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沐沦河在赤峰西部丛山峻岭中迂回曲折东流至巴林草原,便进入平坦的科尔沁沙地,科尔沁沙地中一座座孤立的山峰拔地而起,以其俊秀挺拔的身姿高踞于草原之上,为辽阔的草原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位于巴林右旗胡日哈苏木的东马鬃山便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座。东马鬃山两端突起,中间低凹,形似一匹奔腾的骏马,山顶上巨大的花岗岩犬牙交错,形似马鬃,马鬃山由此得名。
在山南部的巨大崖壁上,分布着一幅大型古代岩画,形象地再现了当地古代人民的社会生活。这幅岩画采用红褐色矿物颜料绘制,由于岩石上布满微小的孔洞,使颜料渗入其中不易脱落,加之岩画上部岩石外突形成天然雨搭,使岩画免遭风雨剥蚀得以留存至今。东马鬃山画幅东西长7米,高4米,共绘有25个个体。画面由于岩石破碎面限制,分成东、西、中3个区域。东区共绘出11个人物,人物构图简洁,仅有头部和四肢,没有脸部器官,所有人物均拖有尾饰。画面左侧为两人并列手拉手跳舞状,依次为三人并舞,一人独舞,一人前排领舞,后排三人队舞。在两侧还有一人头戴十字形冠饰叉开双腿面向舞者,后面一人背向而立,一手叉腰,一手前伸,两腿交替跳跃。画面最右侧为三人并舞,后面站立一变形的动物,一人在动物后面独舞。
西拉沐沦河在赤峰西部丛山峻岭中迂回曲折东流至巴林草原,便进入平坦的科尔沁沙地,科尔沁沙地中一座座孤立的山峰拔地而起,以其俊秀挺拔的身姿高踞于草原之上,为辽阔的草原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位于巴林右旗胡日哈苏木的东马鬃山便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座。东马鬃山两端突起,中间低凹,形似一匹奔腾的骏马,山顶上巨大的花岗岩犬牙交错,形似马鬃,马鬃山由此得名。
在山南部的巨大崖壁上,分布着一幅大型古代岩画,形象地再现了当地古代人民的社会生活。这幅岩画采用红褐色矿物颜料绘制,由于岩石上布满微小的孔洞,使颜料渗入其中不易脱落,加之岩画上部岩石外突形成天然雨搭,使岩画免遭风雨剥蚀得以留存至今。东马鬃山画幅东西长7米,高4米,共绘有25个个体。画面由于岩石破碎面限制,分成东、西、中3个区域。东区共绘出11个人物,人物构图简洁,仅有头部和四肢,没有脸部器官,所有人物均拖有尾饰。画面左侧为两人并列手拉手跳舞状,依次为三人并舞,一人独舞,一人前排领舞,后排三人队舞。在两侧还有一人头戴十字形冠饰叉开双腿面向舞者,后面一人背向而立,一手叉腰,一手前伸,两腿交替跳跃。画面最右侧为三人并舞,后面站立一变形的动物,一人在动物后面独舞。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