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自治区旅游局副巡视员郑家宁(左)将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皮画赠与新西伯利亚州州政府副主席玛恰诺娃女士。
中方代表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政府官员会谈。
满洲里市口岸国际旅行社副总金萍(右)与俄企业签约。
在历史和艺术浸润下长大的俄罗斯孩子。
等待签约的中俄企业代表。
吹开尘封的历史,17世纪初,一片带着花香的东方树叶,离开故乡武夷山,飞过广袤的中原大地,穿过蒙古沙漠戈壁,进入神秘而辽阔的俄罗斯,行程13000公里,最终到达圣彼得堡,成就了一条绵延几百年的“万里茶道”,它连通欧亚,是同丝绸之路一样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商路,被俄国人称之为“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
300年后,俄罗斯近邻内蒙古,积极落实中俄两国领导人会晤成果,进一步加强中俄两国旅游领域务实合作,充分发挥‘旅游外交’作用和自治区在国家‘一带一路’、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要前沿作用,将唤醒“万里茶道”……
递上橄榄枝
旅游是最敏感最前沿的触角,它探测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的程度、自然与文化的魅力,它身后,像绵延的江河,涌动着经济的浪潮,乃至关涉国家的危安。11月15日至20日,自治区旅游代表团开启为期5天的赴俄罗斯旅游交流合作活动,“发挥‘旅游外交’作用和自治区在国家‘一带一路’、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要前沿作用,拓展内蒙古对俄旅游市场。”代表团领队、自治区旅游局副巡视员郑家宁先生高度明晰了此次出访的意义。
从满洲里落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一出机场,二十人的团队小小雀跃了一番。他们说好大雪。自拍,拍雪,一阵小忙。这是雪国的世界,西伯利亚就在眼前。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出访第一站。
这是一个晚醒的城市,当地时间9时(北京时间10时)天开始放亮,叶尼塞河日夜蒸腾的水汽笼罩着整座城市,人们在青雾迷蒙中进入工作状态。11月16日有点特别,早晨8时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拉德仁科率文化部、外联局、立法会官员端庄优雅地步入NOVOTEL酒店会议厅,与恭候在这里的郑家宁等中方代表一一握手互致问候,情谊弥漫。会谈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开始,仿佛这不是中俄两个地区第一次会晤,而是多年后的重逢。
拉德仁科自豪地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一座1628年始建的历史名城,坐落于俄罗斯水量最大的叶尼塞河两岸,经济、文化发达,旅游资源丰富。2019年冬季大运会花落克市,也是克市魅力的明证。他希望此次会谈是美好的预热,大运会期间有更多的中国游客,特别是内蒙古游客来到克市,他说“那将是历史上最棒的一次大运会”。
郑家宁先生的家乡自豪感更是溢于言表。他首先转达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旅游局魏国楠局长对各位的问候及盛情邀请。
“内蒙古与俄罗斯一依带水,‘万里茶道’源远流长。俄罗斯文化在内蒙古有着较多较深厚的影响,比如俄罗斯列巴大小超市均有售卖,深受市民喜爱。”郑家宁的话刚被翻译过去,俄罗斯代表一片粲然。
内蒙古分布着16个口岸的4200多公里边境线上,满洲里、黑山头、室韦陆路口岸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接壤,6条边境旅游线路到红石、赤塔、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2015年接待俄罗斯入境游客51万人次,占全国总接待人数近三成;GDP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居民出游能力较强地区。成熟的市场模式和经济后劲燃点着俄方代表的激情,边疆区分管旅游的文化部副部长瓦希列科表示,“2017年将组团回访内蒙古,开启俄国人称之为‘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300年后美丽的新篇章。”
