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龙含蛋 在兔儿山南坡八道沟之西测,龙身与山融成一体。二龙头突出东向,略往上翘,口皆大张,各含巨石一块。人到龙口,可企足举手,惊心骇目,堪称奇观。满族老画家关和璋曾为之作画多幅,名曰《龙含蛋奇观》,且每有题跋,为之传载。
(2)无字天书 这是一个完整的地层剖面。位处兔儿山四道沟人工发掘的“百米长廊”中。高15米,层次分明。虽无字,但却鲜明地记载着大窑文化的历史年代: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有着1万到50万年的漫长岁月和难以读尽的丰富内容,足可使人们引以自豪。
(3)磨光巨石 在“天书”东北向不远处。两块巨石突兀,遥相呼应。质地极其坚硬,局部十分光洁。专家推测:是因为在某一特定地质时期有巨石从山上往下滑时受到强烈摩擦的缘故。
(4)凤凰展翅 与兔儿山的“兔头”毗连。其状如凤凰展翅,飘然欲仙。望之心驰神飞,遐思不已。
(5)莲花并蒂 在“龙含蛋”西北面约百余米处,亦称“莲花石”。遥望似莲花一朵,近看方见两朵并蒂。东西有一罅隙,将巨石一分为二。石缝仅可容一人穿过。举首仰望,蓝天一线。据村民说,石下尚有二层,好象一塔被埋,故也叫“塔儿石”。
(6)百米古洞 东西布向。东口在“莲花”西附近,虽有淤塞,洞口尚存。洞曲折蜿蜒,如乌龙穿山。幽深莫测,令人极想一探。可惜西口被一巨石堵塞,人不得出。据当地传说,这是清朝年间,人们为取打火石而开凿的。
(7)登临远眺 从“古洞”继续西行,即是兔儿山的“兔脊”。在此稍事驻足,极目远眺,不禁心旷神怡:青山如嶂,村田似棋;河流蜿蜒,“铁龙”飞驰……加之凉风拂来,气爽身轻,若能临风把酒,不啻仙游!
(8)遗迹斑斑 “天书”下的灰烬遗迹,肿骨鹿化石出处,有人工打制的密密麻麻的石片,石渣等等。考古工作者已经为这些挖掘出来的石片、石渣编号、立案。
(1)双龙含蛋 在兔儿山南坡八道沟之西测,龙身与山融成一体。二龙头突出东向,略往上翘,口皆大张,各含巨石一块。人到龙口,可企足举手,惊心骇目,堪称奇观。满族老画家关和璋曾为之作画多幅,名曰《龙含蛋奇观》,且每有题跋,为之传载。
(2)无字天书 这是一个完整的地层剖面。位处兔儿山四道沟人工发掘的“百米长廊”中。高15米,层次分明。虽无字,但却鲜明地记载着大窑文化的历史年代: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有着1万到50万年的漫长岁月和难以读尽的丰富内容,足可使人们引以自豪。
(3)磨光巨石 在“天书”东北向不远处。两块巨石突兀,遥相呼应。质地极其坚硬,局部十分光洁。专家推测:是因为在某一特定地质时期有巨石从山上往下滑时受到强烈摩擦的缘故。
(4)凤凰展翅 与兔儿山的“兔头”毗连。其状如凤凰展翅,飘然欲仙。望之心驰神飞,遐思不已。
(5)莲花并蒂 在“龙含蛋”西北面约百余米处,亦称“莲花石”。遥望似莲花一朵,近看方见两朵并蒂。东西有一罅隙,将巨石一分为二。石缝仅可容一人穿过。举首仰望,蓝天一线。据村民说,石下尚有二层,好象一塔被埋,故也叫“塔儿石”。
(6)百米古洞 东西布向。东口在“莲花”西附近,虽有淤塞,洞口尚存。洞曲折蜿蜒,如乌龙穿山。幽深莫测,令人极想一探。可惜西口被一巨石堵塞,人不得出。据当地传说,这是清朝年间,人们为取打火石而开凿的。
(7)登临远眺 从“古洞”继续西行,即是兔儿山的“兔脊”。在此稍事驻足,极目远眺,不禁心旷神怡:青山如嶂,村田似棋;河流蜿蜒,“铁龙”飞驰……加之凉风拂来,气爽身轻,若能临风把酒,不啻仙游!
(8)遗迹斑斑 “天书”下的灰烬遗迹,肿骨鹿化石出处,有人工打制的密密麻麻的石片,石渣等等。考古工作者已经为这些挖掘出来的石片、石渣编号、立案。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