眼的绿色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这条路南起杭锦旗锡尼镇,向北穿越库布其沙漠,经独贵塔拉镇跨过黄河,直至巴彦淖尔市的乌拉山镇,全长115公里,其中在杭锦旗境内的100公里被称为“穿沙公路”。就是在这条公路上,杭锦旗人与“死亡之海”库布其沙漠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三度寒暑,劈沙成途,铸就被盛赞为“大漠奇迹”的不朽历史丰碑——“穿沙公路”,凝魂聚魄形成“解放思想、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敢为人先”的“穿沙精神品质”。
近年来,杭锦旗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民生福祉作为生态治理的归宿,守好生态底盘,在创造出人沙和谐、绿富同兴的奇迹的同时,以源自库布其的“穿沙精神品质”力量催动发展,在各项事业上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迈上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以绿色资源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立足“风+光”优势,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滩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规划布局建设,一批批风电项目落户杭锦。截至2023年7月,杭锦旗在建新能源项目3个,总投资200亿元,总规模381万千瓦,已建成新能源发电项目规模292.067万千瓦。截至6月底,光伏发电9.9亿度,风力发电19亿度,新能源产业链集群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以城市的新颖舒适换取居民笑脸。“推门见绿、出门见园”的“口袋公园”,让居民的生活充满绿色;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提升城市“颜值”,更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居民活动中心、健身设施不断建设和完善,形成城镇“15分钟健身圈”,76个嘎查村全民健身设施和健身站点100%覆盖;养老服务设施提档升级,为老服务站功能齐全,实现“家门口”养老;志愿服务标识、“锦心办”志愿服务品牌打造计划以及2023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更新,启动城市品牌和形象系统设计……细微之处彰显文明,杭锦旗从细节着手,从点点滴滴的行动干起,从关乎百姓的民生实事做起,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产业发展促增收提效能。温室大棚里,一个个油桃怡然地“醉”在青翠碧绿的藤蔓间,嫩绿的朝天椒幼苗茁壮成长,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 一池池淡水碧波荡漾,一只只白对虾个大肥美,“稻+虾+蟹”等多元化高效种养模式大力推行……杭锦旗积极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牧业向现代化转型,延伸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实现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增收致富,有效激活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动能。
以独特旅游资源撬动经济发展。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独特的魅力,辽阔的草原、奔涌的黄河、浩瀚的沙漠,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奔腾的骏马……杭锦旗拥有七星湖、三盛公、鄂尔多斯草原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库布其沙漠因独特的自然地貌引得全国各地的越野爱好者来此争锋,一届届盛大的沙漠越野赛事,使库布其这片寂静的沙漠在发动机的轰鸣中变成了越野运动的热土,撬动了杭锦旗经济的发展。
以生态发展绘就新篇章。杭锦旗共治理库布其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3202平方公里,在治理库布其沙漠的进程中,探索出“引黄入沙”模式,创新性地将“水害”变“水利”,水生态区长满了芦苇、蒲、红柳、水草等20多种植物,20种飞鸟栖息翱翔,鱼虾蟹畅游水底,周边人工种树2万多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生机盎然。2023年,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科研团队将在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3万亩沙漠中应用“沙漠土壤化”生态修复技术,实施产业化示范,将万亩沙漠变绿洲。经“土壤化”改造的沙漠,保水保肥,灌溉量比当地农地还低,在实现生态修复、防沙治沙的同时,增加当地村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在杭锦旗,沙漠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连串机遇。当“死亡之海”变身“绿洲银行”,当沙海变身能源“蓝海”,当不毛之地变身越野“圣地”,这里,已经成为“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库布其”的样板和典范。
“绿色发展”仍在路上,“穿沙精神”永放光芒。杭锦旗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穿沙精神品质”为精神路标,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筑牢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统筹谋划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答好黄河“几字弯”的“绿色答卷”,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杭锦贡献。
上一篇:保护母亲河,鄂尔多斯在行动!
下一篇:库布其沙漠的世界样本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