郑家宁颇为动情地说:“今年刚好全线贯通100年的‘俄罗斯脊柱’、总长9288公里的世界上最长最壮观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美丽的叶尼塞河,这片辽阔的西伯利亚冻土,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梦想之地。所以,内蒙古来了。”
新西伯利亚,出访第二站。
11月18日9时整,新西伯利亚州州政府副主席、经济部部长玛恰诺娃办公室的房门被秘书轻轻推开,玛恰诺娃女士快步迎来,与郑家宁一行优雅地微笑、握手。就位后,玛恰诺娃首先请郑家宁转递魏国楠局长一份正式邀请函,参加将于2017年4月13日举办的西西伯利亚,包括远东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论坛暨培训活动。
“把中国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让与会者更多地了解中国,以提升俄罗斯对中国游客的服务水平,更加促进双边旅游的务实合作。”玛恰诺娃说。郑家宁建议届时中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与会交流,得到玛恰诺娃部长的热烈响应。她说很多俄罗斯的中国文化学者、教授也前来参会,到时两国学界一定会有良好的互动。郑家宁转达魏国楠局长诚挚邀请,通过互访加深了解,密切合作。
会谈在时有笑声的气氛中友好进行。继克市后,中俄双方就建立旅游协调会议制度、加强跨境旅游合作、共同打造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加入壮大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又一次达成共识。
郑家宁说,内蒙古与俄罗斯是中俄蒙“万里茶道”重要的节点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资源与文化财富,旅游资源富集、市场开发前景巨大。新西伯利亚是仅次于莫斯科、圣彼得堡的俄罗斯第三大城市,响名在外,正在成为内蒙古新兴的出入境客源地,内蒙古是中国北部明珠,300年前我们有美好的“万里茶道”渊源,300年后的今天我们一定会继往开来再创美好。
西伯利亚暖流
1276万平方公里,西伯利亚这片广袤到难以想象的疆域之上,土地是寒冷的,人心是火热的。寒天冻土,人们总是厚衣重帽匆匆赶路,但当他们路过你,他们总会微笑致意;如果你向他们问路,无论男女,他们会立马立定含笑,仿佛站在春风里,为你热情指路,甚至引你前往。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俄罗斯腹地两座核心城市,容貌朴素,建筑样式本分,高楼大厦极少,但几乎每一处建筑,都有她特定的历史感,散发着遥远的暖意。俄罗斯第一大河叶尼塞河穿克市而过,鄂毕河额尔齐斯河环新西伯利亚流淌,大河滋养着俄罗斯气质。那是与自然,与历史、文化、艺术相亲相融深入骨髓的民族基因。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旅游局合作处处长张燕茹说,“旅游的终极意义,是探测玩乐况味下的文化。西伯利亚已经超越地理意义,成为俄罗斯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象征,吸引着中国,特别是近邻内蒙古人的目光。自治区旅游局率团首次走进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新西伯利亚州,与两地政府高规格对接,搭建平台,促进中俄旅游企业间务实合作,为两地文化以及经济架起了一座彩虹桥。”
文化充满着魅力,是大地上永恒的凝聚力量。她使遥远变得近切,使陌生变得亲熟。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地方志博物馆,厚重而低调的模样,一簇簇花朵一样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安静而投入地描摹着祖先的生活,复制着祖先的工艺,遥远的历史在他们清澈的眼眸和稚嫩的小手中复活。与俄罗斯有近二十年交道的满洲里市国旅副总邢志忠说,“这是常态。他们的孩子平均每月至少参观一次博物馆和艺术展,是在历史和艺术的浸润下长大的。”
历史让人端庄,艺术使人优雅。所以在俄罗斯的土地上,人也是最好的风景。
“俄罗斯人激情热忱、朴实大度,对他们来说,精神和思想的内在生活是最主要的,他们会放下一切去远行,尽情享受自然和人文的美好,我特别喜欢俄罗斯人,所以二十多年一直执着做对俄业务,”呼伦贝尔盛然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环说,“下一步,考虑推广新西伯利亚与贝加尔湖连线产品,深化交换青少年活动。”
