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满洲里
1.滨洲铁路
滨洲铁路原为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修筑的中清铁路的组成部分。中清铁路(亦称中东铁路)是一条丁字形的铁路,西起满洲里,经哈尔滨,东至绥芬河。又由哈尔滨起向南经长春、沈阳直至旅顺口,全长2437公里。其中,哈尔滨至满洲里一段称滨洲铁路,全长944.53公里。
1895年,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本马关求和,于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等地割让给日本。这使沙皇俄国欲将西伯利亚铁路延伸至中国东北,建立其势力范围的企图受阻。于是,沙皇俄国便联合在华利益有关的法国、德国向日本政府照会,要求日本退出辽东半岛还给中国,否则将出兵干涉。日本无力同俄、法、德三国作战,便向中国索银3000万两,然后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因此,清政府对俄国感恩戴德,而俄国也力图借此在中国扩张势力。为此,俄国借1896年6月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之机,邀请李鸿章前往祝贺。又应俄方请求,李鸿章于1896年4月底提前抵俄。1896年5月3日,俄方便同李鸿章密谈,强调其在中国赎回辽东半岛方面的重大作用,并行贿300万卢布,使李鸿章于1896年6月3日在莫斯科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此条约名义上是中俄共同防御日本侵略,实则是假借防日之名,中国允许俄国有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的特权,以达到其在华建立势力范围的目的。俄国依约于1897年8月在中国东北修筑中清铁路,至1903年7月全线筑成,开始通车营业。从此,满洲里便成为俄国由西伯利亚铁路直入中国境内中清铁路的第一个车站。中清铁路筑成后,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均属俄国。
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将中清铁路长春至旅顺口一段让给日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与中国签订了《奉俄协定》《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暂行共管中东铁路协定》,由此开始中俄两国共管铁路。1935年8月,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全境,苏联将中清铁路移交给日本经营。从此,中清铁路全线被日本接管。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中清铁路又恢复中苏两国共管,满洲里便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国际物资转运枢纽。
2.满洲里
中清铁路建成通车以后,1904年,俄国从国内调来一批犯人在满洲里从事建筑,并有一批俄国移民迁此,使此地有俄国人4000余名。再加上中国经商者与做工者200余人,此时的满洲里已经初具城镇规模,被称之为俄国的“东亚之窗”。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日本在同年12月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和附约,将满洲里等16个地方辟为商埠。日本人开始来满洲里经商,俄国商人也纷至沓来。因当时中清铁路从满洲里到绥芬河一段管理权仍掌握在俄国人手中,清政府始终未能将满洲里辟为对外通商的交通口岸。1924年5月,中苏两国依照协定对中清铁路实行共管后,中国当时国内政局动荡,直到1932年中国东北地区全部被日本占领时,满洲里也未能成为中国地对外正式开放口岸。1935年8月,日本从苏联手中全部接管中清铁路。由于苏联严防日本入侵,日本又严防苏联颠覆其“满洲帝国”,两者敌对,因此满洲里也未成为内蒙古中西部沦陷时期的开放口岸。1945年9月3日,日本投降,1946年5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满洲里,打通了中国通往苏联的铁路通道,满洲里成为中国东北解放区的国际物资转运中心。同年冬,西满军区在此设立办事处,开始为中国东北解放区接转军用物资和进出口货物,直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在此设立满洲里口岸管理局。从此,满洲里正式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对外开放口岸。
二、二连浩特
二连浩特地处蒙古高原的最低处(二连浩特盆地),因考古学家曾在这里挖掘出史前恐龙化石而驰名中外。这里原来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是历史上北京通往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驿站通道的必经之地,常有军政官吏与商人等由此通过,往返于外蒙古(今蒙古国)与中国内地。因当时外蒙古属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经由此地往来人等无须检查。内蒙古中西部沦陷时期,这里是边境封锁地带,与蒙古境内断绝往来。1945年8月,苏联对日本宣战,曾有部分苏蒙联军由此地进入中国境内奔向张家口对日本作战。从此,这条通往蒙古境内的历史通道重新开通。1945年9月3日,日本投降后,又有一部分苏蒙联军经由此地撤离中国,并将蒙古一个连的兵力留守在二连浩特附近的锡林查干敖包庙,保证了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与蒙古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的顺利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驻守在这里的蒙古一个连兵力撤回。
