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4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岩画研究人员近日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东部的沙地中发现一处史前无轮廓人面像岩画。
专家发现的岩画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所长吴甲才介绍说,由他带领的岩画研究团队在15天的实地调查中发现了这幅人面像岩画。它磨刻在海拔500多米的砂岩上,高65厘米,宽约57厘米,岩面有裂纹。
吴甲才说,岩画中有一双对称的双环大眼,单只眼的直径约18厘米,两眼上方居中位置刻有“山”字形,两眼下方正中间刻有类似甲骨文的“祖”字形,再往下是椭圆形的口,口中刻有4个竖条。
新发现的岩画线描图
参与此次调查的岩画研究团队采用技术手段对这处富含石英晶体的岩画进行年代测定,得知岩画距今7000多年。
该岩画研究团队还邀请俄罗斯科学院岩画专家,将这处新发现的岩画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狼山、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罕山等地无轮廓人面像岩画对比研究。专家发现,这处岩画面积更大,磨刻更精细、线条更流畅,眼睛、口等主要器官表现更为突出。
吴甲才说,内蒙古有长达数千公里的人面像岩画“画廊”,西至阴山山脉西段狼山,东到大兴安岭地区,有数千幅各类人面像岩画,这些岩画的制作方法主要有磨刻和敲凿,大多采用夸张的写意手法。
“不同风格的人面像岩画为研究人类迁徙、族群习俗等提供可借鉴的实物资料,堪称崖壁上的古人类遗迹活化石。”他说。(责任编辑:曹桢)
2018年7月14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岩画研究人员近日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东部的沙地中发现一处史前无轮廓人面像岩画。
专家发现的岩画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所长吴甲才介绍说,由他带领的岩画研究团队在15天的实地调查中发现了这幅人面像岩画。它磨刻在海拔500多米的砂岩上,高65厘米,宽约57厘米,岩面有裂纹。
吴甲才说,岩画中有一双对称的双环大眼,单只眼的直径约18厘米,两眼上方居中位置刻有“山”字形,两眼下方正中间刻有类似甲骨文的“祖”字形,再往下是椭圆形的口,口中刻有4个竖条。
新发现的岩画线描图
参与此次调查的岩画研究团队采用技术手段对这处富含石英晶体的岩画进行年代测定,得知岩画距今7000多年。
该岩画研究团队还邀请俄罗斯科学院岩画专家,将这处新发现的岩画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狼山、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罕山等地无轮廓人面像岩画对比研究。专家发现,这处岩画面积更大,磨刻更精细、线条更流畅,眼睛、口等主要器官表现更为突出。
吴甲才说,内蒙古有长达数千公里的人面像岩画“画廊”,西至阴山山脉西段狼山,东到大兴安岭地区,有数千幅各类人面像岩画,这些岩画的制作方法主要有磨刻和敲凿,大多采用夸张的写意手法。
“不同风格的人面像岩画为研究人类迁徙、族群习俗等提供可借鉴的实物资料,堪称崖壁上的古人类遗迹活化石。”他说。(责任编辑:曹桢)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