对满洲里市口岸国际旅行社副总金萍来说,两地5天友好热烈的访问交流及旅游资源推介会成效显著,就俄方阿尔山温泉疗已进入定线、询价阶段,“把茶叶之路专列开进西伯利亚”是她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私人订制”,当俄方一个刚刚起步规模很少的旅行社老板对邢志忠说出这四个字,满洲里市国旅副总心理一振,那是他早有的梦想啊!“特种旅游线路开发,服务于热爱西伯利亚和中国文化与自然,注重心灵体验的特殊客户。”他们心同此念,一拍即合。邢志忠称,目前双方通过电邮已进入紧密的实质性沟通阶段,特种旅游线路开发,会成为国旅未来的一个工作重点和方向。
来年三四月,春风鼓荡,呼伦贝尔旅游代表团将赴俄罗斯两地就“茶叶之路”“红色之旅”等进行务实会谈。呼伦贝尔市旅游局副局长樊云祥说,“自治区旅游局组织与俄罗斯有合作的盟市旅游局首进俄罗斯腹地最大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拉大旅游框架,拓展了中俄旅游交流与合作空间。
以边境陆路口岸名满天下的满洲里,第一次越过“西伯利亚心脏”伊尔库茨克,纵深进俄罗斯腹地。满洲里市旅游局副局长黄国庆说,这片辽阔的大地,江河浩荡,湖泊众多,森林广布,人文美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我们旅游从未开垦的处女地。此次出访具有划时代意义。
这是“万里茶道”300年后又一次中俄两国区域性友好合作。5天友好融洽的访问交流及旅游资源推介,两国百余家旅游企业参会,二十余家旅游企业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第一次自治区旅游局带队赴俄旅游考察,第一次两国地区政府专项旅游会晤,第一次俄方主管旅游政府官员高规格主持旅游推介会,第一次俄方全方位整合展示西伯利亚旅游资源现场推介,”自治区旅游局合作处处长张燕茹说,“大幕开启,风景在后头。”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文化部副部长瓦希列科说:“这真是诗意的巧合,今年是西伯利亚百年未遇的极寒深秋(比往年同期大约低二十几度),但是你们带来中国的情意和芬芳的茶香,让我们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这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但美好的湖光山色,温情的人文景观,柔暖的蒙古包,动人的山楂树,像绵延的“万里茶道”和西伯利亚大铁路,荡漾着人们内心的暖意,和无尽的向往……
异域风起,春风十里不如你。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自治区旅游局副巡视员郑家宁(左)将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皮画赠与新西伯利亚州州政府副主席玛恰诺娃女士。
中方代表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政府官员会谈。
满洲里市口岸国际旅行社副总金萍(右)与俄企业签约。
在历史和艺术浸润下长大的俄罗斯孩子。
等待签约的中俄企业代表。
吹开尘封的历史,17世纪初,一片带着花香的东方树叶,离开故乡武夷山,飞过广袤的中原大地,穿过蒙古沙漠戈壁,进入神秘而辽阔的俄罗斯,行程13000公里,最终到达圣彼得堡,成就了一条绵延几百年的“万里茶道”,它连通欧亚,是同丝绸之路一样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商路,被俄国人称之为“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
300年后,俄罗斯近邻内蒙古,积极落实中俄两国领导人会晤成果,进一步加强中俄两国旅游领域务实合作,充分发挥‘旅游外交’作用和自治区在国家‘一带一路’、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要前沿作用,将唤醒“万里茶道”……
递上橄榄枝
旅游是最敏感最前沿的触角,它探测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的程度、自然与文化的魅力,它身后,像绵延的江河,涌动着经济的浪潮,乃至关涉国家的危安。11月15日至20日,自治区旅游代表团开启为期5天的赴俄罗斯旅游交流合作活动,“发挥‘旅游外交’作用和自治区在国家‘一带一路’、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要前沿作用,拓展内蒙古对俄旅游市场。”代表团领队、自治区旅游局副巡视员郑家宁先生高度明晰了此次出访的意义。
从满洲里落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一出机场,二十人的团队小小雀跃了一番。他们说好大雪。自拍,拍雪,一阵小忙。这是雪国的世界,西伯利亚就在眼前。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出访第一站。
