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乌兰察布市丰镇城关镇东北飞来峰山,西距城区约1公里。庙宇始建于清乾隆年(1735—1796年)间,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重修后始成规模。庙宇因祭祀金龙大王而得名。现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龙大王庙,为汉式建筑,依山势布局,形成三重院落,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现除庙门、及泥塑、壁画、碑刻被毁外,其它建筑基本保存完整。现存建筑有大殿三楹,寝殿三楹,西亭、配殿、厢房等17间。建筑面积约380平方米。
该庙初建时,位于今庙后侧,有小祠,祭祀金龙大王。清嘉庆年(1796—1820年)间重修,移于现址飞来峰山颠。建大殿三楹,寝宫三楹。后重修时又陆续增建望海楼、牌坊、腰房、厨房、保婴圣母祠、增福财神祠等。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整座大王庙筑于一座孤立的小山峰上,依山面水,居高耸立,视野开阔。
寺院前原有一石柱,径逾尺半,高约3尺,呈八棱状,周围有文字,上有盖顶,状似经幢,人称“雨磨”。人们用手推动雨磨,磨顶随即旋转,耳贴在幢身,能听到隆隆声响,并会出现基润奇观。望海楼,耸立于飞来峰最前端,似凌空悬浮。站于望海楼上,丰镇城乡风光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
1990年、1994年由文物部门两次进行维修,现已基本恢复原貌。
位于乌兰察布市丰镇城关镇东北飞来峰山,西距城区约1公里。庙宇始建于清乾隆年(1735—1796年)间,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重修后始成规模。庙宇因祭祀金龙大王而得名。现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龙大王庙,为汉式建筑,依山势布局,形成三重院落,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现除庙门、及泥塑、壁画、碑刻被毁外,其它建筑基本保存完整。现存建筑有大殿三楹,寝殿三楹,西亭、配殿、厢房等17间。建筑面积约380平方米。
该庙初建时,位于今庙后侧,有小祠,祭祀金龙大王。清嘉庆年(1796—1820年)间重修,移于现址飞来峰山颠。建大殿三楹,寝宫三楹。后重修时又陆续增建望海楼、牌坊、腰房、厨房、保婴圣母祠、增福财神祠等。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整座大王庙筑于一座孤立的小山峰上,依山面水,居高耸立,视野开阔。
寺院前原有一石柱,径逾尺半,高约3尺,呈八棱状,周围有文字,上有盖顶,状似经幢,人称“雨磨”。人们用手推动雨磨,磨顶随即旋转,耳贴在幢身,能听到隆隆声响,并会出现基润奇观。望海楼,耸立于飞来峰最前端,似凌空悬浮。站于望海楼上,丰镇城乡风光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
1990年、1994年由文物部门两次进行维修,现已基本恢复原貌。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