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口岸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西部,处于中俄蒙三角地带,北接俄罗斯,西邻蒙古国,是第一欧亚大陆桥的交通要冲,是我国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各国重要的国际大通道。满洲里口岸承担着中俄贸易65%以上的货运量,是我国最大的边境陆路口岸和国家对俄罗斯进口能源战略物资的重要口岸。
满洲里铁路口岸于1901年开通。是我国规模最大、通过能力最高的铁路口岸。现有宽准轨到发编组线51条;其中宽轨24条,准轨27条;口岸站换装线、专用线等线路90余条;宽轨列车会让站一个。换装场地20余个,其中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大型或专业换装仓储基地11个。1999年—2007年,满洲里铁路口岸进行应急改造和扩容扩能改造工程,增加、改造了多条线路,新建了集装箱、原油等专业换装场,新建木材薰蒸场、落地及换装场、国内货场;改造准轨东场、宽轨到发场等。改造后的宽轨站存车能力2087车;准轨站存车能力2347车;换运能力达到3000万吨。
铁路口岸查验手段先进,通关作业信息化程度高。配有钴60火车自动检查系统,列车电子监控系统,放射性检测仪等现代化设备设施。建立了覆盖各监管场区的网络系统,实现了进出口货物远程监控和查验信息的同步传输。各货代报关企业与海关、检验检疫局、铁路车站实现了微机联网。配备了多种性能先进的现代化换装设备,能够满足各种进出口货物的换装仓储需求。
铁路口岸软环境优良,能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2002年启用了新的联检大楼,进一步改进完善了“一条龙”办公程序。在此基础上,口岸各部门积极改进作业流程,创新管理办法,采取“径放”、集中报关、预报关、联合查验、一机双屏、出入境列车电子监控等措施,通关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口货物主要品类有木材、原油、化工、纸类、化肥、铁矿砂、合成橡胶等。出口货物以轻工产品、机电产品、矿产品、石油焦、食品、建材等为主。
满洲里公路口岸于1998年投入使用。是我国规模较大的边境公路口岸,口岸封闭区面积117万平方米。2004年至2007年,满洲里市政府对公路口岸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口岸功能日趋完善。年货运能力为350万吨,年客运能力200万人次。
2006年1月1日,满洲里公路口岸正式实行24小时通关制度,成为全国唯一实行该制度的公路口岸。公路口岸进口货物以废钢和木材为主,占进口总量的90%以上;出口货物主要是蔬菜水果,占出口总量的85%以上,其次为机电产品。
满洲里机场于2005年投入使用,年进出港旅客达到6万人次,成为自治区第四大机场。2006年7月4日——9月20日,满洲里西郊机场在2005年临时开放的基础上,再次对外临时开放。开通了满洲里——俄罗斯伊尔库兹克、满洲里——赤塔的临时国际航线,每周对飞4班。2006—2008年年满洲里机场进行了二期扩建工程,新建国际候机楼面积1万平方米,进出境查验面积0.42万平方米,高峰时可容纳900人/小时,飞行区等级为4D级,机场通讯、导航设备先进,年吞吐量可达100万人次。国务院批复(国函[2009]20号),同意内蒙古满洲里机场对外开放。
满洲里口岸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西部,处于中俄蒙三角地带,北接俄罗斯,西邻蒙古国,是第一欧亚大陆桥的交通要冲,是我国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各国重要的国际大通道。满洲里口岸承担着中俄贸易65%以上的货运量,是我国最大的边境陆路口岸和国家对俄罗斯进口能源战略物资的重要口岸。
满洲里铁路口岸于1901年开通。是我国规模最大、通过能力最高的铁路口岸。现有宽准轨到发编组线51条;其中宽轨24条,准轨27条;口岸站换装线、专用线等线路90余条;宽轨列车会让站一个。换装场地20余个,其中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大型或专业换装仓储基地11个。1999年—2007年,满洲里铁路口岸进行应急改造和扩容扩能改造工程,增加、改造了多条线路,新建了集装箱、原油等专业换装场,新建木材薰蒸场、落地及换装场、国内货场;改造准轨东场、宽轨到发场等。改造后的宽轨站存车能力2087车;准轨站存车能力2347车;换运能力达到3000万吨。
铁路口岸查验手段先进,通关作业信息化程度高。配有钴60火车自动检查系统,列车电子监控系统,放射性检测仪等现代化设备设施。建立了覆盖各监管场区的网络系统,实现了进出口货物远程监控和查验信息的同步传输。各货代报关企业与海关、检验检疫局、铁路车站实现了微机联网。配备了多种性能先进的现代化换装设备,能够满足各种进出口货物的换装仓储需求。
铁路口岸软环境优良,能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2002年启用了新的联检大楼,进一步改进完善了“一条龙”办公程序。在此基础上,口岸各部门积极改进作业流程,创新管理办法,采取“径放”、集中报关、预报关、联合查验、一机双屏、出入境列车电子监控等措施,通关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口货物主要品类有木材、原油、化工、纸类、化肥、铁矿砂、合成橡胶等。出口货物以轻工产品、机电产品、矿产品、石油焦、食品、建材等为主。
满洲里公路口岸于1998年投入使用。是我国规模较大的边境公路口岸,口岸封闭区面积117万平方米。2004年至2007年,满洲里市政府对公路口岸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口岸功能日趋完善。年货运能力为350万吨,年客运能力200万人次。
2006年1月1日,满洲里公路口岸正式实行24小时通关制度,成为全国唯一实行该制度的公路口岸。公路口岸进口货物以废钢和木材为主,占进口总量的90%以上;出口货物主要是蔬菜水果,占出口总量的85%以上,其次为机电产品。
满洲里机场于2005年投入使用,年进出港旅客达到6万人次,成为自治区第四大机场。2006年7月4日——9月20日,满洲里西郊机场在2005年临时开放的基础上,再次对外临时开放。开通了满洲里——俄罗斯伊尔库兹克、满洲里——赤塔的临时国际航线,每周对飞4班。2006—2008年年满洲里机场进行了二期扩建工程,新建国际候机楼面积1万平方米,进出境查验面积0.42万平方米,高峰时可容纳900人/小时,飞行区等级为4D级,机场通讯、导航设备先进,年吞吐量可达100万人次。国务院批复(国函[2009]20号),同意内蒙古满洲里机场对外开放。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