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6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对外贸易进口额累计约201.75亿美元,通过贸易进口引进外资、设备、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等,有效地促进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改善人民生活、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扩大出口额奠定物质基础。
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自治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粮食调入省区,发展到年产粮食150亿公斤左右,列居全国产粮大省,年调出商品粮14亿公斤以上。同时利用外国政府贷款1.69亿美元,进口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建成年产30万吨合成氨和年产50万吨尿素项目。
二、促进自治区能源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缓解自治区电力紧张的状态。自治区是一个能源大省区,煤炭资源储量原居全国第二位(现居第一位),电力供应从曾经一度紧张发展到向北京送电,并成为全国第一个向蒙古国供电的省区。同时,利用外国政府贷款8765万美元,建成达拉特电厂,进口25万千瓦发电机组和二、三期设备;利用4000万美元,为丰镇电厂进口3号、4号机组等。改变自治区通信落后状态,实现长途传输数字化、电话交换程控化。利用外国政府贷款5000万美元,引进德国1.2万门程控交换机、26.6万门程控电话设备和其他电讯设备。
三、促进自治区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
1979年,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羊绒衫厂[即后来的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以补偿贸易的方式引进1310万美元,对原有设备进行更新和技术改造,效果十分突出,年处理无毛绒400~500吨,年生产羊绒衫30万件,使企业年产值增达6320万元,实现利润3290万元,上缴税金316万元,仅用3年时间将外商投资全部偿还。这是内蒙古在工业企业中进口引进设备最早、最成功的范例。自治区先后用这种方式,引进生产线和关键设备56项之多,金额约1亿美元,填补自治区在纺织、轻工、化工、食品、电子等行业的技术空白,有效地促进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截至2006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对外贸易进口额累计约201.75亿美元,通过贸易进口引进外资、设备、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等,有效地促进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改善人民生活、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扩大出口额奠定物质基础。
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自治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粮食调入省区,发展到年产粮食150亿公斤左右,列居全国产粮大省,年调出商品粮14亿公斤以上。同时利用外国政府贷款1.69亿美元,进口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建成年产30万吨合成氨和年产50万吨尿素项目。
二、促进自治区能源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缓解自治区电力紧张的状态。自治区是一个能源大省区,煤炭资源储量原居全国第二位(现居第一位),电力供应从曾经一度紧张发展到向北京送电,并成为全国第一个向蒙古国供电的省区。同时,利用外国政府贷款8765万美元,建成达拉特电厂,进口25万千瓦发电机组和二、三期设备;利用4000万美元,为丰镇电厂进口3号、4号机组等。改变自治区通信落后状态,实现长途传输数字化、电话交换程控化。利用外国政府贷款5000万美元,引进德国1.2万门程控交换机、26.6万门程控电话设备和其他电讯设备。
三、促进自治区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
1979年,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羊绒衫厂[即后来的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以补偿贸易的方式引进1310万美元,对原有设备进行更新和技术改造,效果十分突出,年处理无毛绒400~500吨,年生产羊绒衫30万件,使企业年产值增达6320万元,实现利润3290万元,上缴税金316万元,仅用3年时间将外商投资全部偿还。这是内蒙古在工业企业中进口引进设备最早、最成功的范例。自治区先后用这种方式,引进生产线和关键设备56项之多,金额约1亿美元,填补自治区在纺织、轻工、化工、食品、电子等行业的技术空白,有效地促进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