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寺
灵峰寺俗称洞山庙,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遮盖山上,始建于辽乾统二年(1102),金皇统三年(1143)重修,距今已有900余年历史,为典型辽代石窟。1980年被收入《中国旅游词典》。2000年、2010年镇政府两次组织人员对灵峰寺进行修复。
灵峰寺由主洞、环洞及和尚洞、长工洞、娘娘洞、碾子洞、老爷洞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7个山洞组成,以主洞和环洞为主。洞壁上凿有1000余个佛龛,故有“千佛洞”之称。
主洞平面略呈不规则的“凸”字形,全窟南北长14.4米,东西宽6.9米,高约5米,从入口至3.8米处,向左右各扩展2.8米,形成2个耳窟。洞内有石雕坐佛一尊,盘坐于莲花座上,莲座束腰分为八面,每面刻八卦,脚部刻仰莲和大莲花瓣。两侧各有弟子像一,门额上浮雕有佛像、菩萨像,并绕以祥云团图案。窟内石刻佛像多无存,洞口刻有明万历、清道光、光绪年间重修石窟的残碑碑记。
环洞平面为“n”形,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主窟,有东、西两洞口,与主窟洞口平行。环洞内宽2.7米,长约20米,高约2.5米,窟内满壁凿有很规则的凸字形小佛龛,初建时当有泥塑佛像,现为一空窟。另有一小石窟,洞口已残破,洞内平台上有近代泥塑残像,据当地群众介绍为娘娘像。
灵峰寺
灵峰寺俗称洞山庙,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遮盖山上,始建于辽乾统二年(1102),金皇统三年(1143)重修,距今已有900余年历史,为典型辽代石窟。1980年被收入《中国旅游词典》。2000年、2010年镇政府两次组织人员对灵峰寺进行修复。
灵峰寺由主洞、环洞及和尚洞、长工洞、娘娘洞、碾子洞、老爷洞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7个山洞组成,以主洞和环洞为主。洞壁上凿有1000余个佛龛,故有“千佛洞”之称。
主洞平面略呈不规则的“凸”字形,全窟南北长14.4米,东西宽6.9米,高约5米,从入口至3.8米处,向左右各扩展2.8米,形成2个耳窟。洞内有石雕坐佛一尊,盘坐于莲花座上,莲座束腰分为八面,每面刻八卦,脚部刻仰莲和大莲花瓣。两侧各有弟子像一,门额上浮雕有佛像、菩萨像,并绕以祥云团图案。窟内石刻佛像多无存,洞口刻有明万历、清道光、光绪年间重修石窟的残碑碑记。
环洞平面为“n”形,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主窟,有东、西两洞口,与主窟洞口平行。环洞内宽2.7米,长约20米,高约2.5米,窟内满壁凿有很规则的凸字形小佛龛,初建时当有泥塑佛像,现为一空窟。另有一小石窟,洞口已残破,洞内平台上有近代泥塑残像,据当地群众介绍为娘娘像。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