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子庙位于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额尔敦敖包山下,是内蒙古地区闻名的寺庙。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历经200余年的扩建,是锡林郭勒盟藏传佛教中各个学部都较完备的寺庙。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乾隆赐该庙“崇善寺”牌匾。该庙由朝克沁庙、却日庙、拉布仁庙、朱德巴庙、满巴庙、洞阔尔庙组成。该庙于1996年5月被列入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贝子庙建筑布局有序,气势宏伟壮观。占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沿袭黄教传统建筑格式,结构独特,雕刻精细美观。由主庙、属庙、家庙、佛塔及众多僧房组成。整体布局上共分7座高工墙寺院。代表性大殿(独宫)7座,经堂(学部)5座,寝宫(拉卜楞)6处,塔6座,带有宝顶的庙11座。其中,西红墙内(亦称西庙或千佛殿)以供奉千尊佛像为主,包括拉卜楞寺、千佛殿、活佛殿及执事喇嘛庙房。中红墙内以朝克沁大殿(亦称大经堂、大雄殿、行政教务殿)为主,包括弥勒佛、钟鼓楼及安放本庙历代活佛舍利塔的灵堂。东红墙内(亦称东庙),以却日殿(大涌经堂、显教部、亦称“福源寺”)为主,包括厢房、沙木庆、贡青、容肯、却日后宫、大庙仓、查度服库房及执事喇嘛住处。再往东为珠都巴、满巴、丁克尔、甘珠尔4座。西边4座大殿内有山门,其余的为小门或侧门。其中大经堂山门高大,它的前方为整个大庙的广场(今市集贸市场),这里有讲经台,凡属全庙性集会均在这里举行。
贝子庙位于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额尔敦敖包山下,是内蒙古地区闻名的寺庙。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历经200余年的扩建,是锡林郭勒盟藏传佛教中各个学部都较完备的寺庙。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乾隆赐该庙“崇善寺”牌匾。该庙由朝克沁庙、却日庙、拉布仁庙、朱德巴庙、满巴庙、洞阔尔庙组成。该庙于1996年5月被列入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贝子庙建筑布局有序,气势宏伟壮观。占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沿袭黄教传统建筑格式,结构独特,雕刻精细美观。由主庙、属庙、家庙、佛塔及众多僧房组成。整体布局上共分7座高工墙寺院。代表性大殿(独宫)7座,经堂(学部)5座,寝宫(拉卜楞)6处,塔6座,带有宝顶的庙11座。其中,西红墙内(亦称西庙或千佛殿)以供奉千尊佛像为主,包括拉卜楞寺、千佛殿、活佛殿及执事喇嘛庙房。中红墙内以朝克沁大殿(亦称大经堂、大雄殿、行政教务殿)为主,包括弥勒佛、钟鼓楼及安放本庙历代活佛舍利塔的灵堂。东红墙内(亦称东庙),以却日殿(大涌经堂、显教部、亦称“福源寺”)为主,包括厢房、沙木庆、贡青、容肯、却日后宫、大庙仓、查度服库房及执事喇嘛住处。再往东为珠都巴、满巴、丁克尔、甘珠尔4座。西边4座大殿内有山门,其余的为小门或侧门。其中大经堂山门高大,它的前方为整个大庙的广场(今市集贸市场),这里有讲经台,凡属全庙性集会均在这里举行。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