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寺原为喀喇沁中旗王府家庙,位于今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政府西院。
法轮寺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竣工于清嘉庆八年(1803),历经58年。建在辽、金、元时期的灵隆寺废墟之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全寺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原有14幢主体建筑和8幢辅助建筑,全部建筑呈现在由南至北、由低至高的一条轴线上。建筑材料主要是砖、瓦、石、木,青砖青瓦、画栋雕梁,是全县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物中最完美的一组建筑群。
法轮寺最前面是一座长30米、宽20米的月台,月台两侧竖立旗杆。月台后紧接天王殿,天王殿建在方形石台基之上,单檐悬山三开间,内供四大天王塑像。天王殿东有护神殿3间,单檐硬山式。天王殿后之东西两侧有重檐钟、鼓楼,楼基是2米高的方形石台基。天王殿正北是站禅寺,建在长方形台基之上,重檐歇山式,8开间,内供八大金刚塑像。站禅寺后是法轮寺主体建筑,长31米,宽23.7米,高20米,三檐歇山构造,前辟7门,中门较大,门俱券顶。四周列柱,柱上设枓拱和梁枋。柱基有1米高的长方形石台基和雕有图案的圆形础石。门侧有卷莲鼓状石墩,雕工精湛。檐椽、柏枋、柱面绘彩,望板、壁间有彩画。台基之上,寺之周围有回廊。寺内主佛是释迦牟尼。法轮寺后有四檐八角塔式楼一座,称八楞藏经楼,券门。内除经卷外,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真言。八楞庙后是罗汉堂,建于方形台基之上,双层楼阁式,每层前面设5个券门,内供佛祖。民国37年(1948)驻扎军队,因烧炕失火被焚。其后有拉巴仍庙,飞檐翘脊,悬山式,为大喇嘛居处。再后及两侧有8幢硬山卷棚顶单檐屋宇,是喇嘛住所。法轮寺建筑群周有围墙,院内有古松数株,院外又有喇嘛住宅数座。寺内佛像已毁。
法轮寺原为喀喇沁中旗王府家庙,位于今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政府西院。
法轮寺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竣工于清嘉庆八年(1803),历经58年。建在辽、金、元时期的灵隆寺废墟之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全寺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原有14幢主体建筑和8幢辅助建筑,全部建筑呈现在由南至北、由低至高的一条轴线上。建筑材料主要是砖、瓦、石、木,青砖青瓦、画栋雕梁,是全县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物中最完美的一组建筑群。
法轮寺最前面是一座长30米、宽20米的月台,月台两侧竖立旗杆。月台后紧接天王殿,天王殿建在方形石台基之上,单檐悬山三开间,内供四大天王塑像。天王殿东有护神殿3间,单檐硬山式。天王殿后之东西两侧有重檐钟、鼓楼,楼基是2米高的方形石台基。天王殿正北是站禅寺,建在长方形台基之上,重檐歇山式,8开间,内供八大金刚塑像。站禅寺后是法轮寺主体建筑,长31米,宽23.7米,高20米,三檐歇山构造,前辟7门,中门较大,门俱券顶。四周列柱,柱上设枓拱和梁枋。柱基有1米高的长方形石台基和雕有图案的圆形础石。门侧有卷莲鼓状石墩,雕工精湛。檐椽、柏枋、柱面绘彩,望板、壁间有彩画。台基之上,寺之周围有回廊。寺内主佛是释迦牟尼。法轮寺后有四檐八角塔式楼一座,称八楞藏经楼,券门。内除经卷外,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真言。八楞庙后是罗汉堂,建于方形台基之上,双层楼阁式,每层前面设5个券门,内供佛祖。民国37年(1948)驻扎军队,因烧炕失火被焚。其后有拉巴仍庙,飞檐翘脊,悬山式,为大喇嘛居处。再后及两侧有8幢硬山卷棚顶单檐屋宇,是喇嘛住所。法轮寺建筑群周有围墙,院内有古松数株,院外又有喇嘛住宅数座。寺内佛像已毁。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