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21年增长16.8%。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7.6%。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投资比2021年增长12.7%,中部地区投资增长19.1%,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6.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4.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3%。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2021年增长16.8%,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54.0%。基础设施投资比2021年增长35.3%。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投资比2021年增长13.6%,中央项目投资增长57.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78.3亿元,比2021年下降20.7%。其中,住宅投资771.0亿元,下降20.6%;办公楼投资7.4亿元,下降6.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0.0亿元,下降26.1%。商品房销售面积1380.5万平方米,下降25.7%;商品房销售额868.0亿元,下降28.5%。
表8 2022年主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七、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523.6亿元,比2021年增长23.2%。其中,出口总额630.3亿元,增长31.9%;进口总额893.3亿元,增长17.8%。从主要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982.4亿元,增长21.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5%;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283.0亿元;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16.8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935.5亿元,比2021年增长29.6%。
表9 202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4.5亿元,比2021年增长58.6%,折5.4亿美元,增长70.6%。年末全区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3289家。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0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24.4亿元,比2021年增长20.2%,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7.0%。其中,税收收入2134.4亿元,比2021年增长27.7%,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7.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85.1亿元,比2021年增长12.3%。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2313.6亿元,比2021年末增长17.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0195.3亿元,增长17.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6753.9亿元,增长17.7%;机关团体存款余额4021.4亿元,增长10.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6919.0亿元,比2021年末增长7.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8344.4亿元,增长6.8%;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8572.0亿元,增长8.3%。
年末全区保险机构共有2934家,与2021年持平。全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67.0亿元,比2021年增长3.3%。全年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240.1亿元,增长3.9%。全年人身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44.0亿元,累计赔付100.4亿元。全年农业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7.5亿元,累计赔付支出44.3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5921元,比2021年增长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6295元,比2021年增长4.3%。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8090元,增长5.7%;经营净收入8911元,增长2.4%;财产净收入2607元,下降0.9%;转移净收入6687元,增长3.3%。农村牧区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9641元,比2021年增长7.1%。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3795元,增长5.3%;经营净收入10718元,增长7.4%;财产净收入500元,增长5.7%;转移净收入4628元,增长8.1%。
全年全体居民均生活消费支出22298元,比2021年下降1.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均生活消费支出26667元,比2021年下降1.9%。农村牧区居民均生活消费支出15444元,比2021年下降1.6%。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1%。其中,城镇为27.0%,农村牧区为31.1%。
图8 2022年按收入构成分的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占比
年末全区城镇拥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71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站)2672个。各类社会福利院收养人数1.4万人。全年共有154.3万人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0.2亿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2.0亿元。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95.2万人,比2021年增长8.8%。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98.7万人,增长0.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69.9万人,比2021年下降1.0%。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86.8万人,增长3.9%。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83.1万人,下降2.7%。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08.4万人,增长6.0%;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2万人,增长8.9%。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科技项目中,科技重大专项共安排37项,自然科学基金共安排631项,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共安排710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总规模5.2亿元。科技企业孵化器50家,众创空间179家。全年专利授权量24638件,比2021年增长1.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0件。全年全区登记技术合同1527项。其中,区内技术合同登记1296项,下降1.8%。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2.5亿元。其中,区内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6.0亿元,增长25.9%。
年末全区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1个,招生(含非全日制)1.4万人,在学研究生(含非全日制)3.8万人,比2021年增长10.9%。普通高校54所,招生16.7万人,在校生53.5万人,毕业生14.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74所,招生6.6万人,在校生18.7万人,毕业生5.1万人。普通高中311所,招生14.4万人,在校生42.6万人,毕业生12.9万人。初中721所,招生22.5万人,在校生66.8万人,毕业生22.2万人。小学1651所,招生20.1万人,在校生138.3万人,毕业生22.5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0.7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2%。
图9 2018—2022年普通高校、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人数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3个,其中乌兰牧骑75个。共有文化馆118座,公共图书馆117座,博物馆173座。年末全区广播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8%,电视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8%。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出版各类报纸22441万份,各类期刊1021万册,图书5961万册。年末全区共有档案馆120座,已开放各类档案565.0万卷(件)。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9249.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53.9亿元。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5062个。其中,医院809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24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2个,妇幼卫生机构11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11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共有病床167692张,比2021年增长0.7%。其中,医院共有病床135193张,乡镇卫生院共有病床21205张,妇幼卫生机构共有病床4542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1.7万人,增长2.5%。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8.6万人,注册护士9.2万人。农村牧区共有村卫生室1.3万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万人。
图10 2018—2022年年末卫生机构和卫生技术人员数
年内全区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牌96枚。其中,国外获奖牌14枚,国内获奖牌82枚。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初步统计,全年总用水量191.5亿立方米,比2021年下降0.1%。其中,生活用水下降3.4%,工业用水下降0.9%,农业用水增长4.3%,生态用水下降19.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74.4立方米,下降8.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9立方米,下降17.6%。
