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白塔”。又称“庆州白塔”。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博力嘎苏木辽庆州故城内。南距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100公里。该塔始建于辽代,是中国北方地区的著名佛塔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释加佛舍利塔,坐落于辽庆州故城西北角。佛塔背靠青山,面对白水,(南临查干沐沦河)。塔的外观,整体洁白如玉,挺拔秀美,直插蓝天。塔体通高71.43米,为八角、七级,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塔基为正方形,分两层砌筑。正南有台阶,可拾级而上。每层均高1.6米。第一层平台每边长40米,周160米。第二层平台比第一层平台回收4米,边长32米,周128米。
佛塔7层共设假门28个,每门两旁都有天王浮雕一尊,全塔共有天王浮雕56尊,天王头戴兜鍪,身披铠甲,手持宝剑或利斧等兵器,威风凛凛,形象生动。其余嵌有经幢的第三、第四两层每面有浮雕佛陀二尊,共16尊。其上三层经幢,两侧有升腾状如意云24朵。拱眼和假窗四周,以及塔体七层八面的门拱和角柱内侧均有宝花、飞天、升龙、祥云、华盖、迦楼罗、狮子、大象、麒麟、胡人献宝、伎人乐舞等,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砖刻浮雕。此外,在塔底的塔座主体上还设有佛龛64座,内有菩萨坐像各一尊,菩萨坐像,造型优美、雕工精巧,均为汉白玉浮雕而成。可惜这些雕像在清代之前均已脱落散失。1989年在清理塔基过程中,从塔旁清代维修时堆积的建筑废物中发现几尊残件,维修时又将其复嵌于龛内。
塔上门窗、楣拱及砖雕斗拱、拱眼等处,分别装有圆形、棱形青铜镜共856面。一、三、五、七层所装铜镜均为棱形,棱形镜最小者高20厘米,长30厘米;二、四、六层所装铜镜为圆形。圆形镜最大直径达50厘米。由于铜镜中铅、锡所占比例较大,所以这些铜镜均为银白色。但因年代久远,今均已呈黑漆色。
每层塔檐砖雕斗拱上为木质檐椽。椽头悬挂生铁铸造的风铎一只,全塔共有生铁风铎2240只。此外,在塔上七层角檐部分除装有黑陶龙首套兽,其下还各悬挂一只青铜风铎,全塔共挂青铜风铎56只,该风铎高30厘米,较生铁风铎均高10厘米。
在塔顶八条垂脊上各铸有一个铜人,每个铜人前都有一个铜制的螭首和铜凤一只。塔刹部分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月、宝盖、宝珠等组成。
俗称“白塔”。又称“庆州白塔”。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博力嘎苏木辽庆州故城内。南距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100公里。该塔始建于辽代,是中国北方地区的著名佛塔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释加佛舍利塔,坐落于辽庆州故城西北角。佛塔背靠青山,面对白水,(南临查干沐沦河)。塔的外观,整体洁白如玉,挺拔秀美,直插蓝天。塔体通高71.43米,为八角、七级,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塔基为正方形,分两层砌筑。正南有台阶,可拾级而上。每层均高1.6米。第一层平台每边长40米,周160米。第二层平台比第一层平台回收4米,边长32米,周128米。
佛塔7层共设假门28个,每门两旁都有天王浮雕一尊,全塔共有天王浮雕56尊,天王头戴兜鍪,身披铠甲,手持宝剑或利斧等兵器,威风凛凛,形象生动。其余嵌有经幢的第三、第四两层每面有浮雕佛陀二尊,共16尊。其上三层经幢,两侧有升腾状如意云24朵。拱眼和假窗四周,以及塔体七层八面的门拱和角柱内侧均有宝花、飞天、升龙、祥云、华盖、迦楼罗、狮子、大象、麒麟、胡人献宝、伎人乐舞等,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砖刻浮雕。此外,在塔底的塔座主体上还设有佛龛64座,内有菩萨坐像各一尊,菩萨坐像,造型优美、雕工精巧,均为汉白玉浮雕而成。可惜这些雕像在清代之前均已脱落散失。1989年在清理塔基过程中,从塔旁清代维修时堆积的建筑废物中发现几尊残件,维修时又将其复嵌于龛内。
塔上门窗、楣拱及砖雕斗拱、拱眼等处,分别装有圆形、棱形青铜镜共856面。一、三、五、七层所装铜镜均为棱形,棱形镜最小者高20厘米,长30厘米;二、四、六层所装铜镜为圆形。圆形镜最大直径达50厘米。由于铜镜中铅、锡所占比例较大,所以这些铜镜均为银白色。但因年代久远,今均已呈黑漆色。
每层塔檐砖雕斗拱上为木质檐椽。椽头悬挂生铁铸造的风铎一只,全塔共有生铁风铎2240只。此外,在塔上七层角檐部分除装有黑陶龙首套兽,其下还各悬挂一只青铜风铎,全塔共挂青铜风铎56只,该风铎高30厘米,较生铁风铎均高10厘米。
在塔顶八条垂脊上各铸有一个铜人,每个铜人前都有一个铜制的螭首和铜凤一只。塔刹部分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月、宝盖、宝珠等组成。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