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西部边陲,西起东径117°12′,东至117°53′,南起北纬49°19′,北抵中俄国境线;从额尔古纳河口向西,辖区内国境线长54公里。东邻新巴尔虎左旗,西接新巴尔虎右旗,南濒达赉湖,北与俄罗斯接壤,东西最长50公里,南北最宽34公里,是不规则狭长地带,全部土地面积为696.3平方公里,是中国北部重要地对外陆路口岸。
满洲里口岸与俄罗斯赤塔洲后贝加尔斯克区相毗邻,有铁路、公路与之相通,是中国陆路最大的口岸之一,也是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通往独联体和欧洲各国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欧亚大陆桥”之称。
满洲里口岸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国家一类重点口岸。对外运输形式,在1988年以前只有铁路运输一种形式。1989年,经国务院口岸领导小组批准,开通了对俄罗斯的公路汽车运输。至此,口岸具有铁路、公路两种运输形式。
铁路有宽轨和准宽与俄罗斯相通。进口货物在满洲里东站换装,出口货物在俄罗斯后贝加尔站换装。
满洲里铁路车站是客货混合一等编组站,每昼夜能换装进口重车150车~200车,年换装能力可达450万吨。
北京至莫斯科的国际旅客列车每周对开一次。每星期一经满洲里出境,站停100分钟,每星期三入境经满洲里至北京,站停180分钟。现经满洲里口岸出入境的旅客年达92个国家和地区近10万人次。
国内旅客列车每天始到三对:389/390:满洲里—哈尔滨;311/312:满洲里—海拉尔;519/520:满洲里—海拉尔。
铁路投资6300多万元,新建了600米长的人力、机械换装场3个,增加了吊车群。内燃机车取代了蒸汽机,实现了牵引国际列车出入境,站内调车内燃化,新建了35千伏输电线路为铁路运输提供了充足的电源。1990年,将到发线股道由400米延长达到700米,杂型钢轨换成重型轨,换轮库、电气集中信号楼主体已基本建成。
开通对俄公路汽车运输后,经双方交通部门会谈,货物运输满洲里—后贝加尔、赤塔。截至1990年末,只允许因公人员可经公路出入境。
为保证公路运输畅通,加强了口岸的基础建设,新建了公路联检楼,木材物资转运站。口岸环境得到改善,整体功能进一步扩大,同时改善了通讯设备,1990年,满洲里加入全国自动转报网,并配置了汉字译码机,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还开通了满洲里至俄罗斯后贝加尔间国际电话,方便了边境贸易往来。
国内公路汽车运输也较方便。主要线路有满洲里—扎赉诺尔、满洲里—海拉尔、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直达绥芬河的“301”国道,1992年,全部竣工。届时,可经哈尔滨到达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
满洲里口岸历史悠久,始建于1903年,1907年,伴随着中东铁路的营运而正式开通。据记载1929的年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货运量3.47万吨,1938年,达到6.49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满洲里口岸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中国对外贸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满洲里口岸发展史大体可划分为3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的高峰时期。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还处于恢复发展建设时期。由于国际上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在这种特定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加强了同邻国苏联地对外贸易,从苏联进口了大量的急需物资。因此,满洲里口岸货运量急剧增多了,1955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年货运量为470万吨,进口的主要物资是原油、机器、设备等。出口的物资主要是水果、肉类等。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的低潮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中苏两国关系不正常,贸易额大幅度减少,口岸进出口货运量随之逐年下降。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口岸年货运量均低于50万吨。1970年,货运量仅有12万余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少的一年。
20世纪80年代初口岸货运量呈上升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制定地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得到深入的贯彻落实,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后,国贸、地贸、边贸易额逐年大幅度增长,口岸货运量逐年增多。1981年,进出口货运量18万吨。1982年,41万吨。1984年,161万吨。1987年,上升到306万吨,接近历史最高水平。1988—1989年,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均在260万吨以上。
