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2018年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平稳,稳中有升。
一、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点
(一)民间投资增长能力有所提高
随着全区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民营企业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民间投资意愿不断增强。全年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6.9%,较前三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拉动作用分别较前三季度和2018年提高1.0个和11.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活力以及对全部投资的拉动作用都有所增强。
(二)制造业对投资的吸引力有所增加
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9.1%,快于全部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分别较前三季度和2018年提高3.3个和34.9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7个百分点,分别较前三季度和2018年提高0.6个和6.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中,有12个行业大类投资运行在增长区间,投资合计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近8成,较2018年提高13.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更加活跃。
(三)工业企业内涵式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增长26.1%,快于全区工业投资增速16.6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为17.0%,分别较前三季度和2018年提高0.9个和2.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增长33.4%,占全区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较2018年提高3.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积极性较高。
(四)交通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大
在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工程、包茂高速公路包头至东胜段改扩建工程、苏尼特右旗至化德(蒙冀界)公路等项目带动下,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5.8%,快于全部投资增速9.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2.2%,分别较前三季度和2018年提高0.5个和0.9个百分点。
(五)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高位增长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6.8%,快于全部投资增速20.0个百分点。其中,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36.4%,占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的比重高达90.4%,较2018年提高6.3个百分点,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新动能投资发展势头较好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6%,快于全区第三产业投资增速11.7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投资的比重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0.7%。
二、投资运行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制造业投资技术含量仍需提高,新旧动能转换难度较大
2019年,虽然全区制造业投资活跃度提高,但投资多集中于高耗能制造业。全区五大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增长快、占比高,拉动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长19.5个百分点;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下降、占比低,拉低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3.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对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数据看,我区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明显不足,新旧动能转换难度仍然较大。
(二)房地产路径依赖仍然存在,制约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12月10日召开的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但从我区实际看,全区投资增长主要依靠房地产开发投资特别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土地购置费带动,对房地产的路径依赖依然存在。2019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动全区投资增长3.8个百分点。从当前发展阶段看,第二产业仍应是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带动的投资增长不可持续。
(三)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后劲不足,影响全部投资平稳增长
近年来,基础设施投资为全区投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随着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陆续进入尾声,基础设施项目对我区投资的支撑力在逐渐减弱。2019年,全区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同)比上年下降1.1%,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下降34.9%,拉低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速4.3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11.4%,拉低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速4.5个百分点。特别是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项目本年实际到位资金比上年下降17.0%,占本年完成投资的比重仅42.2%,资金到位情况欠佳,后续投资资金保障不足。
三、几点建议
(一)精心规划项目布局,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
建议有关部门出台鼓励和扶持措施,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向高技术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倾斜,下大力气发展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新型材料等高端产品和设备制造领域,切实提升全区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促进全区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二)着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确保投资增长健康可持续
建议进一步落实好党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政策,着力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加大力度发展以制造业为主要内容的实体经济,深入挖掘房地产开发以外的新增长极,为后续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三)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确保投资项目资金保障
建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和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同时加强地方财政投入,综合运用市场化手段,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多资金保障。
2019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2018年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平稳,稳中有升。
一、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点
(一)民间投资增长能力有所提高
随着全区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民营企业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民间投资意愿不断增强。全年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6.9%,较前三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拉动作用分别较前三季度和2018年提高1.0个和11.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活力以及对全部投资的拉动作用都有所增强。
(二)制造业对投资的吸引力有所增加
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9.1%,快于全部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分别较前三季度和2018年提高3.3个和34.9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7个百分点,分别较前三季度和2018年提高0.6个和6.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中,有12个行业大类投资运行在增长区间,投资合计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近8成,较2018年提高13.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更加活跃。
(三)工业企业内涵式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增长26.1%,快于全区工业投资增速16.6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为17.0%,分别较前三季度和2018年提高0.9个和2.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增长33.4%,占全区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较2018年提高3.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积极性较高。
(四)交通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大
在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工程、包茂高速公路包头至东胜段改扩建工程、苏尼特右旗至化德(蒙冀界)公路等项目带动下,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5.8%,快于全部投资增速9.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2.2%,分别较前三季度和2018年提高0.5个和0.9个百分点。
(五)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高位增长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6.8%,快于全部投资增速20.0个百分点。其中,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36.4%,占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的比重高达90.4%,较2018年提高6.3个百分点,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新动能投资发展势头较好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6%,快于全区第三产业投资增速11.7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投资的比重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0.7%。
二、投资运行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制造业投资技术含量仍需提高,新旧动能转换难度较大
2019年,虽然全区制造业投资活跃度提高,但投资多集中于高耗能制造业。全区五大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增长快、占比高,拉动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长19.5个百分点;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下降、占比低,拉低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3.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对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数据看,我区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明显不足,新旧动能转换难度仍然较大。
(二)房地产路径依赖仍然存在,制约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12月10日召开的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但从我区实际看,全区投资增长主要依靠房地产开发投资特别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土地购置费带动,对房地产的路径依赖依然存在。2019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动全区投资增长3.8个百分点。从当前发展阶段看,第二产业仍应是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带动的投资增长不可持续。
(三)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后劲不足,影响全部投资平稳增长
近年来,基础设施投资为全区投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随着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陆续进入尾声,基础设施项目对我区投资的支撑力在逐渐减弱。2019年,全区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同)比上年下降1.1%,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下降34.9%,拉低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速4.3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11.4%,拉低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速4.5个百分点。特别是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项目本年实际到位资金比上年下降17.0%,占本年完成投资的比重仅42.2%,资金到位情况欠佳,后续投资资金保障不足。
三、几点建议
(一)精心规划项目布局,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
建议有关部门出台鼓励和扶持措施,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向高技术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倾斜,下大力气发展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新型材料等高端产品和设备制造领域,切实提升全区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促进全区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二)着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确保投资增长健康可持续
建议进一步落实好党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政策,着力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加大力度发展以制造业为主要内容的实体经济,深入挖掘房地产开发以外的新增长极,为后续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三)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确保投资项目资金保障
建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和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同时加强地方财政投入,综合运用市场化手段,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多资金保障。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