这是一个晚醒的城市,当地时间9时(北京时间10时)天开始放亮,叶尼塞河日夜蒸腾的水汽笼罩着整座城市,人们在青雾迷蒙中进入工作状态。11月16日有点特别,早晨8时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拉德仁科率文化部、外联局、立法会官员端庄优雅地步入NOVOTEL酒店会议厅,与恭候在这里的郑家宁等中方代表一一握手互致问候,情谊弥漫。会谈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开始,仿佛这不是中俄两个地区第一次会晤,而是多年后的重逢。
拉德仁科自豪地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一座1628年始建的历史名城,坐落于俄罗斯水量最大的叶尼塞河两岸,经济、文化发达,旅游资源丰富。2019年冬季大运会花落克市,也是克市魅力的明证。他希望此次会谈是美好的预热,大运会期间有更多的中国游客,特别是内蒙古游客来到克市,他说“那将是历史上最棒的一次大运会”。
郑家宁先生的家乡自豪感更是溢于言表。他首先转达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旅游局魏国楠局长对各位的问候及盛情邀请。
“内蒙古与俄罗斯一依带水,‘万里茶道’源远流长。俄罗斯文化在内蒙古有着较多较深厚的影响,比如俄罗斯列巴大小超市均有售卖,深受市民喜爱。”郑家宁的话刚被翻译过去,俄罗斯代表一片粲然。
内蒙古分布着16个口岸的4200多公里边境线上,满洲里、黑山头、室韦陆路口岸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接壤,6条边境旅游线路到红石、赤塔、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2015年接待俄罗斯入境游客51万人次,占全国总接待人数近三成;GDP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居民出游能力较强地区。成熟的市场模式和经济后劲燃点着俄方代表的激情,边疆区分管旅游的文化部副部长瓦希列科表示,“2017年将组团回访内蒙古,开启俄国人称之为‘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300年后美丽的新篇章。”
郑家宁颇为动情地说:“今年刚好全线贯通100年的‘俄罗斯脊柱’、总长9288公里的世界上最长最壮观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美丽的叶尼塞河,这片辽阔的西伯利亚冻土,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梦想之地。所以,内蒙古来了。”
新西伯利亚,出访第二站。
11月18日9时整,新西伯利亚州州政府副主席、经济部部长玛恰诺娃办公室的房门被秘书轻轻推开,玛恰诺娃女士快步迎来,与郑家宁一行优雅地微笑、握手。就位后,玛恰诺娃首先请郑家宁转递魏国楠局长一份正式邀请函,参加将于2017年4月13日举办的西西伯利亚,包括远东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论坛暨培训活动。
“把中国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让与会者更多地了解中国,以提升俄罗斯对中国游客的服务水平,更加促进双边旅游的务实合作。”玛恰诺娃说。郑家宁建议届时中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与会交流,得到玛恰诺娃部长的热烈响应。她说很多俄罗斯的中国文化学者、教授也前来参会,到时两国学界一定会有良好的互动。郑家宁转达魏国楠局长诚挚邀请,通过互访加深了解,密切合作。
会谈在时有笑声的气氛中友好进行。继克市后,中俄双方就建立旅游协调会议制度、加强跨境旅游合作、共同打造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加入壮大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又一次达成共识。
郑家宁说,内蒙古与俄罗斯是中俄蒙“万里茶道”重要的节点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资源与文化财富,旅游资源富集、市场开发前景巨大。新西伯利亚是仅次于莫斯科、圣彼得堡的俄罗斯第三大城市,响名在外,正在成为内蒙古新兴的出入境客源地,内蒙古是中国北部明珠,300年前我们有美好的“万里茶道”渊源,300年后的今天我们一定会继往开来再创美好。
西伯利亚暖流