初步统计,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38.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4.5万公顷,飞播造林2.4万公顷,封山育林3.6万公顷,退化林修复11.1万公顷,中、幼林抚育(作业)面积6.6万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7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3.0%。
全区共有自然保护区21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94.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26.1万公顷。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9%。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比2021年下降4.3%。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459人,比2021年下降32.1%,工矿商贸企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54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085,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13人。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东部地区是指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中部地区是指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西部地区是指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
[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八大产业中的工业相关行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5]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6]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7]高技术产业投资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九大类高技术服务业投资。
[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除原煤产量、发电量为全口径数据,其余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口径。
[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10]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11]“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2]2022年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价格计算。
[13]2022年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14]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是指报告期末在电信企业登记注册,通过xDSL、FTTx+LAN、FTTH/O以及其他宽带接入方式和普通专线接入公众互联网的用户。
[15]与2021年比,2022年银保监局统计口径调整。
[16]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
[17]与2021年比,各类社会福利院收养人数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包含老年人福利院、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数据。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价格指数、居民收入消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猪牛羊禽肉产量、禽蛋产量、牛奶产量、猪牛羊禽存栏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发电装机容量数据来自电力行业协会;对外贸易数据来自呼和浩特海关;实际使用外资数据来自商务厅;注册企业数、专利数据来自市场监督管理局;客货运量、客货运周转量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厅、铁路部门和民航部门;民用汽车、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公安厅;电信数、电话数、移动互联网数来自通信管理局;邮政业务量、快递业务量数据来自邮政管理局;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旅游数据来自文化和旅游厅;档案数据来自档案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厅;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银保监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医疗保障局;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厅;科技项目、合同成交金额数据来自科学技术厅;电视、广播数据来自广播电视局;出版数据来自党委宣传部;体育数据来自体育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委员会;社区服务设施数、福利院、最低生活保障、福利彩票数据来自民政厅;自然保护区、林业数据来自林业和草原局;空气质量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厅;生产安全事故数据来自应急管理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数据来自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内蒙古局;其他数据均来自统计局。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21年增长16.8%。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7.6%。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投资比2021年增长12.7%,中部地区投资增长19.1%,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6.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4.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3%。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2021年增长16.8%,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54.0%。基础设施投资比2021年增长35.3%。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投资比2021年增长13.6%,中央项目投资增长57.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78.3亿元,比2021年下降20.7%。其中,住宅投资771.0亿元,下降20.6%;办公楼投资7.4亿元,下降6.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0.0亿元,下降26.1%。商品房销售面积1380.5万平方米,下降25.7%;商品房销售额868.0亿元,下降28.5%。
表8 2022年主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七、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523.6亿元,比2021年增长23.2%。其中,出口总额630.3亿元,增长31.9%;进口总额893.3亿元,增长17.8%。从主要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982.4亿元,增长21.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5%;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283.0亿元;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16.8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935.5亿元,比2021年增长29.6%。
表9 202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4.5亿元,比2021年增长58.6%,折5.4亿美元,增长70.6%。年末全区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3289家。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0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24.4亿元,比2021年增长20.2%,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7.0%。其中,税收收入2134.4亿元,比2021年增长27.7%,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7.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85.1亿元,比2021年增长12.3%。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2313.6亿元,比2021年末增长17.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0195.3亿元,增长17.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6753.9亿元,增长17.7%;机关团体存款余额4021.4亿元,增长10.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6919.0亿元,比2021年末增长7.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8344.4亿元,增长6.8%;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8572.0亿元,增长8.3%。
年末全区保险机构共有2934家,与2021年持平。全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67.0亿元,比2021年增长3.3%。全年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240.1亿元,增长3.9%。全年人身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44.0亿元,累计赔付100.4亿元。全年农业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7.5亿元,累计赔付支出44.3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5921元,比2021年增长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6295元,比2021年增长4.3%。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8090元,增长5.7%;经营净收入8911元,增长2.4%;财产净收入2607元,下降0.9%;转移净收入6687元,增长3.3%。农村牧区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9641元,比2021年增长7.1%。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3795元,增长5.3%;经营净收入10718元,增长7.4%;财产净收入500元,增长5.7%;转移净收入4628元,增长8.1%。
全年全体居民均生活消费支出22298元,比2021年下降1.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均生活消费支出26667元,比2021年下降1.9%。农村牧区居民均生活消费支出15444元,比2021年下降1.6%。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1%。其中,城镇为27.0%,农村牧区为31.1%。