一、满洲里
1.滨洲铁路
滨洲铁路原为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修筑的中清铁路的组成部分。中清铁路(亦称中东铁路)是一条丁字形的铁路,西起满洲里,经哈尔滨,东至绥芬河。又由哈尔滨起向南经长春、沈阳直至旅顺口,全长2437公里。其中,哈尔滨至满洲里一段称滨洲铁路,全长944.53公里。
1895年,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本马关求和,于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等地割让给日本。这使沙皇俄国欲将西伯利亚铁路延伸至中国东北,建立其势力范围的企图受阻。于是,沙皇俄国便联合在华利益有关的法国、德国向日本政府照会,要求日本退出辽东半岛还给中国,否则将出兵干涉。日本无力同俄、法、德三国作战,便向中国索银3000万两,然后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因此,清政府对俄国感恩戴德,而俄国也力图借此在中国扩张势力。为此,俄国借1896年6月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之机,邀请李鸿章前往祝贺。又应俄方请求,李鸿章于1896年4月底提前抵俄。1896年5月3日,俄方便同李鸿章密谈,强调其在中国赎回辽东半岛方面的重大作用,并行贿300万卢布,使李鸿章于1896年6月3日在莫斯科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此条约名义上是中俄共同防御日本侵略,实则是假借防日之名,中国允许俄国有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的特权,以达到其在华建立势力范围的目的。俄国依约于1897年8月在中国东北修筑中清铁路,至1903年7月全线筑成,开始通车营业。从此,满洲里便成为俄国由西伯利亚铁路直入中国境内中清铁路的第一个车站。中清铁路筑成后,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均属俄国。
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将中清铁路长春至旅顺口一段让给日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与中国签订了《奉俄协定》《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暂行共管中东铁路协定》,由此开始中俄两国共管铁路。1935年8月,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全境,苏联将中清铁路移交给日本经营。从此,中清铁路全线被日本接管。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中清铁路又恢复中苏两国共管,满洲里便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国际物资转运枢纽。
2.满洲里
中清铁路建成通车以后,1904年,俄国从国内调来一批犯人在满洲里从事建筑,并有一批俄国移民迁此,使此地有俄国人4000余名。再加上中国经商者与做工者200余人,此时的满洲里已经初具城镇规模,被称之为俄国的“东亚之窗”。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日本在同年12月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和附约,将满洲里等16个地方辟为商埠。日本人开始来满洲里经商,俄国商人也纷至沓来。因当时中清铁路从满洲里到绥芬河一段管理权仍掌握在俄国人手中,清政府始终未能将满洲里辟为对外通商的交通口岸。1924年5月,中苏两国依照协定对中清铁路实行共管后,中国当时国内政局动荡,直到1932年中国东北地区全部被日本占领时,满洲里也未能成为中国地对外正式开放口岸。1935年8月,日本从苏联手中全部接管中清铁路。由于苏联严防日本入侵,日本又严防苏联颠覆其“满洲帝国”,两者敌对,因此满洲里也未成为内蒙古中西部沦陷时期的开放口岸。1945年9月3日,日本投降,1946年5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满洲里,打通了中国通往苏联的铁路通道,满洲里成为中国东北解放区的国际物资转运中心。同年冬,西满军区在此设立办事处,开始为中国东北解放区接转军用物资和进出口货物,直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在此设立满洲里口岸管理局。从此,满洲里正式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对外开放口岸。
二、二连浩特
二连浩特地处蒙古高原的最低处(二连浩特盆地),因考古学家曾在这里挖掘出史前恐龙化石而驰名中外。这里原来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是历史上北京通往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驿站通道的必经之地,常有军政官吏与商人等由此通过,往返于外蒙古(今蒙古国)与中国内地。因当时外蒙古属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经由此地往来人等无须检查。内蒙古中西部沦陷时期,这里是边境封锁地带,与蒙古境内断绝往来。1945年8月,苏联对日本宣战,曾有部分苏蒙联军由此地进入中国境内奔向张家口对日本作战。从此,这条通往蒙古境内的历史通道重新开通。1945年9月3日,日本投降后,又有一部分苏蒙联军经由此地撤离中国,并将蒙古一个连的兵力留守在二连浩特附近的锡林查干敖包庙,保证了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与蒙古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的顺利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驻守在这里的蒙古一个连兵力撤回。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