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瓦窑遗址位于赤峰市松山区猴头沟乡缸瓦窑村,地处丘陵起伏的山区,中间为狭长缓平地带,山下一条由西向东的季节河为乌台图河。这里地下有煤矿资源和大量的优质瓷土,水位较高,为烧制瓷器提供了较好的自然条件,被中国瓷器研究界称为“草原瓷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窑址分布在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0.8公里的范围内,文化层堆积厚达1~3米。西侧的水泉沟门村至缸瓦窑村一带以辽代遗存为主;缸瓦窑村附近以辽金堆积为主,其中金代遗存最为丰富;东边的黄土坑村一带多烧制砖瓦等建筑材料;元代遗存一般散布在外围,南边向乌台图河对岸发展,北边则分布在山脚下。窑炉成排分布,窑室的形制有两种,一为马蹄形,一为长条形(即龙窑)。均以耐火砖、石砌成。
缸瓦窑遗址出土有辽代鸡冠壶、黄绿釉彩瓷片;金代白瓷碗,酱釉、黑釉、茶绿釉和白釉黑花牛腿瓶、双系和三系罐等,匣钵、窑柱、支钉、垫圈、托珠等窑具丰富,在地层中还出土有元代瓷片等。
缸瓦窑遗址位于赤峰市松山区猴头沟乡缸瓦窑村,地处丘陵起伏的山区,中间为狭长缓平地带,山下一条由西向东的季节河为乌台图河。这里地下有煤矿资源和大量的优质瓷土,水位较高,为烧制瓷器提供了较好的自然条件,被中国瓷器研究界称为“草原瓷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窑址分布在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0.8公里的范围内,文化层堆积厚达1~3米。西侧的水泉沟门村至缸瓦窑村一带以辽代遗存为主;缸瓦窑村附近以辽金堆积为主,其中金代遗存最为丰富;东边的黄土坑村一带多烧制砖瓦等建筑材料;元代遗存一般散布在外围,南边向乌台图河对岸发展,北边则分布在山脚下。窑炉成排分布,窑室的形制有两种,一为马蹄形,一为长条形(即龙窑)。均以耐火砖、石砌成。
缸瓦窑遗址出土有辽代鸡冠壶、黄绿釉彩瓷片;金代白瓷碗,酱釉、黑釉、茶绿釉和白釉黑花牛腿瓶、双系和三系罐等,匣钵、窑柱、支钉、垫圈、托珠等窑具丰富,在地层中还出土有元代瓷片等。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