图8 2022年按收入构成分的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占比
年末全区城镇拥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71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站)2672个。各类社会福利院收养人数1.4万人。全年共有154.3万人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0.2亿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2.0亿元。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95.2万人,比2021年增长8.8%。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98.7万人,增长0.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69.9万人,比2021年下降1.0%。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86.8万人,增长3.9%。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83.1万人,下降2.7%。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08.4万人,增长6.0%;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2万人,增长8.9%。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科技项目中,科技重大专项共安排37项,自然科学基金共安排631项,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共安排710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总规模5.2亿元。科技企业孵化器50家,众创空间179家。全年专利授权量24638件,比2021年增长1.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0件。全年全区登记技术合同1527项。其中,区内技术合同登记1296项,下降1.8%。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2.5亿元。其中,区内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6.0亿元,增长25.9%。
年末全区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1个,招生(含非全日制)1.4万人,在学研究生(含非全日制)3.8万人,比2021年增长10.9%。普通高校54所,招生16.7万人,在校生53.5万人,毕业生14.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74所,招生6.6万人,在校生18.7万人,毕业生5.1万人。普通高中311所,招生14.4万人,在校生42.6万人,毕业生12.9万人。初中721所,招生22.5万人,在校生66.8万人,毕业生22.2万人。小学1651所,招生20.1万人,在校生138.3万人,毕业生22.5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0.7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2%。
图9 2018—2022年普通高校、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人数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3个,其中乌兰牧骑75个。共有文化馆118座,公共图书馆117座,博物馆173座。年末全区广播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8%,电视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8%。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出版各类报纸22441万份,各类期刊1021万册,图书5961万册。年末全区共有档案馆120座,已开放各类档案565.0万卷(件)。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9249.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53.9亿元。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5062个。其中,医院809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24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2个,妇幼卫生机构11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11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共有病床167692张,比2021年增长0.7%。其中,医院共有病床135193张,乡镇卫生院共有病床21205张,妇幼卫生机构共有病床4542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1.7万人,增长2.5%。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8.6万人,注册护士9.2万人。农村牧区共有村卫生室1.3万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万人。
图10 2018—2022年年末卫生机构和卫生技术人员数
年内全区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牌96枚。其中,国外获奖牌14枚,国内获奖牌82枚。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初步统计,全年总用水量191.5亿立方米,比2021年下降0.1%。其中,生活用水下降3.4%,工业用水下降0.9%,农业用水增长4.3%,生态用水下降19.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74.4立方米,下降8.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9立方米,下降17.6%。
初步统计,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38.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4.5万公顷,飞播造林2.4万公顷,封山育林3.6万公顷,退化林修复11.1万公顷,中、幼林抚育(作业)面积6.6万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7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3.0%。
全区共有自然保护区21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94.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26.1万公顷。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9%。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比2021年下降4.3%。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459人,比2021年下降32.1%,工矿商贸企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54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085,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13人。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东部地区是指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中部地区是指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西部地区是指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
[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八大产业中的工业相关行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5]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6]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7]高技术产业投资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九大类高技术服务业投资。
[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除原煤产量、发电量为全口径数据,其余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口径。
[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10]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11]“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2]2022年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价格计算。
[13]2022年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14]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是指报告期末在电信企业登记注册,通过xDSL、FTTx+LAN、FTTH/O以及其他宽带接入方式和普通专线接入公众互联网的用户。
[15]与2021年比,2022年银保监局统计口径调整。
[16]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
[17]与2021年比,各类社会福利院收养人数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包含老年人福利院、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数据。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价格指数、居民收入消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猪牛羊禽肉产量、禽蛋产量、牛奶产量、猪牛羊禽存栏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发电装机容量数据来自电力行业协会;对外贸易数据来自呼和浩特海关;实际使用外资数据来自商务厅;注册企业数、专利数据来自市场监督管理局;客货运量、客货运周转量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厅、铁路部门和民航部门;民用汽车、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公安厅;电信数、电话数、移动互联网数来自通信管理局;邮政业务量、快递业务量数据来自邮政管理局;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旅游数据来自文化和旅游厅;档案数据来自档案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厅;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银保监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医疗保障局;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厅;科技项目、合同成交金额数据来自科学技术厅;电视、广播数据来自广播电视局;出版数据来自党委宣传部;体育数据来自体育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委员会;社区服务设施数、福利院、最低生活保障、福利彩票数据来自民政厅;自然保护区、林业数据来自林业和草原局;空气质量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厅;生产安全事故数据来自应急管理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数据来自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内蒙古局;其他数据均来自统计局。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