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单台子乡水门塔村,距县城西南62公里。
伏龙寺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后经乾隆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760—1761)扩建成寺。居地险要,与长城关隘滑石堡对峙,东傍水门洞,西临黄河,背靠沙龙颚须,石壑边垣,内外山形如群牛奔饮至此,自古有伏龙卧虎之说,故为此庙立名为伏龙寺。
清乾隆初年,“此有南北其面共为一楹”。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夏,已成寺,据当时举人冯国栋为该寺撰书碑文记载:“适值今曰恰俨然有关帝庙一楹,观音殿一楹,圣母庙三楹,龙王堂三楹,东西禅室各三楹,钟鼓两楼,山门一榭……”。寺院内皆用青石板铺地,卵石甬道,建筑物为砖、瓦、木结构。清光绪初年,又在山门左侧筑戏台1座,总占地面积达3500余平方米。
民国24年(1935)夏,一次雷电焚燃了该寺正殿及西厢禅室,迫使和尚散去,从此失去管修。1964年农历四月初八,因乡人焚香祷告,不慎引起火灾,更使其庙颓壁残墙,满目焦土,让人为之遗憾不及。
伏龙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单台子乡水门塔村,距县城西南62公里。
伏龙寺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后经乾隆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760—1761)扩建成寺。居地险要,与长城关隘滑石堡对峙,东傍水门洞,西临黄河,背靠沙龙颚须,石壑边垣,内外山形如群牛奔饮至此,自古有伏龙卧虎之说,故为此庙立名为伏龙寺。
清乾隆初年,“此有南北其面共为一楹”。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夏,已成寺,据当时举人冯国栋为该寺撰书碑文记载:“适值今曰恰俨然有关帝庙一楹,观音殿一楹,圣母庙三楹,龙王堂三楹,东西禅室各三楹,钟鼓两楼,山门一榭……”。寺院内皆用青石板铺地,卵石甬道,建筑物为砖、瓦、木结构。清光绪初年,又在山门左侧筑戏台1座,总占地面积达3500余平方米。
民国24年(1935)夏,一次雷电焚燃了该寺正殿及西厢禅室,迫使和尚散去,从此失去管修。1964年农历四月初八,因乡人焚香祷告,不慎引起火灾,更使其庙颓壁残墙,满目焦土,让人为之遗憾不及。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