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旗概况

发表时间:2018-09-06 10:57:03    来源:

6.鄂托克.jpg 

鄂托克旗,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草原面积最大的牧业旗。东邻乌审旗,南连鄂托克前旗,西界宁夏陶乐县和内蒙古乌海市,北接杭锦旗,总面积21 487平方公里。全旗辖2个镇,7个苏木,6个乡,总人口99 950人,其中蒙古族22 845人。旗人民政府所在地乌兰镇,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伊克昭盟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鄂托克旗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倾,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年均气温6.5℃,年均无霜期129天,年均降雨量272毫米。

横亘于西北部的阿尔巴斯山,连绵起伏,峰峦叠嶂。海拔2149米的主峰乌仁都喜(桌子山),平平展展,方方正正,若巨型铁砧,矗立于群山之中,勘称鄂尔多斯高原屋脊。苍松翠柏、奇花异草、珍禽益兽,以及生物化石、古代岩画,点缀着乌仁都喜高山峻岭。海拔1500米的多尔奔温都尔梁,位于旗境中部偏南,如巨龙横卧草原,跨越五个苏木、乡,连接东西两境,成为北部高原和南部沙漠区的分水岭。源于多尔奔温都尔南麓的都斯图河,潺湲婉转,滋润着草原。沿河牛羊成群,驼马结伴,林木葱郁,绿草茵茵。都斯图河畔白垩纪岩层上形态各异的恐龙足迹,记录着中生代旖旎的自然景观。在新月形沙丘九曲连环的毛乌素沙海边缘上,天然碱湖星罗棋布。唯乌纳干布日都(马驹湖),湖水清澈,碧波粼粼。夏日来临,见鱼游鸟呜,鹅鸭回应,芦草茂盛,独领北国风骚。

鄂托克旗,牧场广袤无垠,宝藏丰富,是一方风水宝地。在占旗总面积82.75%的草场上,有71460种自然再生草资源。盛产麻黄、甘草和发菜。乌仁都喜山中生长着第三纪植物四合木、半日花、沙冬青、绵刺、蒙古扁桃、革苞菊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群系,分布红砂、珍珠柴、霸王等典型荒漠植物群落。山峦、丘陵、覃原、河沟、湖泊,是各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园地。境内有青羊、团羊、黄羊、野兔、狐狸、獾子、艾虎等20多种兽类;有天鹅、野鸭、大鸨、石鸡、鸿雁、猫头鹰、百灵鸟、鹊雀等30多种鸟类;有元、草、鲫、鲤等10多种鱼类资源。矿产资源,更是得天独厚,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9.64亿吨,天然碱9852万吨,石灰岩172.8万吨,石膏33.4亿吨,芒硝86.7亿吨。还有盐、铁、耐火粘土、萤石、锰、铅、锌、铜、金、钼、云母、大理石、花岗岩、光绿岩、石墨等多种矿藏。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鄂托克旗发展各项经济建设事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鄂托克旗,历为北方少数民族游牧、生息之地。“鄂托克”一词系蒙古语,汉译“营”或“部”,是元、明两朝蒙古“万户”下设行政建制名称,即“千户”。清顺治六年(1649年),朝廷将鄂尔多斯右翼诸“鄂托克”中的克扣特、锡巴固沁、乌喇特、唐古特等蒙古部划为一旗,称鄂尔多斯右翼中旗。新中国成立后,称鄂托克旗。1980812日,由本旗分设出鄂托克前旗。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