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蒙古语意为“堆子”,也有译为“脑包”、“鄂博”的,意思为木、石、土堆。额尔敦敖包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区北端,属人文历史景观。该敖包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13个敖包组成,每个敖包有自己的象征寓意,中间大敖包称佛祖敖包,也是原内蒙古阿巴哈纳尔旗敖包;大敖包左边第一个敖包,是贝子庙朝克沁殿敖包;右边第一个、第二个是贝子庙敖包;剩下9个是原阿巴哈纳尔旗所辖9个行政区域的敖包。
相传在清朝,此处水草丰美,锡林河从旁轻轻流过;山脚下住着一位叫额尔敦的老牧人,他信仰佛教,因乐善好施而远近闻名。他去世后,人们称这座山为额尔敦山,山上的敖包也随之被称为额尔敦敖包。
1973年,在额尔敦敖包原址上建起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2002年,将纪念碑迁至烈士陵园,重新恢复了额尔敦敖包。额尔敦敖包山共有171级台阶,171是由19个9组成,因为9是蒙古族心中最吉祥的数字。中间的大敖包后还有一个水祭坛,祭坛中的黑白日月图寓意与日月同辉。
敖包,蒙古语意为“堆子”,也有译为“脑包”、“鄂博”的,意思为木、石、土堆。额尔敦敖包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区北端,属人文历史景观。该敖包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13个敖包组成,每个敖包有自己的象征寓意,中间大敖包称佛祖敖包,也是原内蒙古阿巴哈纳尔旗敖包;大敖包左边第一个敖包,是贝子庙朝克沁殿敖包;右边第一个、第二个是贝子庙敖包;剩下9个是原阿巴哈纳尔旗所辖9个行政区域的敖包。
相传在清朝,此处水草丰美,锡林河从旁轻轻流过;山脚下住着一位叫额尔敦的老牧人,他信仰佛教,因乐善好施而远近闻名。他去世后,人们称这座山为额尔敦山,山上的敖包也随之被称为额尔敦敖包。
1973年,在额尔敦敖包原址上建起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2002年,将纪念碑迁至烈士陵园,重新恢复了额尔敦敖包。额尔敦敖包山共有171级台阶,171是由19个9组成,因为9是蒙古族心中最吉祥的数字。中间的大敖包后还有一个水祭坛,祭坛中的黑白日月图寓意与日月同辉。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