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村的龙王庙
铸铁蟠龙旗杆亦称“幡杆”。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河口村头道街北端原龙王庙门前。龙王庙建于清咸丰年间,旗杆铸于清同治元年(1862)。龙王庙早年被拆毁,现已无存,该庙旗杆虽历经沧桑,仍耸立原庙址处。现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旗杆顶端的风铃 旗杆上的雕饰
旗杆上的诗句 旗杆底座
旗杆为两根,造型一致,左右对称而立。旗杆分四节铸造,对接而成。杆高11.7米,底径0.17米,上端稍细。旗杆底端固定在两块方形抱箍石之间。每根旗杆顶部都置一铜球体,铜球下端的托盘上挂有四只风铃。旗杆的中部,铸有一条长达3米的大蟠龙。蟠龙缠绕旗杆,盘旋而上。两根旗杆的龙头相对,前爪抓一蜘蛛。其龙身造型精美,堪称一绝。在龙头上方,有一四面翘角的镂空方斗。方斗的每面都镂刻有两条小龙,连同大蟠龙,一共九龙,故民间有“生铁旗杆十八条龙”之说。
龙王庙里的一对蟠龙铸铁旗杆
旗杆下端斗方与旗杆夹石的铁帽上铸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八骏马、暗八仙等图案。此外,还分别铸有记事铭文。左面铸:“经理:德懋张励行,双和店贾子莹,庆合店薛清,普益恒吴助周,山西太原府太谷县,金火炉朝阳聚盛隆造。金火匠人路安府襄邑南漳村,王聚文、付美、付信,吉日成造。”右面铸:“心富率徒弟圆昭,徒侄圆明,徒孙广灵。清同治元年,岁次壬戌律应仲吕谷旦,合镇叩敬。”
河口村的龙王庙
铸铁蟠龙旗杆亦称“幡杆”。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河口村头道街北端原龙王庙门前。龙王庙建于清咸丰年间,旗杆铸于清同治元年(1862)。龙王庙早年被拆毁,现已无存,该庙旗杆虽历经沧桑,仍耸立原庙址处。现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旗杆顶端的风铃 旗杆上的雕饰
旗杆上的诗句 旗杆底座
旗杆为两根,造型一致,左右对称而立。旗杆分四节铸造,对接而成。杆高11.7米,底径0.17米,上端稍细。旗杆底端固定在两块方形抱箍石之间。每根旗杆顶部都置一铜球体,铜球下端的托盘上挂有四只风铃。旗杆的中部,铸有一条长达3米的大蟠龙。蟠龙缠绕旗杆,盘旋而上。两根旗杆的龙头相对,前爪抓一蜘蛛。其龙身造型精美,堪称一绝。在龙头上方,有一四面翘角的镂空方斗。方斗的每面都镂刻有两条小龙,连同大蟠龙,一共九龙,故民间有“生铁旗杆十八条龙”之说。
龙王庙里的一对蟠龙铸铁旗杆
旗杆下端斗方与旗杆夹石的铁帽上铸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八骏马、暗八仙等图案。此外,还分别铸有记事铭文。左面铸:“经理:德懋张励行,双和店贾子莹,庆合店薛清,普益恒吴助周,山西太原府太谷县,金火炉朝阳聚盛隆造。金火匠人路安府襄邑南漳村,王聚文、付美、付信,吉日成造。”右面铸:“心富率徒弟圆昭,徒侄圆明,徒孙广灵。清同治元年,岁次壬戌律应仲吕谷旦,合镇叩敬。”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