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中欧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中国国际城市发展联盟”正式成立,确定了90个首批联盟成员。
其中,中国内蒙古的乌海市、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阿尔山市、二连浩特市、包头市石拐区光荣上榜!
中国国际城市发展联盟启动仪式
“中国国际城市发展联盟”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组织设立的。主要任务包括提供平台交流、推广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等经典案例和相关经验、为城市提供定制化对接服务、国际考察培训、政策规划、课题研究、投融资服务等。
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平台交流,通过举办论坛、研讨会、博览会、调研等各类活动为城市国际、国内交流提供契机,建立城市市长联系机制。
示范城市,与外方共建国际合作示范城市、示范项目,借助国际平台推广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等试点的经典案例和相关经验,提升中国城市国际影响力。
精准对接,以需求为导向,为城市提供定制化对接服务。
国际考察培训,开展技术援助,建立国际技术团队,协助城市提高在各方面应对能力。
政策规划,为城市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规划设计。
课题研究,与城市共同开展课题研究,破解发展难题,编辑出版《国际城市年度报告》。
投融资服务,依托新型城镇化基金,为中外城镇化项目提供优质、便利、多元的投融资渠道和金融解决方案。
该联盟的宗旨是为城市引入国际资源、提供国际平台,希望通过联盟,加强中外城市、企业、机构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更多国际城市(园区、企业)结对子,丰富与扩展城镇化国际合作成果。并通过此国际平台,提升中外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入选“中国国际城市发展联盟”将进一步拓展内蒙古这6个城市对外开放水平,为乌海市、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阿尔山市、二连浩特市、包头市石拐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促进社会发展,使人民更加安居乐业!
乌海市
乌海市
乌海市是内蒙古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乌海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原乌达和海勃湾两个县级市合并成立乌海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和滨河新区管委会,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户籍人口44.5万),有蒙、汉、回、满等40个民族,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以来,率先在国内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行城乡单一户籍制度的城市之一,城镇化率96%,全国排名第四位。
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得名于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最东部的地级市。下辖14个旗市区。历史悠久,是举世公认的蒙古族发祥地,成吉思汗的故乡,被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民族众多,境内有42个少数民族,全国仅有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都在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区位独特,对外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毗邻,是中国唯一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拥有满洲里、黑山头等8个国家级口岸,素有“鸡鸣闻三国”的美誉。对内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毗邻,在融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区位优势。
乌兰察布市
乌兰察布市
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中部,一只金雕正欲展翅翱翔,这就是腾飞的乌兰察布。她位于京津冀、环渤海、呼包银榆三大经济圈结合处,东邻张家口、南连大同、西接呼和浩特、北延蒙古国,是进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圈和亚欧经济带的枢纽城市。草原湖泊、温泉火山、芳草花海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是休养生息、避暑避霾的最佳胜地,素有“中国薯都、风电之都、草原皮都、神舟家园、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的美誉。全市辖11个旗县市区,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是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2003年12月撤盟设市。
乌兰察布是一座枢纽型的区域中心城市。这里区位优越。位于蒙晋冀三省交界处,背靠呼包鄂经济圈,面向京津晋冀开放前沿,是自治区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北开南联的“交汇点”。东距首都北京300多公里,是自治区距离北京最近的盟市。
阿尔山市
阿尔山市
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东部。兴安盟西北端,地处大兴安岭脊中段,被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蒙古四大草原所环抱。东邻扎兰屯市,西与锡林郭勒盟及蒙古国接壤,北与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旗毗邻,南与兴安盟科右前旗相接2005年总人口47198人,人口密度6.37人/平方公里。总面积7409平方千米,总人口5万人(2004年)。
由于地质年代第四纪的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了阿尔山以火山遗迹为主的奇异地形地貌。天然的火山博物馆。中科院和中国地质大学专家在科考活动中认定,阿尔山有近十座高位火山口湖、百余火山堰塞湖、600平方公里熔岩台地,是目前亚洲保持最完整、面积最大的火山地貌景观。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四座活火山及其形成的熔岩台地,地貌清晰,基本上没有风化,具有极高的科普观赏价值。
二连浩特市
二连浩特市
二连浩特位于自治区正北部,北与蒙古国口岸城市扎门乌德隔界相望,两市相距4.5公里,东临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西、南与苏尼特右旗毗邻。距锡林浩特市360公里、呼和浩特市390公里、北京690公里,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边境陆路口岸。距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714公里、俄罗斯首都莫斯科7623公里,边境线长72.3公里,是我国对蒙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是国家和自治区向北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是最捷近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
包头市石拐区
包头市石拐区
石拐是蒙古语“喜桂图”的音译,其意为“有森林的地方”,是包头市的主要煤炭、陶瓷原料基地和重要的旅游景区。石拐区位于阴山山脉大青山西段,地处呼包鄂金三角中心地带,区域面积761平方公里,紧邻110国道、210国道和京藏高速公路,43公里的铁路专线与包头车站相连,交通十分便利。石拐新区作为石拐区规划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北长约5.5公里,东西宽约4.1公里,规划面积14.6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0.74平方公里。石拐区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6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即开始有人类活动。悠久的历史,多民族的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杨文娟综合整理自呼和浩特日报、掌上内蒙古、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期,在中欧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中国国际城市发展联盟”正式成立,确定了90个首批联盟成员。
其中,中国内蒙古的乌海市、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阿尔山市、二连浩特市、包头市石拐区光荣上榜!
