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9公里处的石壁上,是一个天然石洞,规模宏大,地处高阜、背风向阳,依山傍水。
公元4世纪,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三月,乌洛侯国遣使朝贡,由大兴安岭以东嫩江之畔来到代京大同,“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室有神灵,民多祈请”(见《魏书·乌洛侯传》)。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闻之甚喜,即派遣谒者仆射库六官,中书侍郎李敞等人跋山涉水来到先祖石室旧墟—嘎仙洞,于当年七月廿五日,以最高祭祀礼仪置马牛羊三牲为供,举行祭天祭祖典礼。然后,刊刻祝文于洞内石壁之上并于洞外立桦木返京。
1979年,考古工作者根据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和考证前人的研究成果,4次实地考察嘎仙洞,经过实测,洞南北92米,东西27.8米,高20余米,与《魏书》所载的规模大体一致。
洞内的文化堆积最深处达1.9米,出土有骨镞、石镞、陶器和打制石器。在祝文下方地下30厘米处,发现当年刻祝文时石壁上剥落下的石片。石片以上30厘米堆积是公元443年李敞刻祝文时到现在1500余年人类活动的堆积;石片以下是公元443年以前的人类活动堆积。
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9公里处的石壁上,是一个天然石洞,规模宏大,地处高阜、背风向阳,依山傍水。
公元4世纪,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三月,乌洛侯国遣使朝贡,由大兴安岭以东嫩江之畔来到代京大同,“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室有神灵,民多祈请”(见《魏书·乌洛侯传》)。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闻之甚喜,即派遣谒者仆射库六官,中书侍郎李敞等人跋山涉水来到先祖石室旧墟—嘎仙洞,于当年七月廿五日,以最高祭祀礼仪置马牛羊三牲为供,举行祭天祭祖典礼。然后,刊刻祝文于洞内石壁之上并于洞外立桦木返京。
1979年,考古工作者根据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和考证前人的研究成果,4次实地考察嘎仙洞,经过实测,洞南北92米,东西27.8米,高20余米,与《魏书》所载的规模大体一致。
洞内的文化堆积最深处达1.9米,出土有骨镞、石镞、陶器和打制石器。在祝文下方地下30厘米处,发现当年刻祝文时石壁上剥落下的石片。石片以上30厘米堆积是公元443年李敞刻祝文时到现在1500余年人类活动的堆积;石片以下是公元443年以前的人类活动堆积。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