满洲里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西部边陲,西起东径117°12′,东至117°53′,南起北纬49°19′,北抵中俄国境线;从额尔古纳河口向西,辖区内国境线长54公里。东邻新巴尔虎左旗,西接新巴尔虎右旗,南濒达赉湖,北与俄罗斯接壤,东西最长50公里,南北最宽34公里,是不规则狭长地带,全部土地面积为696.3平方公里,是中国北部重要地对外陆路口岸。
满洲里口岸与俄罗斯赤塔洲后贝加尔斯克区相毗邻,有铁路、公路与之相通,是中国陆路最大的口岸之一,也是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通往独联体和欧洲各国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欧亚大陆桥”之称。
满洲里口岸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国家一类重点口岸。对外运输形式,在1988年以前只有铁路运输一种形式。1989年,经国务院口岸领导小组批准,开通了对俄罗斯的公路汽车运输。至此,口岸具有铁路、公路两种运输形式。
铁路有宽轨和准宽与俄罗斯相通。进口货物在满洲里东站换装,出口货物在俄罗斯后贝加尔站换装。
满洲里铁路车站是客货混合一等编组站,每昼夜能换装进口重车150车~200车,年换装能力可达450万吨。
北京至莫斯科的国际旅客列车每周对开一次。每星期一经满洲里出境,站停100分钟,每星期三入境经满洲里至北京,站停180分钟。现经满洲里口岸出入境的旅客年达92个国家和地区近10万人次。
国内旅客列车每天始到三对:389/390:满洲里—哈尔滨;311/312:满洲里—海拉尔;519/520:满洲里—海拉尔。
铁路投资6300多万元,新建了600米长的人力、机械换装场3个,增加了吊车群。内燃机车取代了蒸汽机,实现了牵引国际列车出入境,站内调车内燃化,新建了35千伏输电线路为铁路运输提供了充足的电源。1990年,将到发线股道由400米延长达到700米,杂型钢轨换成重型轨,换轮库、电气集中信号楼主体已基本建成。
开通对俄公路汽车运输后,经双方交通部门会谈,货物运输满洲里—后贝加尔、赤塔。截至1990年末,只允许因公人员可经公路出入境。
为保证公路运输畅通,加强了口岸的基础建设,新建了公路联检楼,木材物资转运站。口岸环境得到改善,整体功能进一步扩大,同时改善了通讯设备,1990年,满洲里加入全国自动转报网,并配置了汉字译码机,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还开通了满洲里至俄罗斯后贝加尔间国际电话,方便了边境贸易往来。
国内公路汽车运输也较方便。主要线路有满洲里—扎赉诺尔、满洲里—海拉尔、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直达绥芬河的“301”国道,1992年,全部竣工。届时,可经哈尔滨到达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
满洲里口岸历史悠久,始建于1903年,1907年,伴随着中东铁路的营运而正式开通。据记载1929的年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货运量3.47万吨,1938年,达到6.49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满洲里口岸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中国对外贸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满洲里口岸发展史大体可划分为3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的高峰时期。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还处于恢复发展建设时期。由于国际上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在这种特定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加强了同邻国苏联地对外贸易,从苏联进口了大量的急需物资。因此,满洲里口岸货运量急剧增多了,1955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年货运量为470万吨,进口的主要物资是原油、机器、设备等。出口的物资主要是水果、肉类等。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的低潮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中苏两国关系不正常,贸易额大幅度减少,口岸进出口货运量随之逐年下降。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口岸年货运量均低于50万吨。1970年,货运量仅有12万余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少的一年。
20世纪80年代初口岸货运量呈上升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制定地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得到深入的贯彻落实,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后,国贸、地贸、边贸易额逐年大幅度增长,口岸货运量逐年增多。1981年,进出口货运量18万吨。1982年,41万吨。1984年,161万吨。1987年,上升到306万吨,接近历史最高水平。1988—1989年,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均在260万吨以上。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