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在古代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据考证,大约在1.6亿年以前,从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到西部阿拉善地区,到处都是茂密森林。
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湿地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从春秋战国到清嘉庆年间(19世纪前)长期处于原始状态,清政府把东北林区全部划为“四禁”区域,即禁伐森林、禁采矿产、禁渔猎、禁农牧,并实行移民封禁政策。清嘉庆八年(1803年)后,因关内灾荒内乱,开始有人进入大兴安岭林区垦荒造田,砍木为薪。
内蒙古大兴安岭冬景
科尔沁沙地,在10世纪时,曾是“山间闻鸣鹿,林里有生风”。从松州(今赤峰)至林西,曾是“平地松林八百里”。18世纪,还是“落叶松万株成林,望之仅如一线”。到19世纪初,从赤峰市北部罕山到扎鲁特旗东南部还保留着密集的松林。如今,整个科尔沁地区的森林景观已不复存在,变成一望无际的沙地。只有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大青沟,还遗存一块“沙海绿洲”,在翁牛特旗的松树山,还残存着少量的天然松林。
科尔沁沙地
据《汉书·匈奴传》(下)记载,阴山山脉在公元前3世纪就是“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的林区。19世纪中期,即清咸丰年间《归绥识略》记载:呼和浩特大青山,在东西长300余里,南北宽100余里范围内,仍然盛产松柏林木,“远近望之,岚光翠霭,一带青葱,如画屏森列。”现今已毁坏殆尽,仅阴坡存有少量杨、桦次生林。
阴山山脉
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也曾是多林地区,据《新唐书裴延龄传》记载“近山(指秦岭北坡)无巨木,远求指岚胜间。”(岚州即山西岢岚,胜州即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在公元713-741年,唐王朝兴建宫殿,曾在准格尔旗采伐过巨木,准格尔旗五字湾乡还存留一株公元900年生的古松。如今却变成严重荒漠化的地区。
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在古代也是“密林茂树,牧草丰美之地。”据《横山县志·纪事志》记载,公元413年,夏王赫连勃勃出游契吴山(今乌审旗阿拉陶劳盖梁)时说:“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南,大河以北,未有若斯之壮丽者。”于是,将都城统万城建立在今乌审旗的白城子故址。
乌兰布和沙漠
今河套地区和乌兰布和沙漠,在古代也是森林地带。据考古证明,距今1.8万年前,河套地区“森林密布,鸟兽繁多。”汉王朝时期,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曾设临泽、三封等县治,农业发达。到10世纪,已“沙深三尺,马不能行”。据史料记载,17世纪,清康熙帝北伐噶尔丹,自今宁夏沿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直抵磴口,沿途红柳、柠条、蒲草茂密。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在古代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据考证,大约在1.6亿年以前,从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到西部阿拉善地区,到处都是茂密森林。
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湿地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从春秋战国到清嘉庆年间(19世纪前)长期处于原始状态,清政府把东北林区全部划为“四禁”区域,即禁伐森林、禁采矿产、禁渔猎、禁农牧,并实行移民封禁政策。清嘉庆八年(1803年)后,因关内灾荒内乱,开始有人进入大兴安岭林区垦荒造田,砍木为薪。
内蒙古大兴安岭冬景
科尔沁沙地,在10世纪时,曾是“山间闻鸣鹿,林里有生风”。从松州(今赤峰)至林西,曾是“平地松林八百里”。18世纪,还是“落叶松万株成林,望之仅如一线”。到19世纪初,从赤峰市北部罕山到扎鲁特旗东南部还保留着密集的松林。如今,整个科尔沁地区的森林景观已不复存在,变成一望无际的沙地。只有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大青沟,还遗存一块“沙海绿洲”,在翁牛特旗的松树山,还残存着少量的天然松林。
科尔沁沙地
据《汉书·匈奴传》(下)记载,阴山山脉在公元前3世纪就是“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的林区。19世纪中期,即清咸丰年间《归绥识略》记载:呼和浩特大青山,在东西长300余里,南北宽100余里范围内,仍然盛产松柏林木,“远近望之,岚光翠霭,一带青葱,如画屏森列。”现今已毁坏殆尽,仅阴坡存有少量杨、桦次生林。
阴山山脉
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也曾是多林地区,据《新唐书裴延龄传》记载“近山(指秦岭北坡)无巨木,远求指岚胜间。”(岚州即山西岢岚,胜州即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在公元713-741年,唐王朝兴建宫殿,曾在准格尔旗采伐过巨木,准格尔旗五字湾乡还存留一株公元900年生的古松。如今却变成严重荒漠化的地区。
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在古代也是“密林茂树,牧草丰美之地。”据《横山县志·纪事志》记载,公元413年,夏王赫连勃勃出游契吴山(今乌审旗阿拉陶劳盖梁)时说:“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南,大河以北,未有若斯之壮丽者。”于是,将都城统万城建立在今乌审旗的白城子故址。
乌兰布和沙漠
今河套地区和乌兰布和沙漠,在古代也是森林地带。据考古证明,距今1.8万年前,河套地区“森林密布,鸟兽繁多。”汉王朝时期,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曾设临泽、三封等县治,农业发达。到10世纪,已“沙深三尺,马不能行”。据史料记载,17世纪,清康熙帝北伐噶尔丹,自今宁夏沿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直抵磴口,沿途红柳、柠条、蒲草茂密。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