中国国际城市发展联盟启动仪式
“中国国际城市发展联盟”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组织设立的。主要任务包括提供平台交流、推广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等经典案例和相关经验、为城市提供定制化对接服务、国际考察培训、政策规划、课题研究、投融资服务等。
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平台交流,通过举办论坛、研讨会、博览会、调研等各类活动为城市国际、国内交流提供契机,建立城市市长联系机制。
示范城市,与外方共建国际合作示范城市、示范项目,借助国际平台推广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等试点的经典案例和相关经验,提升中国城市国际影响力。
精准对接,以需求为导向,为城市提供定制化对接服务。
国际考察培训,开展技术援助,建立国际技术团队,协助城市提高在各方面应对能力。
政策规划,为城市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规划设计。
课题研究,与城市共同开展课题研究,破解发展难题,编辑出版《国际城市年度报告》。
投融资服务,依托新型城镇化基金,为中外城镇化项目提供优质、便利、多元的投融资渠道和金融解决方案。
该联盟的宗旨是为城市引入国际资源、提供国际平台,希望通过联盟,加强中外城市、企业、机构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更多国际城市(园区、企业)结对子,丰富与扩展城镇化国际合作成果。并通过此国际平台,提升中外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入选“中国国际城市发展联盟”将进一步拓展内蒙古这6个城市对外开放水平,为乌海市、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阿尔山市、二连浩特市、包头市石拐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促进社会发展,使人民更加安居乐业!
乌海市
乌海市
乌海市是内蒙古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乌海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原乌达和海勃湾两个县级市合并成立乌海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和滨河新区管委会,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户籍人口44.5万),有蒙、汉、回、满等40个民族,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以来,率先在国内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行城乡单一户籍制度的城市之一,城镇化率96%,全国排名第四位。
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得名于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最东部的地级市。下辖14个旗市区。历史悠久,是举世公认的蒙古族发祥地,成吉思汗的故乡,被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民族众多,境内有42个少数民族,全国仅有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都在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区位独特,对外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毗邻,是中国唯一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拥有满洲里、黑山头等8个国家级口岸,素有“鸡鸣闻三国”的美誉。对内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毗邻,在融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区位优势。
乌兰察布市
乌兰察布市
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中部,一只金雕正欲展翅翱翔,这就是腾飞的乌兰察布。她位于京津冀、环渤海、呼包银榆三大经济圈结合处,东邻张家口、南连大同、西接呼和浩特、北延蒙古国,是进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圈和亚欧经济带的枢纽城市。草原湖泊、温泉火山、芳草花海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是休养生息、避暑避霾的最佳胜地,素有“中国薯都、风电之都、草原皮都、神舟家园、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的美誉。全市辖11个旗县市区,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是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2003年12月撤盟设市。
乌兰察布是一座枢纽型的区域中心城市。这里区位优越。位于蒙晋冀三省交界处,背靠呼包鄂经济圈,面向京津晋冀开放前沿,是自治区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北开南联的“交汇点”。东距首都北京300多公里,是自治区距离北京最近的盟市。
阿尔山市
阿尔山市
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东部。兴安盟西北端,地处大兴安岭脊中段,被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蒙古四大草原所环抱。东邻扎兰屯市,西与锡林郭勒盟及蒙古国接壤,北与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旗毗邻,南与兴安盟科右前旗相接2005年总人口47198人,人口密度6.37人/平方公里。总面积7409平方千米,总人口5万人(2004年)。
由于地质年代第四纪的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了阿尔山以火山遗迹为主的奇异地形地貌。天然的火山博物馆。中科院和中国地质大学专家在科考活动中认定,阿尔山有近十座高位火山口湖、百余火山堰塞湖、600平方公里熔岩台地,是目前亚洲保持最完整、面积最大的火山地貌景观。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四座活火山及其形成的熔岩台地,地貌清晰,基本上没有风化,具有极高的科普观赏价值。
二连浩特市
二连浩特市
二连浩特位于自治区正北部,北与蒙古国口岸城市扎门乌德隔界相望,两市相距4.5公里,东临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西、南与苏尼特右旗毗邻。距锡林浩特市360公里、呼和浩特市390公里、北京690公里,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边境陆路口岸。距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714公里、俄罗斯首都莫斯科7623公里,边境线长72.3公里,是我国对蒙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是国家和自治区向北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是最捷近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
包头市石拐区
包头市石拐区
石拐是蒙古语“喜桂图”的音译,其意为“有森林的地方”,是包头市的主要煤炭、陶瓷原料基地和重要的旅游景区。石拐区位于阴山山脉大青山西段,地处呼包鄂金三角中心地带,区域面积761平方公里,紧邻110国道、210国道和京藏高速公路,43公里的铁路专线与包头车站相连,交通十分便利。石拐新区作为石拐区规划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北长约5.5公里,东西宽约4.1公里,规划面积14.6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0.74平方公里。石拐区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6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即开始有人类活动。悠久的历史,多民族的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杨文娟综合整理自呼和浩特日报、掌上内蒙古、图片来源于网络)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