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伦苏木(阿伦斯木)古城位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艾不盖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元大德九年(1305)建,名静安路。元延祐五年(1318)改为德宁路。
元至大二年(1309),汪古部长术忽难被武宗封为赵王,其后继承的7位赵王皆世居此城,因此,又俗称赵王城。
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用夯土夹板夯筑,十分坚硬,东西长950米,南北宽560米,城墙现存高度1米~3米,城之四墙均设有城门,至今西、南、北三门遗迹仍较明显,为瓮城式建筑,城之四角均筑有供军事防御用的角楼。城内街道宽阔、布局整齐,建筑遗迹较多。中部及近南墙处,有20余处大型建筑。每组建筑皆有院落,院内布局对称,门舍位置明显。地表堆满残砖碎瓦,其中多为黄绿色琉璃瓦,并有覆盆式柱础。在古城中部偏东南处,一所较大院落遗址内出有著名的《王傅德风堂碑记》。城内地表暴露遗物十分丰富,大到石碑、墓石、柱础、石板等建筑构件,小至残砖断瓦,陶瓷残片俯首皆是。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敖伦苏木(阿伦斯木)古城位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艾不盖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元大德九年(1305)建,名静安路。元延祐五年(1318)改为德宁路。
元至大二年(1309),汪古部长术忽难被武宗封为赵王,其后继承的7位赵王皆世居此城,因此,又俗称赵王城。
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用夯土夹板夯筑,十分坚硬,东西长950米,南北宽560米,城墙现存高度1米~3米,城之四墙均设有城门,至今西、南、北三门遗迹仍较明显,为瓮城式建筑,城之四角均筑有供军事防御用的角楼。城内街道宽阔、布局整齐,建筑遗迹较多。中部及近南墙处,有20余处大型建筑。每组建筑皆有院落,院内布局对称,门舍位置明显。地表堆满残砖碎瓦,其中多为黄绿色琉璃瓦,并有覆盆式柱础。在古城中部偏东南处,一所较大院落遗址内出有著名的《王傅德风堂碑记》。城内地表暴露遗物十分丰富,大到石碑、墓石、柱础、石板等建筑构件,小至残砖断瓦,陶瓷残片俯首皆是。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