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子山白塔亦称“静安寺塔”。位于赤峰市元宝山区静安寺西北的塔子山巅上。始建于辽咸雍五年(1069),由辽太祖弟剌葛五世孙耶律昌允妻,御封兰陵郡夫人兴建。该塔具有代表性,为辽代佛塔的典范之作。现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为八角、3层,密檐式砖塔、高15米,塔径为6米。底边为八角形,每边长2.5米。下部为双层须弥座,上面为三层密檐,四面筑有拱形佛龛,有浮雕佛像和供养人像。其中供养人像造形各异,雕刻精美,艺术价值较高。佛塔附近有辽代城址和寺院遗址。周围环境优美,有丛林、石龙、石井。石井旁的岩石上,刻有“太塔宝沟龙泉”和“宝静安山圣塔”。
辽咸雍五年(1609),静安寺将建成时,辽太祖弟剌葛五世孙耶律昌允的长子耶律佶,“供职于行朝,委督征于杂务,得佛牙一颗,大於方寸,牙上得舍利七百余粒”。其母兰陵郡夫人为保护供奉佛牙、舍利,在静安寺西北乾位(即今塔子山),挖深於数丈,见一石开,“有文若花叶芬敷之状”,随将佛牙和舍利子安奉于内,石则“郁郁如初”,而恢复原态。随继在上起佛牙舍利塔一座。
塔子山白塔是辽代建筑的艺术之作。雕刻精细,装饰华美,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塔子山白塔亦称“静安寺塔”。位于赤峰市元宝山区静安寺西北的塔子山巅上。始建于辽咸雍五年(1069),由辽太祖弟剌葛五世孙耶律昌允妻,御封兰陵郡夫人兴建。该塔具有代表性,为辽代佛塔的典范之作。现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为八角、3层,密檐式砖塔、高15米,塔径为6米。底边为八角形,每边长2.5米。下部为双层须弥座,上面为三层密檐,四面筑有拱形佛龛,有浮雕佛像和供养人像。其中供养人像造形各异,雕刻精美,艺术价值较高。佛塔附近有辽代城址和寺院遗址。周围环境优美,有丛林、石龙、石井。石井旁的岩石上,刻有“太塔宝沟龙泉”和“宝静安山圣塔”。
辽咸雍五年(1609),静安寺将建成时,辽太祖弟剌葛五世孙耶律昌允的长子耶律佶,“供职于行朝,委督征于杂务,得佛牙一颗,大於方寸,牙上得舍利七百余粒”。其母兰陵郡夫人为保护供奉佛牙、舍利,在静安寺西北乾位(即今塔子山),挖深於数丈,见一石开,“有文若花叶芬敷之状”,随将佛牙和舍利子安奉于内,石则“郁郁如初”,而恢复原态。随继在上起佛牙舍利塔一座。
塔子山白塔是辽代建筑的艺术之作。雕刻精细,装饰华美,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