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9-04-04 15:28:06 来源:《东胜市志 >> 第二十三篇 科技 >> 第二章 科普活动 >>第一节 培训》
一、农牧林科技培训
1959年,参加全县农牧林等科技培训717人,其中,农业244人,牧业186人,林业383人,气象4人。20世纪70年代后期,结合生产的实际,农牧业等科技培训逐步增多。
20世纪80年代,掀起科技兴农的热潮,农牧林科技培训活动较为普遍。1983年,县科委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全县10个公社,组织巡回短期技术培训班,每个公社培训1期,全县公社、大队科技干部及农牧民技术员共506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为糜、谷、马铃薯栽培技术,高产技术措施,化肥施用,病虫害防治,科学养鸡等10多个专题。是年,县畜牧局举办了40多人参加的畜禽改良技术培训班。
1985—1990年,每年都以市或以乡进行农牧等科技培训。平均每年举办培训班50期,培训人数2590人次。6年共举办培训班304期,培训人数15 521人次。经1988年抽样调查,有70%以上的受训者能够使用所学技术。
二、医疗卫生科技培训
20世纪50年代,县属医疗卫生单位先后送往包头、呼和浩特等地进修学习的内、外科医务人员5人,应招到伊克昭盟卫干校学习公卫、护理、妇幼等专业的10人,以其它方式培训医疗卫生人员29人。20世纪60年代,到外地和伊克昭盟卫干校进修学习的有7人。1973—1990年,赴外地进修学习的医疗卫生人员逐年增多,先后到呼和浩特、鞍山、广州、北京、天津、南京、哈尔滨等地进修学习的有30多人次,大多数医疗卫生人员都经过短期培训。
对基层卫生人员也不断进行培训。1954年开始对原有旧法接生人员进行培训,改旧法接生为新法接生。1964年培训保健员、卫生员44人。次年又举办为期一年的保健员训练班,共有37人参加。1976年3月20日至7月10日,建立县流动卫生学校,对全县农村大队“赤脚医生”和各公社卫生院的部分医务人员分批进行培训,同年,县农业大学举办一期红医班,学制一年,学员38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全县培训了大批“赤脚医生”,每个生产大队均有1名~2名“赤脚医生”。1990年,举办有17人参加的一期接生员培训班。
三、其它科技培训
1976—1979年,县科委多次组织沼气技术训练班,共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次。1984年5月下旬,举办一期科技人员日语培训学习速成班。
上一篇:东胜市科普宣传
下一篇:东胜市科普科技模型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