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自治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落实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政策,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发展态势。
一、1—10月份全区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回升势头明显,“价量利”齐涨
1—10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0个和0.8个百分点,累计增速今年以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增势较好,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同比增长7.3%,股份制企业增长7.7%。分三大门类看全面实现增长,全区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2%,制造业增长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8%。在统计的41个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保持增长。从六大支柱产业看呈现“四增二降”,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化学工业增长12.1%,冶金建材工业增长6.9%,高新技术业增长15.2%,上述4个产业共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5个百分点,农畜产品加工业同比下降6.1%,装备制造业下降5.7%。产品增长面向好,从统计的2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0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9.0%。新产品快速增长。单晶硅产量同比增长1.4倍,多晶硅增长53.2%,石墨及碳素制品增长29.2%。
工业品价格上涨面近七成,在11月上旬自治区工信厅监测的30种主要工业品价格中,同比上涨的有20种,持平的2种,下降的8种。
工业企业效益良性发展,1—9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5.7%,快于全国平均水平11.0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6%,快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0.5%,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产销衔接继续好转,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创今年以来新高,达99.4%,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
1—10月,全区工业技改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4.0%,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为16.2%,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8.7%,快于全国平均水平32.6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1—10月,全区商品房销售额893.4亿元,同比增长18.4%。
(三)消费市场平稳增长,乡村消费快于城镇
1—10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926.2亿元,同比增长6.8%,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2.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速始终保持在6.5%~7.0%区间稳定增长。分城乡市场看,乡村消费快于城镇,城镇零售额同比增长6.6%;乡村零售额增长9.2%,快于城镇2.6个百分点。分类值看,石油类商品成为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的重要引擎,全区石油类商品同比增长12.2%,是拉动限上零售额的主要动力,比前三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中西药类商品和粮油食品类商品分别同比增长16.2%和7.6%。
(四)进出口贸易实现“双增”,加工贸易快速增长
1—10月,全区进出口总值852.7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加快7.2个和2.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2.6%,进口增长6.4%。加工贸易快速增长,全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3.1%,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同比增长28.4%。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较快,全区对蒙古国、越南、德国、荷兰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24.7%、1.3倍、64.1%和45.8%。工业出口形势大幅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2.9%,快于全国平均增速34.3个百分点,增速居各省区市第1位。
(五)财政收支降幅放缓,金融信贷增速减缓
1—10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25.8亿元,下降3.9%,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3.3个百分点。若剔除上年同期虚增因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4.6%,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4大主体税种合计890.7亿元,同比增长15.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613.7亿元,下降1.7%,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3.2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支出得到保障,用于民生支出2510.2亿元,占比为69.5%,高于上年同期3.8个百分点。
10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3 338.8亿元,同比下降0.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2 053.0亿元,同比增长3.2%。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涨势平稳
1—10月,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8%,农村牧区上涨2.0%。
1—10月,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6%,涨幅较前三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6%,涨幅较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七)蒙东经济稳定增长,主要指标持续向好
工业贡献率有所提高。1—10月份,蒙东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较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2个和1.5个百分点。消费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10月份,蒙东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1%,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水平提升。1—10月份,蒙东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734.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0.5%,比全区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
(八)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去降补成效显著
去产能方面,1—10月,水泥产量同比下降9.4%,烧碱产量下降4.6%。去库存方面,10月末,全区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1%。去杠杆方面,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1.9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同比降低0.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0元。补短板方面,1—10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6%。
(九)经济活跃度持续向好,货运量稳步增长
1—10月,全区全社会用电量274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2377.0亿千瓦时,增长14.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货运量完成20.7亿吨,同比增长8.8%。其中,公路货运量13.4亿吨,增长8.6%;铁路货运量7.3亿吨,增长9.3%。
二、当前全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前10个月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是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的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运行稳中存忧,仍面临下行压力,需要引起重视。
(一)工业节能降耗形势非常严峻
1—10月,全区七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15.2%,比规模以上工业全部能耗增速快0.6个百分点,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95.6%。其中,化工和电力两个行业能耗占比高达58.2%,对能源消费总量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完成全年节能降耗目标形势仍非常严峻。
