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日哈沙特口岸位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阿敦楚鲁苏木,在中蒙边境线1495号界标附近,东经115°51′04",北纬48°35′08"处,与蒙古国东方省乔巴山市哈比日嘎口岸相对应。阿日哈沙特距旗政府所在地阿拉坦额莫勒镇82公里,距满洲里市205公里,在中蒙民间贸易通道口上,通商历史悠久,往来的路辙至今犹存。1989年3月后,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东方省通过互访,双方就开展边境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签订了原则协议,蒙古人民共和国经贸部就扩大两国间边境贸易有关问题向中国外经贸部递交了换文本案,提出了开辟阿日哈沙特——哈比日嘎口岸的愿望。1989年7月,新巴尔虎右旗与东方省贸易代表团在海拉尔签订易货贸易合同,在蒙方批准开设哈比日嘎口岸的情况下;1989年9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阿日哈沙特开辟为对蒙古边境临时过货点。1990年9月16日,在阿日哈沙特口岸实现首次进货。
随着中蒙两国贸易的发展,1992年3月11日,国务院批准阿日哈沙特为一类季节性口岸;同年6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每季度20天。2004年7月5日,重新修订的《中蒙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的协定》,确定阿日哈沙特口岸每年1月6—25日、4月1日—10月31日集中开放。从2005年4月1日起实现了集中延长开关(4月1日—10月31日),开放时间由原来每年80天延长到234天。阿日哈沙特口岸现已建成了口岸联检厅、联检楼、干部宿舍楼、边检营房楼、国际运管站、职工宿舍、食堂、深水井、防氟除氟设备、监管货场、仓库、进出境通道、检验平台、消毒槽、院墙、大门、配电线路、通信线路及口岸至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82公里四级沙石公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实现了口岸通电、通信、通水、通路、通暖,建成了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至阿日哈沙特口岸的82公里通信光缆、500平方米海关生活楼、80吨口岸入境地重衡、电子监护系统(电子眼)和在建工程——口岸集中采暖设施锅炉房、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至阿日哈沙特口岸的三级柏油路。经过十几年的建设,阿日哈沙特口岸的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商贸与文化交流桥梁和纽带作用日趋明显,综合通关能力不断增强,完全具备了长期开关的条件。中国经阿日哈沙特口岸出口的商品主要有机电产品、日用品、服装、粮油、蔬菜水果、建筑材料等,进口的商品主要有铅锌矿精粉、原油、畜产品、水产品、废旧铜铁等。2006年,阿日哈沙特口岸进出境货运量达1.24万吨,出入境人员2.81万人次。
阿日哈沙特口岸位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阿敦楚鲁苏木,在中蒙边境线1495号界标附近,东经115°51′04",北纬48°35′08"处,与蒙古国东方省乔巴山市哈比日嘎口岸相对应。阿日哈沙特距旗政府所在地阿拉坦额莫勒镇82公里,距满洲里市205公里,在中蒙民间贸易通道口上,通商历史悠久,往来的路辙至今犹存。1989年3月后,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东方省通过互访,双方就开展边境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签订了原则协议,蒙古人民共和国经贸部就扩大两国间边境贸易有关问题向中国外经贸部递交了换文本案,提出了开辟阿日哈沙特——哈比日嘎口岸的愿望。1989年7月,新巴尔虎右旗与东方省贸易代表团在海拉尔签订易货贸易合同,在蒙方批准开设哈比日嘎口岸的情况下;1989年9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阿日哈沙特开辟为对蒙古边境临时过货点。1990年9月16日,在阿日哈沙特口岸实现首次进货。
随着中蒙两国贸易的发展,1992年3月11日,国务院批准阿日哈沙特为一类季节性口岸;同年6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每季度20天。2004年7月5日,重新修订的《中蒙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的协定》,确定阿日哈沙特口岸每年1月6—25日、4月1日—10月31日集中开放。从2005年4月1日起实现了集中延长开关(4月1日—10月31日),开放时间由原来每年80天延长到234天。阿日哈沙特口岸现已建成了口岸联检厅、联检楼、干部宿舍楼、边检营房楼、国际运管站、职工宿舍、食堂、深水井、防氟除氟设备、监管货场、仓库、进出境通道、检验平台、消毒槽、院墙、大门、配电线路、通信线路及口岸至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82公里四级沙石公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实现了口岸通电、通信、通水、通路、通暖,建成了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至阿日哈沙特口岸的82公里通信光缆、500平方米海关生活楼、80吨口岸入境地重衡、电子监护系统(电子眼)和在建工程——口岸集中采暖设施锅炉房、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至阿日哈沙特口岸的三级柏油路。经过十几年的建设,阿日哈沙特口岸的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商贸与文化交流桥梁和纽带作用日趋明显,综合通关能力不断增强,完全具备了长期开关的条件。中国经阿日哈沙特口岸出口的商品主要有机电产品、日用品、服装、粮油、蔬菜水果、建筑材料等,进口的商品主要有铅锌矿精粉、原油、畜产品、水产品、废旧铜铁等。2006年,阿日哈沙特口岸进出境货运量达1.24万吨,出入境人员2.81万人次。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