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进度稳步推进,生产需求持续改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全区经济运行呈逐步恢复态势。
一、工业生产趋于稳定
1—7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降幅与1—6月持平。三大门类“两增一降”。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采矿业下降10.7%。行业增长面超过五成。41个大类行业增长面达56.1%。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同比增长11.0%、9.2%、50.3%、10.0%、23.6%、9.8%、2.1%。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长5.0%;现代煤化工增长3.8%;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5.8%;高新技术业增长11.5%;装备制造业增长40.1%。科技创新类产品增长良好,单晶硅产量同比增长57.8%,多晶硅增长23.5%,光缆增长13.4%,石墨及碳素制品增长16.3%,智能电视机增长4.3%。产销衔接情况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9.8%,与1—6月持平,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黑色、有色行业产销率分别同比提高4.5个、5.1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继续回暖
1—7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2.3%,降幅比1—6月收窄1.5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0.8%,降幅分别收窄1.5个和1.4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下降34.6%,商品零售下降8.4%,降幅分别收窄4.2个和1.0个百分点。生活类商品成为消费增长重要支撑,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4.8%,其中粮油类增长20.6%,肉禽蛋类增长25.7%。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书报杂志类增长36.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0.8%,增速分别比1—6月提高9.9个、13.0个百分点。
三、投资降幅收窄
1—7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5.4%,降幅比1—6月收窄6.9个百分点,为2020年以来各月累计增速降幅最小。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3.4%。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下降15.4%、14.8%、15.7%,降幅分别较1—6月收窄15.9个、6.2个、7.1个百分点。新动能和重点领域投资降幅持续收窄。高技术产业投资、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降幅分别比1—6月收窄3.8个、1.4个、2.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过半。全区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1.1%,比1—6月收窄2.6个百分点,降幅小于全部投资4.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5.2%,比2019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1—7月,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62.1亿元,同比增长8.0%。商品房销售面积81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商品房销售额546.2亿元,增长7.8%。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5.7%,总体保持稳定。
四、服务业降幅收窄
1—6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5%,降幅较1—5月收窄2.4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持续好转。在规模以上服务业31个行业中,20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速较前5个月有所提高;37.0%的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扩大2.8个百分点。
五、物价涨幅略有回落
1—7月,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比1—6月降低0.2个百分点,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牧区上涨3.2%。八大类价格除交通和通信类外均不同程度上涨,其中,医疗保健类上涨3.8%,衣着类上涨0.6%,居住类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9%;食品烟酒类上涨7.6%,畜肉类和食品类上涨拉动影响较大,分别上涨45.2%和9.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4%。
1—7月,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5%,连续两个月下行,比1—6月降低0.2个百分点,降幅小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34个行业大类中,有12个大类同比上涨,上涨面35.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4%,降幅小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六、经济活跃度指标增速加快
1—7月,全区全社会用电量220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比1—6月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用电量分别增长21.9%、6.2%、4.5%、10.3%。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2%,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7.0%。交通运输指标持续好转。全区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降幅比1—6月份别收窄2.0个、1.3个、2.4个和1.0个百分点。物流业指数回升。物流业景气指数保持稳中回升态势,供应链上下游保持活跃,物流行业生产活动发展势头向好。7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5%,较6月提高0.3个百分点。
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六保”促进“六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附注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剔重。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的影响。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修订,2020年月度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020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进度稳步推进,生产需求持续改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全区经济运行呈逐步恢复态势。
一、工业生产趋于稳定
1—7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降幅与1—6月持平。三大门类“两增一降”。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采矿业下降10.7%。行业增长面超过五成。41个大类行业增长面达56.1%。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同比增长11.0%、9.2%、50.3%、10.0%、23.6%、9.8%、2.1%。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长5.0%;现代煤化工增长3.8%;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5.8%;高新技术业增长11.5%;装备制造业增长40.1%。科技创新类产品增长良好,单晶硅产量同比增长57.8%,多晶硅增长23.5%,光缆增长13.4%,石墨及碳素制品增长16.3%,智能电视机增长4.3%。产销衔接情况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9.8%,与1—6月持平,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黑色、有色行业产销率分别同比提高4.5个、5.1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继续回暖
1—7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2.3%,降幅比1—6月收窄1.5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0.8%,降幅分别收窄1.5个和1.4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下降34.6%,商品零售下降8.4%,降幅分别收窄4.2个和1.0个百分点。生活类商品成为消费增长重要支撑,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4.8%,其中粮油类增长20.6%,肉禽蛋类增长25.7%。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书报杂志类增长36.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0.8%,增速分别比1—6月提高9.9个、13.0个百分点。
三、投资降幅收窄
1—7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5.4%,降幅比1—6月收窄6.9个百分点,为2020年以来各月累计增速降幅最小。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3.4%。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下降15.4%、14.8%、15.7%,降幅分别较1—6月收窄15.9个、6.2个、7.1个百分点。新动能和重点领域投资降幅持续收窄。高技术产业投资、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降幅分别比1—6月收窄3.8个、1.4个、2.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过半。全区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1.1%,比1—6月收窄2.6个百分点,降幅小于全部投资4.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5.2%,比2019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1—7月,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62.1亿元,同比增长8.0%。商品房销售面积81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商品房销售额546.2亿元,增长7.8%。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5.7%,总体保持稳定。
四、服务业降幅收窄
1—6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5%,降幅较1—5月收窄2.4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持续好转。在规模以上服务业31个行业中,20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速较前5个月有所提高;37.0%的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扩大2.8个百分点。
五、物价涨幅略有回落
1—7月,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比1—6月降低0.2个百分点,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牧区上涨3.2%。八大类价格除交通和通信类外均不同程度上涨,其中,医疗保健类上涨3.8%,衣着类上涨0.6%,居住类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9%;食品烟酒类上涨7.6%,畜肉类和食品类上涨拉动影响较大,分别上涨45.2%和9.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4%。
1—7月,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5%,连续两个月下行,比1—6月降低0.2个百分点,降幅小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34个行业大类中,有12个大类同比上涨,上涨面35.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4%,降幅小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六、经济活跃度指标增速加快
1—7月,全区全社会用电量220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比1—6月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用电量分别增长21.9%、6.2%、4.5%、10.3%。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2%,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7.0%。交通运输指标持续好转。全区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降幅比1—6月份别收窄2.0个、1.3个、2.4个和1.0个百分点。物流业指数回升。物流业景气指数保持稳中回升态势,供应链上下游保持活跃,物流行业生产活动发展势头向好。7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5%,较6月提高0.3个百分点。
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六保”促进“六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附注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剔重。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的影响。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修订,2020年月度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