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联罐,1963年和1985年分别在赤峰市宁城县南山根、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墓葬出土,分别收藏于赤峰市博物馆、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
双连罐系由两罐左右连铸一体,形制大小相同。太平底,斜鼓腹,半球形盖,盖顶铸圆形平钮。通体素面,高15厘米,通宽24厘米。
四连罐,系由四个罐形器横排连铸一体,外观呈连珠形,形制大小相同,平底,斜腹,盖呈馒头状,四罐腹部不相通,通体素面,高10厘米,通宽29厘米。
南山根出土的双连罐,通长28厘米,通高11.4厘米。敛口,圆腹,平底,盖呈半球形,两罐的腹部由两根上下平行的铜梁接铸相连。腹部外侧各有一个马形钮,两盖的边沿由一条铜梁连接在一起,顶上也有一马形钮,马头向外。
上述不同形制的联罐,均发现于夏家店上层文化墓葬中,系随葬的实用品,为东胡(山戎)民族特有的器皿,距今约2500余年。罐中食物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用高分子材料分析、红外线光谱仪鉴定,为绿色固体粉末植物和盐的混合物及肉类和绿色植物的混合物。
活动在赤峰地区的东胡,是由许多部落构成的群体,史籍所载的“百有余戎、各有酋长,然莫能相一,各分散居谿谷”、结盟应是他们政治、军事生活中的大事,因而盟器(连罐)的出现,是当时历史的反映。
青铜联罐,1963年和1985年分别在赤峰市宁城县南山根、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墓葬出土,分别收藏于赤峰市博物馆、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
双连罐系由两罐左右连铸一体,形制大小相同。太平底,斜鼓腹,半球形盖,盖顶铸圆形平钮。通体素面,高15厘米,通宽24厘米。
四连罐,系由四个罐形器横排连铸一体,外观呈连珠形,形制大小相同,平底,斜腹,盖呈馒头状,四罐腹部不相通,通体素面,高10厘米,通宽29厘米。
南山根出土的双连罐,通长28厘米,通高11.4厘米。敛口,圆腹,平底,盖呈半球形,两罐的腹部由两根上下平行的铜梁接铸相连。腹部外侧各有一个马形钮,两盖的边沿由一条铜梁连接在一起,顶上也有一马形钮,马头向外。
上述不同形制的联罐,均发现于夏家店上层文化墓葬中,系随葬的实用品,为东胡(山戎)民族特有的器皿,距今约2500余年。罐中食物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用高分子材料分析、红外线光谱仪鉴定,为绿色固体粉末植物和盐的混合物及肉类和绿色植物的混合物。
活动在赤峰地区的东胡,是由许多部落构成的群体,史籍所载的“百有余戎、各有酋长,然莫能相一,各分散居谿谷”、结盟应是他们政治、军事生活中的大事,因而盟器(连罐)的出现,是当时历史的反映。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