1276万平方公里,西伯利亚这片广袤到难以想象的疆域之上,土地是寒冷的,人心是火热的。寒天冻土,人们总是厚衣重帽匆匆赶路,但当他们路过你,他们总会微笑致意;如果你向他们问路,无论男女,他们会立马立定含笑,仿佛站在春风里,为你热情指路,甚至引你前往。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俄罗斯腹地两座核心城市,容貌朴素,建筑样式本分,高楼大厦极少,但几乎每一处建筑,都有她特定的历史感,散发着遥远的暖意。俄罗斯第一大河叶尼塞河穿克市而过,鄂毕河额尔齐斯河环新西伯利亚流淌,大河滋养着俄罗斯气质。那是与自然,与历史、文化、艺术相亲相融深入骨髓的民族基因。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旅游局合作处处长张燕茹说,“旅游的终极意义,是探测玩乐况味下的文化。西伯利亚已经超越地理意义,成为俄罗斯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象征,吸引着中国,特别是近邻内蒙古人的目光。自治区旅游局率团首次走进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新西伯利亚州,与两地政府高规格对接,搭建平台,促进中俄旅游企业间务实合作,为两地文化以及经济架起了一座彩虹桥。”
文化充满着魅力,是大地上永恒的凝聚力量。她使遥远变得近切,使陌生变得亲熟。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地方志博物馆,厚重而低调的模样,一簇簇花朵一样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安静而投入地描摹着祖先的生活,复制着祖先的工艺,遥远的历史在他们清澈的眼眸和稚嫩的小手中复活。与俄罗斯有近二十年交道的满洲里市国旅副总邢志忠说,“这是常态。他们的孩子平均每月至少参观一次博物馆和艺术展,是在历史和艺术的浸润下长大的。”
历史让人端庄,艺术使人优雅。所以在俄罗斯的土地上,人也是最好的风景。
“俄罗斯人激情热忱、朴实大度,对他们来说,精神和思想的内在生活是最主要的,他们会放下一切去远行,尽情享受自然和人文的美好,我特别喜欢俄罗斯人,所以二十多年一直执着做对俄业务,”呼伦贝尔盛然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环说,“下一步,考虑推广新西伯利亚与贝加尔湖连线产品,深化交换青少年活动。”
对满洲里市口岸国际旅行社副总金萍来说,两地5天友好热烈的访问交流及旅游资源推介会成效显著,就俄方阿尔山温泉疗已进入定线、询价阶段,“把茶叶之路专列开进西伯利亚”是她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私人订制”,当俄方一个刚刚起步规模很少的旅行社老板对邢志忠说出这四个字,满洲里市国旅副总心理一振,那是他早有的梦想啊!“特种旅游线路开发,服务于热爱西伯利亚和中国文化与自然,注重心灵体验的特殊客户。”他们心同此念,一拍即合。邢志忠称,目前双方通过电邮已进入紧密的实质性沟通阶段,特种旅游线路开发,会成为国旅未来的一个工作重点和方向。
来年三四月,春风鼓荡,呼伦贝尔旅游代表团将赴俄罗斯两地就“茶叶之路”“红色之旅”等进行务实会谈。呼伦贝尔市旅游局副局长樊云祥说,“自治区旅游局组织与俄罗斯有合作的盟市旅游局首进俄罗斯腹地最大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拉大旅游框架,拓展了中俄旅游交流与合作空间。
以边境陆路口岸名满天下的满洲里,第一次越过“西伯利亚心脏”伊尔库茨克,纵深进俄罗斯腹地。满洲里市旅游局副局长黄国庆说,这片辽阔的大地,江河浩荡,湖泊众多,森林广布,人文美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我们旅游从未开垦的处女地。此次出访具有划时代意义。
这是“万里茶道”300年后又一次中俄两国区域性友好合作。5天友好融洽的访问交流及旅游资源推介,两国百余家旅游企业参会,二十余家旅游企业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第一次自治区旅游局带队赴俄旅游考察,第一次两国地区政府专项旅游会晤,第一次俄方主管旅游政府官员高规格主持旅游推介会,第一次俄方全方位整合展示西伯利亚旅游资源现场推介,”自治区旅游局合作处处长张燕茹说,“大幕开启,风景在后头。”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文化部副部长瓦希列科说:“这真是诗意的巧合,今年是西伯利亚百年未遇的极寒深秋(比往年同期大约低二十几度),但是你们带来中国的情意和芬芳的茶香,让我们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这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但美好的湖光山色,温情的人文景观,柔暖的蒙古包,动人的山楂树,像绵延的“万里茶道”和西伯利亚大铁路,荡漾着人们内心的暖意,和无尽的向往……
异域风起,春风十里不如你。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