(二)投资增长乏力
1—10月,全区投资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影响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一是项目个数减少;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影响较大;三是工业投资后劲不足;四是房地产投资回落;五是主要行业投资下拉作用明显。
(三)消费潜力有待挖掘
近五年来,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自治区缺乏新的消费热点,主要受汽车类增速回落影响,1—10月份,汽车类合计占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27.9%,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5.6%。此外,受经济结构调整、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网上零售占比偏低、消费“外溢”现象等因素也影响着消费市场的增长。
三、对策建议
下一步,全区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和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推动全区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切实降低能耗水平
一是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投资项目,淘汰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业,压缩产能过剩的行业;二是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环保、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等新兴产业,集中资源、重点培育、合力攻关,以自主创新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严格执行生态文明考核办法,完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严格执行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人人关心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着力增加有效投资,努力改善营商环境
当前全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投资结构的不优,要切实转变投资发展理念,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高质量的投资支撑高质量的发展。一是按照党中央经济工作会等要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补齐基础设施领域的短板;二是进一步扩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技术改造和服务业的投资,特别是加大新兴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积极吸引优质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项目落户,以投资结构调整优化供给结构;三是加强项目谋划,兼顾短期效应和长期效果,谋划一批对投资有强拉动、利长远、增后劲的关键性、支撑性、标志性重大建设项目;四是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扩大民间投资,进一步消除政策体制障碍,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宽民营企业投资领域。
(三)加快蒙东地区发展,促进协作和对外开放
全区各地要积极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对外开放经济水平。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俄蒙毗邻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全面深化经贸与产能合作,充分利用对俄蒙口岸的比较优势,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开拓与国内重点区域合作新局面。加强与京津冀经济区融合发展,主动承接京津冀高新技术制造业、商贸物流、云计算后台服务转移,深化京蒙区域在清洁能源保障、农畜产品供销、社会事业等领域合作帮扶。重点加强与东北三省的合作,促进区域发展协作,主动沟通衔接,在产业上寻求合作、共谋发展。
(四)加强政策贯彻落实,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紧密结合自治区实际,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经济、民间投资、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抓好《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规定》等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的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鼓励民间资本发展,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民营经济创业就业。
2018年以来,自治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落实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政策,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发展态势。
一、1—10月份全区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回升势头明显,“价量利”齐涨
1—10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0个和0.8个百分点,累计增速今年以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增势较好,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同比增长7.3%,股份制企业增长7.7%。分三大门类看全面实现增长,全区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2%,制造业增长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8%。在统计的41个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保持增长。从六大支柱产业看呈现“四增二降”,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化学工业增长12.1%,冶金建材工业增长6.9%,高新技术业增长15.2%,上述4个产业共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5个百分点,农畜产品加工业同比下降6.1%,装备制造业下降5.7%。产品增长面向好,从统计的2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0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9.0%。新产品快速增长。单晶硅产量同比增长1.4倍,多晶硅增长53.2%,石墨及碳素制品增长29.2%。
工业品价格上涨面近七成,在11月上旬自治区工信厅监测的30种主要工业品价格中,同比上涨的有20种,持平的2种,下降的8种。
工业企业效益良性发展,1—9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5.7%,快于全国平均水平11.0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6%,快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0.5%,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产销衔接继续好转,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创今年以来新高,达99.4%,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
1—10月,全区工业技改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4.0%,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为16.2%,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8.7%,快于全国平均水平32.6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1—10月,全区商品房销售额893.4亿元,同比增长18.4%。
(三)消费市场平稳增长,乡村消费快于城镇
1—10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926.2亿元,同比增长6.8%,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2.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速始终保持在6.5%~7.0%区间稳定增长。分城乡市场看,乡村消费快于城镇,城镇零售额同比增长6.6%;乡村零售额增长9.2%,快于城镇2.6个百分点。分类值看,石油类商品成为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的重要引擎,全区石油类商品同比增长12.2%,是拉动限上零售额的主要动力,比前三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中西药类商品和粮油食品类商品分别同比增长16.2%和7.6%。
(四)进出口贸易实现“双增”,加工贸易快速增长
1—10月,全区进出口总值852.7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加快7.2个和2.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2.6%,进口增长6.4%。加工贸易快速增长,全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3.1%,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同比增长28.4%。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较快,全区对蒙古国、越南、德国、荷兰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24.7%、1.3倍、64.1%和45.8%。工业出口形势大幅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2.9%,快于全国平均增速34.3个百分点,增速居各省区市第1位。
