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河沟门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浩尔吐乡富河沟门村的乌尔吉木伦河东岸,为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是以“富河文化”命名的遗址。遗址南北宽约200米,东西长约3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1962年,首次考古发掘600平方米,当地人现称之为“考古山”。2013年5月,富河沟门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迹为半地穴式房址,多为方形。房内多有灶坑。房址北部保存相对较好,南部尽遭毁坏。遗址中发现陶片、石质遗物,出土有大量的动物骨骼和丰富的骨制品。出土陶器均为夹砂陶,以黄褐色最多,灰褐色次之。皆为手制,多以长条泥片围筑,小型器物手制。纹饰以篦点之字纹、线形之字纹、附加堆纹为主,还有编织纹等,以筒形罐为主,还有圈足器、纺轮等。
石器数量多,分为大型石器和细石器两类。大型石器的制法绝大部分为打制,器型有锄形器、砍砸器、斧、锛等,细石器有镞、锥、刮削器、钻、石刃、尖状器等。骨器数量多,种类有锥、镞、刀柄、针、鱼钩、匕等,还发现了一件卜骨,未见修整,仅有灼而无钻。
富河沟门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浩尔吐乡富河沟门村的乌尔吉木伦河东岸,为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是以“富河文化”命名的遗址。遗址南北宽约200米,东西长约3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1962年,首次考古发掘600平方米,当地人现称之为“考古山”。2013年5月,富河沟门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迹为半地穴式房址,多为方形。房内多有灶坑。房址北部保存相对较好,南部尽遭毁坏。遗址中发现陶片、石质遗物,出土有大量的动物骨骼和丰富的骨制品。出土陶器均为夹砂陶,以黄褐色最多,灰褐色次之。皆为手制,多以长条泥片围筑,小型器物手制。纹饰以篦点之字纹、线形之字纹、附加堆纹为主,还有编织纹等,以筒形罐为主,还有圈足器、纺轮等。
石器数量多,分为大型石器和细石器两类。大型石器的制法绝大部分为打制,器型有锄形器、砍砸器、斧、锛等,细石器有镞、锥、刮削器、钻、石刃、尖状器等。骨器数量多,种类有锥、镞、刀柄、针、鱼钩、匕等,还发现了一件卜骨,未见修整,仅有灼而无钻。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