(五)财政收支降幅放缓,金融信贷增速减缓
1—10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25.8亿元,下降3.9%,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3.3个百分点。若剔除上年同期虚增因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4.6%,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4大主体税种合计890.7亿元,同比增长15.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613.7亿元,下降1.7%,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3.2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支出得到保障,用于民生支出2510.2亿元,占比为69.5%,高于上年同期3.8个百分点。
10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3 338.8亿元,同比下降0.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2 053.0亿元,同比增长3.2%。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涨势平稳
1—10月,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8%,农村牧区上涨2.0%。
1—10月,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6%,涨幅较前三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6%,涨幅较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七)蒙东经济稳定增长,主要指标持续向好
工业贡献率有所提高。1—10月份,蒙东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较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2个和1.5个百分点。消费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10月份,蒙东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1%,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水平提升。1—10月份,蒙东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734.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0.5%,比全区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
(八)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去降补成效显著
去产能方面,1—10月,水泥产量同比下降9.4%,烧碱产量下降4.6%。去库存方面,10月末,全区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1%。去杠杆方面,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1.9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同比降低0.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0元。补短板方面,1—10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6%。
(九)经济活跃度持续向好,货运量稳步增长
1—10月,全区全社会用电量274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2377.0亿千瓦时,增长14.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货运量完成20.7亿吨,同比增长8.8%。其中,公路货运量13.4亿吨,增长8.6%;铁路货运量7.3亿吨,增长9.3%。
二、当前全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前10个月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是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的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运行稳中存忧,仍面临下行压力,需要引起重视。
(一)工业节能降耗形势非常严峻
1—10月,全区七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15.2%,比规模以上工业全部能耗增速快0.6个百分点,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95.6%。其中,化工和电力两个行业能耗占比高达58.2%,对能源消费总量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完成全年节能降耗目标形势仍非常严峻。
(二)投资增长乏力
1—10月,全区投资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影响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一是项目个数减少;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影响较大;三是工业投资后劲不足;四是房地产投资回落;五是主要行业投资下拉作用明显。
(三)消费潜力有待挖掘
近五年来,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自治区缺乏新的消费热点,主要受汽车类增速回落影响,1—10月份,汽车类合计占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27.9%,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5.6%。此外,受经济结构调整、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网上零售占比偏低、消费“外溢”现象等因素也影响着消费市场的增长。
三、对策建议
下一步,全区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和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推动全区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切实降低能耗水平
一是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投资项目,淘汰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业,压缩产能过剩的行业;二是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环保、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等新兴产业,集中资源、重点培育、合力攻关,以自主创新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严格执行生态文明考核办法,完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严格执行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人人关心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着力增加有效投资,努力改善营商环境
当前全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投资结构的不优,要切实转变投资发展理念,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高质量的投资支撑高质量的发展。一是按照党中央经济工作会等要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补齐基础设施领域的短板;二是进一步扩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技术改造和服务业的投资,特别是加大新兴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积极吸引优质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项目落户,以投资结构调整优化供给结构;三是加强项目谋划,兼顾短期效应和长期效果,谋划一批对投资有强拉动、利长远、增后劲的关键性、支撑性、标志性重大建设项目;四是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扩大民间投资,进一步消除政策体制障碍,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宽民营企业投资领域。
(三)加快蒙东地区发展,促进协作和对外开放
全区各地要积极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对外开放经济水平。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俄蒙毗邻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全面深化经贸与产能合作,充分利用对俄蒙口岸的比较优势,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开拓与国内重点区域合作新局面。加强与京津冀经济区融合发展,主动承接京津冀高新技术制造业、商贸物流、云计算后台服务转移,深化京蒙区域在清洁能源保障、农畜产品供销、社会事业等领域合作帮扶。重点加强与东北三省的合作,促进区域发展协作,主动沟通衔接,在产业上寻求合作、共谋发展。
(四)加强政策贯彻落实,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紧密结合自治区实际,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经济、民间投资、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抓好《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规定》等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的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鼓励民间资本发展,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民营经济创业就业。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